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艺术大师埃利亚松,制造一轮“落日”让全世界观众忍不住自拍
在一份2016年的“全球私人美术馆占有率最高的艺术家”榜单中,49岁的冰岛视觉装置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 (Olafur Eliasson)排名第八,位列毕加索之后。
短短四年,埃利亚松在中国做了三次大型个展。 先是2015年在广州维他命空间,接着是2016年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3月24日,他又在北京东北五环外的红砖美术馆开启了迄今为止在中国最大规模展览。
比起两年前上海“无相万象”展150元的门票,这次160元的收费不算高。据主办方统计,单在清明节三天小长假,就有近两万人次慕名参观。
埃利亚松过着一种典型的成功艺术家生活,全球到处飞,倒时差和密集行程都是小菜一碟。他在柏林的工作室有将近100名员工,根据项目分为五个小组,每组各有负责人。工匠、建筑师、程序员、艺术史学者以及行政人员、档案员、厨师,都在努力将艺术家的个人理念付诸实践。艺术家带着他的团队,每年要在世界各地做两三个大型个展,两三个公众项目,以及一些大型公共艺术装置和少量建筑设计。
他在社交媒体Instagram上有23.6万关注者,每天都会发几条在各地的项目进展,他的形象常常出现在作品反射出来的倒影中。
北京展览开幕当天,我在早上十点赶到美术馆,埃利亚松已经在室外花园接受媒体视频采访了。结束后,他走进室内,看看我,握了握手,坐下来立刻进入“让我们抓紧开始”的工作状态。
日程的确紧张。我只有20分钟时间专访,在我之后,他还将面对不同媒体,分割出更多的20分钟,重复他说了无数遍的创作理念。在下午的导览环节、发布会、开幕式、晚宴、派对上,他一场接一场地出现。之后两天,他将出现在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现场,至少有三个画廊把他的作品带到了这个世界上最大规模展会的亚洲分部。
当我问他如何看待自己“明星艺术家”的成就时,他果然像是任何一个行业里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成功者那样,有条理地给出了诚恳的答案,“让我获得成功的原因可能是,我从来都不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比如,为不同群体创作作品,既有小型装置适合私人藏家,也有大型装置适合公共区域。既有公益项目,也有为艺术市场而做的东西。”
美术馆工作人员在闲聊时说起,他前一天布完展,还跑去市区酒吧喝酒跳舞去了。我忽然记起在他的维基百科页面上有介绍过,大艺术家年轻时曾经组过舞蹈团体,还赢得过“斯堪的纳维亚地区霹雳舞大赛冠军”。这些历史当然没时间跟他当面求证,只是从他一丝不苟的工作风格,你完全看不出一丁点儿霹雳舞冠军的影子。
改变空间,重塑人的感知埃利亚松有很多大型体验装置作品,他会改变展示的空间,甚至创造出一个与截然不同的空间。
2003年,他的代表作之一“气候项目”在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引起轰动,他在挑高很高的涡轮大厅靠近天花板处,悬挂了一只由许多小灯泡构成的半圆形装置,以镜面反射组成一轮圆圆的红日,四周不定时地喷洒出水雾——人们坐在美术馆入口大厅的斜坡上,像欣赏海边落日般注视着眼前的人造景观。
专为本次北京个展而新创作的作品“道隐无名”,看起来更抽象而诗意。站在展厅门口,你会以为里面有一只悬吊在半空中的巨型灯环,散发着诱人的黄色光芒,可是进入其中就会发现,那只是个半环,剩下的半圆型只是镜面反射。目光随着圆环游移到屋顶边缘,你才意识到,其实整个房间都被一面大镜子覆盖着。
“我很喜欢研究各种文化历史中的建筑,重点在于建筑与人的关系,而不是建筑物本身。”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埃利亚松说,“建筑物塑造出人们活动的空间,还可以与我们产生对话。有时候空间的气场比人强,有时候反过来,人的气场压倒建筑。这时候,那个空间在应对使用者需求时会显得特别无力。”
如果建筑空间有个性的话,好的空间应当是热情好客的,主动邀请人们进入、闲晃。同时,建筑也可以与使用者协商,是不是可以退让和改变。在这种交流中,人们会更好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对自己产生更真实的认识。比如在看“道隐无名”时,你看到了什么,还有更多的东西吗,走近些,原本以为的真实是不是还依然是真实的?
