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一次性搞懂世界历史——阿拉伯帝国篇
上一期给大家说完了以色列和犹太人的历史,其中提到过和犹太人相爱相杀的阿拉伯人,他们不仅是犹太人的邻居,而且在民族起源神话中,阿拉伯人也自称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和犹太人一样都是出自闪族一系。
亚伯拉罕家族的世系图
不过,两者之间却有着不一样的宗教信仰和历史遭遇,而且阿拉伯人还用他们的宗教信仰结合国家政治,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疆域最为辽阔的政教合一大帝国——阿拉伯帝国。
那么,今天咱们就来说说阿拉伯民族的历史故事,以及他们所创造的伊斯兰文明。
早期阿拉伯文明和伊斯兰教的创立
伊斯兰教的发源地在阿拉伯半岛,这里是闪族人的故乡,阿拉伯人就是滞留在半岛上未迁出的闪族人。
在伊斯兰教创立之间,半岛上并未形成统一的国家,只有一些零星的城市和部落存在,在这里世代居住的闪族人也因为地理原因,逐渐分化成为南北两大支系:北部的贝都因人和南部的塞白人。
阿拉伯半岛北部和中部是一块大高原,绝大部分地区都是沙漠和草原,气候干旱,难于耕作,居住在北部的贝都因人大多都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物资非常匮乏,各部落之间为了争夺水源和牧场经常发生战争,使得整个贝都因人社会一直处在无秩序的动乱状态之中。
阿拉伯半岛地形图
而在半岛西部和南部地区则是临海的平原和山地,降雨充足,土地肥沃,物资丰富,速来有“福地”之称。因此住在南部的塞白人在公元前数世纪就开始发展农业,并在南部建立了文明昌盛的塞白国家 。
塞白人不仅精于农事,而且擅长商业,半岛西南部的汉志和也门地区又正是北非、地中海和印度洋之间的交通要冲,是古代东、西方商品的集散地,商业相当繁荣,沿着商路兴起了许多城市。
但是也因为阿拉伯半岛南部既是商业要冲,又是难得的一块农业福地,很容易吸引来外敌的入侵。所以,历史上的塞白国家自建立起,就不断遭到北部贝都因人的劫掠,以及其他外族的侵略。
公元前2世纪左右,一支早已迁出半岛的闪族人,名叫希米亚人,他们此时再次返回半岛,并成功征服了塞白人,在塞白国家的基础上建立了希米亚王国 。因此,塞白人和希米亚人都被称呼为“南方阿拉伯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希米亚王国越发繁荣,垄断了红海一带的商业贸易,这引来了更加强大的外族眼红。
公元4至6世纪时期,阿拉伯半岛周围的强国
到了公元4至6世纪这一时期,北方的拜占庭帝国和萨珊波斯帝国,以及东非的埃塞俄比亚阿苏姆王国,三者为了争夺也门国际商路的控制权,进行了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直到公元575年,波斯人完全驱逐了其他势力,成为了也门的统治者,战争才得以结束。
这场持续了一百多年的争霸战争,导致了阿拉伯半岛南部遭到严重破坏,城市萧条,甚至变成废墟,大量人口北移成为游牧民族,一度繁华的南阿拉伯早期文明彻底毁灭,退回到了半野蛮的时代。
正是因为这一大变故使得整个阿拉伯半岛上各种矛盾交织,社会出现剧烈动荡,也预示着阿拉伯半岛的历史进入了重大变革时期。
原本半岛北部的贝都因人就为了生活空间经常发生战争,现在又迁入了一大批南部来的移民,导致他们的生活空间更加拥挤,战争更加频繁,生活也更加贫困,人们开始渴望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使战争能停止下来。
在南部地区,遭受战火洗礼的红海沿岸城市迅速衰落,波斯人又把商路转移到靠近本土的波斯湾一带,使得麦加、萨那、叶斯里卜等商业城市更加萧条,世居在这些城市里的商业贵族为了夺回贸易主导权,也希望建立起一个强有力的统治政权。
