于谦简介 明代诗人,于谦简介 明代诗人石灰吟

用户投稿 52 0

三、诗魂铸青史:从《咏煤炭》到蒙冤而逝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于谦在《咏煤炭》中自喻为燃烧自己温暖苍生的炽热之心14。其诗风一扫台阁体浮华,开创了明代诗词慷慨悲凉的新气象。然天顺元年(1457年),"夺门之变"让复辟的英宗听信"意欲谋逆"诬告。这位曾拯救王朝的英雄,最终血洒北京西市,抄家时"家无余资,萧然仅书籍耳"[[1][6]16。直到八年后宪宗即位,方得昭雪追谥"忠肃"。

于谦简介 明代诗人,于谦简介 明代诗人石灰吟

二、京师保卫战:挽狂澜于既倒

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变震动天下。英宗被俘,五十万明军覆灭,徐珵等大臣鼓吹南迁。于谦厉喝:"言南迁者,可斩也!"8他力主郕王即位稳定民心,身披甲胄督战九门,以火器战术大破瓦剌骑兵。当也先挟英宗逼降,他掷地有声:"社稷为重,君为轻!"此战保住了大明国祚,却也为日后悲剧埋下伏笔[[6][8]12。

于谦简介 明代诗人,于谦简介 明代诗人石灰吟

一、从神童预言到铁骨巡抚

于谦的少年便显不凡。七岁时,僧人惊见其貌预言:"此救时宰相也!"十二岁挥毫写下明志诗《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这四句竟成其一生命运的隐喻[[6]16。永乐十九年(1421年)进士及第后,他巡按江西、河南、山西十九年,首创"平籴法"赈济灾民,加固黄河堤坝,令"榆柳夹路,行人无渴"[[1]13。面对宦官王振索贿,他两袖清风昂然进京:"绢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13]16。

于谦简介 明代诗人,于谦简介 明代诗人石灰吟

于谦简介 明代诗人,于谦简介 明代诗人石灰吟

于谦的诗词与其人格浑然一体。在《北风吹》中,他以"北风吹,吹我庭前柏树枝"喻乱世坚守;《荒村》中"壁破风生屋,梁颓月坠床"的泣血之笔,尽显为民请命的赤子情怀[[9]14。今日西湖三台山于谦祠内,那首刻在碑上的《石灰吟》,仍在向世人宣告:一个民族的精神脊梁,终将在烈火中永存清白[[2][12]20。

于谦简介 明代诗人,于谦简介 明代诗人石灰吟

于谦简介 明代诗人,于谦简介 明代诗人石灰吟

明代名臣于谦:民族英雄的诗词人生与《石灰吟》的千古绝唱

在明代的浩渺星空中,兵部尚书于谦以民族英雄之姿照耀史册,更以《石灰吟》的铮铮铁骨铸就文学丰碑。这位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的浙江钱塘人,用59载的生命轨迹诠释了"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的史诗[[1][6]12。

相关问答


于谦简介 明代诗人
答:明代诗人于谦的简介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杭州市上城区)人。祖籍考城。明朝名臣、民族英雄、军事家、政治家。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进士第。宣德元年(1426年),以御史职随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因严词斥责朱高煦而受宣宗赏识。后巡抚河南
诗人于谦简介
答:于谦是明朝时期的名臣、民族英雄。以下是关于他的简介:基本信息:于谦,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他是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汉族。仕途经历:早年仕途:永乐十九年,于谦登进士第。宣德元年,他以御史职随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因严词斥责朱高煦而受宣宗赏识。地方治理:后巡按江西,...
古代诗人于谦简介
答:于谦是明朝时期的著名诗人、政治家和军事家。以下是关于他的简介:一、生平概述 于谦生于明朝永乐年间,自幼聪颖好学,志向远大。他成年后以文人的身份涉足政界,后转为武将,在边疆抵御外敌入侵,立下赫赫战功。二、文学成就 于谦擅长诗歌创作,诗作风格质朴自然,情感真挚。他的诗歌题材广泛,既有描写边...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