“我很相信,感知和体验会令人们重新审视自身与周遭环境之间的关系。”埃利亚松说。
两年前在上海黄浦江边的龙美术馆(西岸馆),他在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就表达过自己对建筑师柳亦春设计作品的理解。他认为那是个表里如一、诚实的房子,从外面看和在里面使用所得到的信息基本相同。
而对于建筑师董豫赣所设计的红砖美术馆及其著名的园林,埃利亚松也有所解读,“能看出建筑师非常注重创造人们在空间中走动时的体验感,精神是现代而先锋的,传统的只是形式。这里的园林可以让时间随着空间而四处游动。在无数次驻足暂停之间,我能感知到成串的景象。”
红砖美术馆室外有一件埃利亚松在2003年的作品“盲亭”。这件作品曾参展第50届威尼斯双年展,现属于红砖美术馆馆藏,伫立在园林当中。当你站在玻璃亭中央时,视线刚好被两层玻璃上黑色的几何图案遮挡,看不到外面。这与普通的亭子刚好相反,人在里面必须不断走动才能看到景物,假如不动起来就仿佛被蒙上了双眼。
这件本应像水晶玻璃般精致透亮的装置,因为长期暴露在北京郊区的室外,显得灰蒙蒙的。埃利亚松露出了见面后第一抹轻松的笑容,打趣道:“我们可以借此机会来呼吁政府更重视空气污染的议题。”
社交网络和沉浸式艺术1967年,埃利亚松出生在丹麦哥本哈根,父亲是名厨师,母亲是个裁缝。他八岁那年,父母离异,爸爸搬回家乡冰岛,妈妈改嫁给了当地的一名证券商。
从小他就擅长绘画和跳舞,15岁那年在某个小画廊展览过风景速写和水彩画,早早地为未来打下基础。1995年,埃利亚松结束了在丹麦皇家艺术学院的学习,选择在柏林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初期工作室就紧挨着著名的汉堡火车站美术馆,直到2008年才从废弃火车站建筑搬到另一处重新改造的废弃酿酒厂。
艺术生涯早期,埃利亚松在冰岛老乡Einar Thorsteinn身边工作,后者是一名资深建筑师,又是几何学家。所以,埃利亚松后期大量与几何图形、力学、建筑空间相关的作品都可以上溯到这位导师。
人们可能不难想象,在北欧地区长大的小孩为什么会对大自然和气象感兴趣。那毕竟是世界上天文景观最为绚丽著名的地方,极光、星辰、暴风雪,以及短暂的夏日。
“我小时候一直以为大自然是超越人类世界的,我们无法触碰,更无法控制。长大后才意识到,其实自然系统非常脆弱,相当依赖人类的活动。比如,很多气候灾难都有显而易见的人为因素。”他说,这也是为什么他特别喜欢以人为手段再造自然景观,“当人们意识到泰特现代美术馆的落日实际上是人造的,大自然对于人类的意义实际上就已经变了。”
于是,也就有了他2008年在纽约港口那从三十多米高空垂落而下的瀑布,凭借一千五百万美元的造价创造了当年的世界最贵公共艺术纪录;2014年在丹麦路易斯安那现代美术馆把整个展厅变成大自然当中一段近乎真实的“河床”。
所有这些,加上他常年对颜色、光线的使用,都完美地符合了网络时代社交媒体的传播要素:简单、有趣、好看。
他显然对这一切早有认知,“我的作品很适合在照片里呈现,大家主动把它们放到社交网络上去,我很高兴。通过网络,我可以幸运地拥有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展示方式,吸引到可能从来都没听说过我的观众。社交网络其实创造出一种更为广泛的艺术文化。”
当然,社交媒体对艺术的传播也存在问题,它并不鼓励人们深入探讨严肃内容,而是流于形式。埃利亚松作为艺术家,当然希望那些浮光掠影接触到这些的观众之中,总会有一部分人会借此机会对艺术产生认真的兴趣。
那些被社交媒体上的图片吸引而来的人,往往会在展厅里花费大量时间拍照和自拍,然后躲进咖啡馆里精心修图、发布。这个现象几乎全世界都一样,埃利亚松也感到了困扰。
“手机带有拍照功能也不过是最近十年左右发生的事情,大家本能地沉迷于新事物,但是也会逐渐对信息爆炸的社交网络感到厌倦。人们放下手机看看世界,居然开始变得奢侈。我希望大家可以意识到,通过镜头是无法在情感上和感官上与世界建立真实连接的,甚至还有风险会令你成为一个麻木的人。”他说,“其实很多人都大大低估了自身感官的聪慧程度。大家下意识地以为,只有通过镜头看到的世界才是真正看到了。实际上当你直接观看、直接与世界发生关联时才能发现更多东西。”
可能这也是为什么近几年间,沉浸式艺术展览、戏剧、甚至概念餐饮等等形式突然变得很火。这些地方往往禁止参与者拍照、甚至玩手机都不行,得以让人全身心地专注于体验。照埃利亚松的说法,这是“反麻木”的绝佳机会。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红砖美术馆,艺术家工作室)
一周艺术人物|埃利亚松“穿行”多哈沙漠,MoMA董事被诉
近日,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揭晓了他创作的位于卡塔尔首都多哈的最新公共装置艺术——“穿行于茫茫白昼的影子”。上方巨型镜面照出沙地,光影变化无穷。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董事莱昂·布莱克近日被指控强奸,他的净资产达到约90亿美元。艺术史研究者刘九洲的书画理论新作《欧美观画记》近日出版,圆大西的个展在沪开幕。《澎湃新闻·艺术评论》(www.thepaper.cn)“一周艺术人物”,报道并评析国内外的艺术话题人物及热点事件。
卡塔尔多哈|奥拉维尔·埃利亚松
沙漠中的装置:穿行于茫茫白昼的影子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
近日,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揭晓了他创作的位于卡塔尔首都多哈的最新公共装置艺术,该装置名为“穿行于茫茫白昼的影子”。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穿行于茫茫白昼的影子
用钢和玻璃纤维制成圆形和半圆形的支撑件,圆形平台下搭载着镜面,借此它们可以形成完整的圆形。互相连接的天花板映照着沙漠景观、构成元素与游客之间的互动。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穿行于茫茫白昼的影子
深入多哈北部崎岖不平的沙漠,经过祖巴拉城堡和艾因·默罕默德村,就能到达该装置。虽说这件作品可以远远眺望,但若想获得最佳体验,仍需徒步前往,它的光影变化足以慰劳旅途的疲惫艰辛。每当抬头仰望,天花板上的巨型镜面反映着下方的沙地。艺术家希望参观者能够意识到,当他们向上看时,他们实际上是在低头俯视。希望借此形式,大家能对自身和大地之间的关系进行反思。
埃利亚松生于1967年,在冰岛和丹麦长大,1989年至1995年在丹麦皇家美术学院学习。1995年,他移居柏林并创立了奥拉维尔·埃利亚松工作室,如今该工作室由一支涵盖工匠、建筑师、档案管理员、研究人员、行政人员、厨师、程序员、艺术史学家和专业技术人员等的庞大团队组成。他曾将太阳搬进涡轮大厅,用光影的折射打造出巨型日落的震撼景象,超过200万人观看了该项目。(整理/畹町)
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董事莱昂·布莱克
被指控强奸,净资产约90亿美元
莱昂·布莱克
据路透社消息,曾任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董事会主席,现任董事会成员的莱昂·布莱克被指控在已故性犯罪者,也是布莱克曾经的财务顾问杰弗里·爱泼斯坦的曼哈顿别墅中强奸了一名女子。切里·皮尔森于11月28日提起诉讼,称布莱克于2002年在爱泼斯坦家中的一个“隐蔽区域”强奸了她,使她处于“极度痛苦之中”。皮尔森在被指控的强奸案发生时是一位经济能力有限的单身母亲,她说她被爱泼斯坦邀请到别墅里给布莱克按摩,为此他付给她三百美元。
ARTFORUM消息称,皮尔森与此前对布莱克提出类似指控的古泽尔·加尼耶娃共用同一位律师。加尼耶娃曾在2021年6月对布莱克提起诉讼,称他多年来对她进行了性虐待。布莱克承认与加尼耶娃有关系,但否认强奸指控。据《每日邮报》报道,2021年10月,布莱克起诉这位前模特诽谤,并声称她试图“毁掉”他。
布莱克的律师苏珊·埃斯特里希称皮尔森的诉讼“绝对是虚假的,是通过威胁毁坏他的名誉来勒索布莱克先生钱财的计划的一部分……。我们打算驳斥这些毫无根据的说法。”
2021年3月,在关于布莱克与爱泼斯坦关系的谣言四起时,布莱克辞去了现代艺术博物馆董事会主席以及他领导了30多年的阿波罗资产管理公司前首席执行官和主席职务。布莱克还因对Constellis控股公司的投资而受到艺术家和其他人士的抨击,这家国防承包商前身是黑水公司,在2007年该公司员工在巴格达枪击17名伊拉克平民后更名。
布莱克是名列ARTnews前200名收藏家榜单,据福布斯报道,他的净资产约为90亿美元。去年,超过150位艺术家和活动签署了一份请愿书,要求现代艺术博物馆与布莱克断绝关系。
布莱克自1997年以来一直是MoMA董事会成员,2018年至2021年担任董事会主席。目前,MoMA没有对该事件发表评论。(整理/陆林汉)
上海|圆大西
个展呈现其心灵之路
圆大西
艺术家圆大西,1973年出生于福建,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从小研习书法、水墨、西方艺术和古典音乐。
圆大西认为,一位出色的艺术家必须广泛涉猎,就如古代儒家思想要求学者必须掌握礼、乐、射、御、书、数等六项艺能。这也是圆大西对于艺术实践的一种态度。
他的视觉语言是抽象的,和谐的曲线痕迹类似于中国书法中优美的笔法。画布周围散布着清晰的纹理展现了艺术家的思想从意识转变为精神上情绪流露的过程。这些绘画具有雕塑感,又有独特的风格体系,像镜子一般反映了艺术家创作时的内心自省的旅程。
圆大西,幽玄系列 No.003,布面油画,2017
12月2日,“世迹:圆大西个展”在上海宝龙美术馆开幕,展出其40余件作品。展览的空间设计采用拜占庭式建筑风格,Basilica形式,罗马晚期古典艺术的自然主义与东方艺术的抽象特质相结合,营造出一种神圣庄严的感觉,穿梭其中,可以获得一种精神上的超越感。
圆大西将人格纳入他的创作中,展览“世迹”是其自身艺术道路的探寻,也是艺术家心灵之路的真实印迹。(文/陆林汉)
浙江|艺术史研究者刘九洲
书画理论新作《欧美观画记》出版
近日,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刘九洲的书画理论新作《欧美观画记》是。作为《宋画全集》《元画全集》的副主编,刘九洲访问过欧美二十余家博物馆,其中包括一些大学博物馆,为“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针对欧美博物馆收藏的中国古代书画进行了前后历时十年的全面调查、研究工作。其间,他根据工作笔记和目识心记,完成了一系列鉴赏性的文章,篇篇短小精练、内容丰富。《欧美观画记》是刘九洲基于这些研究论著的一本文集,从此书中,读者可领略到当代艺术史学者对古代书画的最新探索。
《欧美观画记》刘九洲 著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2022年11月
刘九洲,艺术史研究者、收藏家。199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任职于上海文汇报5年。2001年底赴美,从事艺术史研究与古书画收藏。2005年开始,任《宋画全集》欧美卷副主编,《元画全集》编委、副主编。刘九洲有多项学术成果。2009年出版专著《重现——八集堂藏宋元绘画研究》,获得当年浙江省政府“树人奖”提名奖。2013年,论文《南宋绘画的两大流派——〈图绘宝鉴〉第四卷定量分析》,在《故宫学刊》发表。2017年12月,出版专著《王维著色山水图研究》,由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刘九洲还是一个收藏家,他的多件藏品,先后参加过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物馆《红妆丽影》专题展(2013)、密歇根大学建校200周年纪念展(2017),以及上海龙美术馆《敏行与迪哲——宋元书画私藏展》的展览(2016)。同时,他还担任《敏行与迪哲》展览图录的副主编。
《欧美观画记》囊括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弗利尔美术馆、波士顿美术馆、大英博物馆等20余家博物馆。该书为“四海艺林”丛书第一种。该套丛书是由海外书画研究、教育机构“四海书院”发起,计划在两到三年内推出十本左右以中国传统书画为核心的著作。编辑成员包括书院院长李跃林、副院长王广宇、微信公众号主编云在,收藏家、《宋画全集》《元画全集》副主编刘九洲,并邀请了书院名誉院长、浙江大学考古与艺术学院院长白谦慎教授为丛书学术顾问。(整理/畹町)
一周艺术人物
钱雪儿 宗和
近日,英国艺术史家、原泰特美术馆馆长艾伦·鲍内斯辞世,享年93岁,他是英国“透纳奖”的创始人之一。另两位位耄耋老人,中国台北收藏家蔡一鸣走完了95岁的一生,他是知名收藏社团“清翫雅集”的创始会长;而上海朵云轩木版水印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蒋敏辞世,在其80岁的生命中从事雕版技艺长达50余载。
在纽约,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举办个展,用“眼睛的慰藉”反思“真实”,消弭“界限”;在上海,埃里克·裴欧在影像的“隔墙”中想象人的痕迹。
《澎湃新闻·艺术评论》“一周艺术人物”,报道并评析国内外的艺术话题人物及热点事件。
英国 | 艺术史家艾伦·鲍内斯
93岁辞世,参与创办了“透纳奖”
艾伦·鲍内斯 图源:TATE LIVERPOOL
艾伦·鲍内斯(Alan Bowness)是西方艺术界享誉盛名且对当代艺术界极富影响力的人物,不仅是原泰特美术馆(Tate Gallery)的馆长,更是国际上第一位真正受过系统性训练的艺术史学家。近日,他在家中去世,享年93岁。
艾伦·鲍内斯1928年出生于伦敦芬奇利。1950年,他进入剑桥的唐宁学院学习现代语言学,期间,认识了在考特奥尔德艺术学院的艺术史学家安东尼·布朗特(Anthony Blunt),并在他的带领下研究法国绘画。1953年,他研究生考进了伦敦大学考陶尔德艺术学院,专门研究19世纪的法国艺术。四年之后的1957年,艾伦·鲍内斯又以现代艺术史专业教师的身份受聘于考陶尔德艺术学院,自此开启了他长达23年的现代艺术教育生涯。教育之外,艾伦·鲍内斯更致力于对现代与当代艺术的批判性研究,他的文章批判风格明显且极具系统严谨性,但对于艺术创作的风格与先锋思想的接纳却极其包容。
1980年,艾伦·鲍内斯接任了泰特美术馆馆长一职,在职期间,他组织创建了“北方泰特美术馆”也就是今天的泰特利物浦美术馆,还创办了如今英国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奖项之一“透纳奖”。
1988年,从泰特美术馆卸任之后,艾伦·鲍内斯获封爵士,并成为了亨利·摩尔基金会的董事,帮助该基金会在约克郡利兹成立了亨利·摩尔研究所。这座研究所,后来成为了今天世界公认权威的“英国利兹雕塑研究中心”。(整理/宗和)
中国台北 | 收藏家蔡一鸣
95岁辞世,创办清翫雅集
蔡一鸣
据悉,中国台北知名收藏社团“清翫雅集”创始会长蔡一鸣于2021年2月26日晚间辞世,享年95岁。
蔡一鸣,1928年11月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湖州,曾任中华文物学会第二任理事长,以“乐山堂”为堂号。1992年,蔡一鸣携手“寒舍”负责人蔡辰洋创立清翫雅集,对台湾收藏界和蔡一鸣自身来说,这都是里程碑式的事件。
谈及清翫雅集名字的由来,蔡一鸣曾说,“清翫雅集”是他和朋友坐在飞机上聊起来的想法:“当时香港有敏求及求知两个收藏家的集团,我们也来办一个。之所以取名‘清翫雅集’,典故来自有史以来,直到明朝中叶嘉靖年间,才首次出版取名‘清翫’的瓷器、铜器、字画三本小书;而‘翫’是古时的字,后来简写成了玩具的玩。”
比起社团建立和这些年收藏整理的珍贵古董、书画,清翫雅集更重要的贡献是他和蔡辰洋给清翫雅集定下的规矩。创会之初,蔡一鸣就与蔡辰洋相商,清翫这个团体不能有商业性质,是封闭式的收藏交流团体,不公开招募会员,实行邀请制,更规定需要全体会员同意才准许新成员加入。
蔡一鸣曾旗帜鲜明地表示:“我最反对以投资为目的收藏。买收藏品时,我从来没想过要作为投资。”他幼年时所见的上海收藏家,也都几乎是只收不卖。
1995年,恰逢故宫博物院成立70周年,仅仅成立三年的社团,即应邀赴京展出了“清翫雅集文物精品展”。蔡一鸣出版有《乐山堂藏瓷》和《乐山堂藏中国书画》,收录所藏精品。(整理/宗和)
上海|朵云轩木版水印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蒋敏
80岁辞世,从事木版水印雕刻50余载
2021年3月8日,朵云轩木版水印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蒋敏辞世,享年80岁。
蒋敏
蒋敏于1941年生于江苏镇江,1957年就读于上海出版学校,之后进入朵云轩,在半工半读的状态下学习文化必修课、木版水印雕版技艺和绘画艺术相关课程。木版水印雕版技艺师从于书勤,又得韦志荣指点,拥有全面而扎实的基本功,现朵云轩木版水印雕版的群英后辈大都师从于他。
2008年6月,朵云轩木版水印技艺作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之一,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扩展项目名录,蒋敏被评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他参与的《十竹斋书画谱》荣获1989年莱比锡国际图书艺术展览国家大奖、1991年首届中国优秀美术图书奖银奖和1994年上海优秀图书一等奖;主刻的《顾恺之洛神赋图卷》荣获2000年中国优秀美术图书奖铜奖等。
明刻套色西厢记 红娘请宴
木版水印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局部),蒋敏刻
朵云轩木版水印分公司总经理郑名川表示,蒋敏老师平时所关注的事情很少,把一生都奉献给了木版水印。“他从事木版水印工作有50余载,其雕版技术全面,尤以雕制再现原稿笔墨形态和神韵的枯笔版见长。此外,其拱花技艺也是非常好。朵云轩木版水印有一大批精品由他主刻,如《徐渭杂花图卷》和《萝轩变古笺谱》等,主刻的众多作品获得过国内外大奖。”(陆林汉 整理)
纽约|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
用“眼睛的慰藉”反思“真实”,消弭“界限”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
近日,以雕塑和大型装置艺术闻名的丹麦裔冰岛籍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在纽约Tanya Bonakdar画廊举办个展“你眼睛的慰藉”(Your ocular relief)。展览中的同名作品向观众呈现了一出富有形状与色彩的光影秀。不断变化的序列在大型的曲面屏幕上蔓延和消失,在那之后,观众可以一窥实现了这些效果的设备。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个展“你眼睛的慰藉”
“我不反对数字的东西。但是我想要维持一种真实感,因为数码增加了一层值得商榷的‘真实’,” 埃利亚松说道。多年来,埃利亚松一直在探索能够使我们对于周遭环境和彼此拥有更加敏锐的认知的身体经验。他会说“用你的身体”去思考,或是“消除大脑与身体、身体与空间、空间与时间”的界限。他在作品中大量运用自然现象,尤其是光,来制作沉浸式的艺术装置与雕塑。
埃利亚松致力于打破不同观点和领域的界限,他与嘻哈歌手、哲学家、建筑师、经济学家、人类学家等合作,审视学科之间更为深刻的内在关系。在接受artnet采访时,他谈到了对于“界限”和“争论”的思考:“如果你从整体上观察社会,你会发现两极分化的感觉愈演愈烈。人们不同意彼此的观点。除了将争论变成谩骂,他们没有其他方式来解决争端。我们没办法手拉手围成一个圈,去聆听他人的意见,承认这与己不同。我认为文化应该去创造这样的(积极)空间。”(文/钱雪儿)
上海|艺术家埃里克·裴欧
以“隔墙”想象人的痕迹
埃里克·裴欧
近日,法国艺术家埃里克·裴欧 (Eric Pillot) 在杜梦堂(上海)举办个展“隔墙”,呈现以摄影为媒介创作的14件新作。艺术家以“隔墙”唤起观众的想象力,用融合建筑、图像和诗学,以及游离于绘画边缘的摄影手法,进一步探索人与风景和空间之间的关联。
在这个新的摄影系列中,裴欧把视线转向伫立的墙垣——它们极少受到关注,却总是牵引着人们的步伐,成就眼前的风景。裴欧镜头下的隔墙脱离了自身所在的场景,以独立个体的姿态邀请观众重新审视它们的存在。
埃里克·裴欧摄影作品《隔墙》
时间的概念也在埃里克·裴欧的作品中有所体现。局部剥脱的墙体、褪色的墙面,墙根缝隙中露出的植物,大自然也活跃在这道时间的风景里。同样在时间的作用下,“隔墙”自身的物理属性开始变得具有人文色彩。作品中人的缺席恰巧凸显了残缺的存在,正如这份存在搅动了摄影师的好奇与情感,也吸引着观者。细看之下,有的墙面还夹杂着各种细微的人为痕迹 (涂鸦、划痕等) ,有些已经淡去,有些相互叠加,让人联想到塞·托姆布雷 (Cy Twombly) 那些带着擦除痕迹的铅笔画。
随着疫情的反复,“墙”让人联想到隔离和距离,而裴欧的“隔墙”却描绘了墙的另一种可能。它更像是一扇打开的窗户,让观众能暂时忘却当下,走进属于“隔墙”的故事里。(文/钱雪儿)
责任编辑:陆斯嘉
校对:张艳
相关问答
老表们,谁帮忙回答一下,新发地不限购尚豪国际城楼盘售楼中...
[回答]至今,UCCA已举办逾90场艺术展览、吸引了超过150万人次的观众。从开馆展览“85新潮:中国次当代艺术运动”(2007)、“中坚:新世纪中国艺术的...从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