而且这些城市贵族们为了扩充武备以及维持奢侈的生活,不断加大对老百姓的盘剥,高利贷的利率甚至达到了100%,许多贫民沦为了债务奴隶,这些人也渴望有一个幸福安定的生活。
公元6世纪时期,阿拉伯半岛的外部环境
正是在阿拉伯半岛不论南北、不论阶级、不论贫富,全部都在谋求建立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国家时,穆罕默德适时而卓越的顺应了阿拉伯人的这些要求,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公元570年,穆罕默德出生于麦加古莱西部落哈希姆家族的一个商人贵族家庭。和许多历史上的大人物一样,穆罕默德的出生也有着神奇的传说。
据说穆罕默德出生的时候有道细光直冲天际,湖水干了、地也裂了、波斯拜火教的圣火都熄灭了,波斯国王还做梦,还梦见马被骆驼打败了等等一些神话传说。
穆罕默德虽然是贵族,但他还未出生,家道就中落了,穆罕默德生前丧父成为遗腹子,六岁的时候母亲也去世了,由祖父和伯父抚养长大。
穆罕默德的童年孤苦贫困,为了赚钱给当地土豪打过工、放过羊,12岁的时候跟着叔伯们外出经商,到过西亚的很多地方,增长了许多见识。
另外,穆罕默德叔伯的商队是古莱西部落商队之一,为了和其他部落抢夺市场和货源,部落战争时有发生,穆罕默德在这期间也参加了战争,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
阿拉伯商队
虽然穆罕默德没有像其他贵族子弟一样上过学,但因为各种复杂的经历,以及在叔伯们的教导下,穆罕默德在青年时期就有了相当丰富的阅历,成为了古莱希部落里的青年才俊。所以,穆罕默德在25岁的时候,就被麦加的一个大商行给雇佣了。
这个商行的老板名叫赫蒂彻,是个富商的遗孀,继承了丈夫的大笔财产成为了麦加当地的富婆,但是赫蒂彻并不是一个花瓶,她在丈夫去世后,用这笔遗产独立经营商行,许多有权势的人都向她求过婚,不过都被她一一拒绝了。
直到穆罕默德受雇于她的商行期间,其才干和美德赢得了她的信任和好感,后来两人互相爱慕,结为了夫妻。
而与赫蒂彻的婚姻则成为了穆罕默德的人生转折点,从此不仅生活有了安全保障,社会地位也提高了,更重要的是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去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比如说宗教和社会。
克尔白黑石
当时的阿拉伯半岛上各个部落信仰的宗教各不一样,而穆罕默德生活和居住的麦加城又是各种宗教的祭祀中心。
因为在麦加克尔白古寺的墙壁上镶嵌着一块黑色陨石,对于这块黑石,阿拉伯人有着各种传说。其中比较广泛的一种说法是:
人类始祖亚当离开伊甸园后在人间修建了一所天房,名叫克尔白,后来上帝发洪水淹没大地,天房被冲毁,阿拉伯人的祖先亚伯拉罕率其子以实玛利在克尔白遗址上重建天房时,天使加百列将一块黑石镶嵌在了克尔白东南墙角上。
因此,正是有这块黑石在麦加,许多阿拉伯人会把自己部落所崇拜的神或物给雕刻、绘画出来,然后再放到克尔白古寺中进行祭祀和朝觐。
受到麦加当地浓厚的宗教文化影响,穆罕默德在婚后也开始一边经商一边进行宗教研究,他经常跑到麦加附近的希拉山洞中去隐居静修,一去就是十天半个月,等到干粮吃完了才会下山,在家住个几天,然后又回到山洞里继续静修。
穆罕默德静修的希拉山洞
这样来来去去、静思冥想了无数个日夜,终于在公元610年的某一天,40岁的穆罕默德悟“道”了,他说他在山洞里过夜时在梦中接受了神的启示,让他作为安拉的使者向众人传播真理。
从此之后,穆罕默德开始宣传新教,他说安拉创造了大地上的一切,而他是安拉在人间的最后一个使者,他号召人们赶快放弃世代尊奉的多神信仰和偶像崇拜,独尊唯一无二的真主安拉。
所以,在世界三大宗教中,你会发现有佛祖的雕像,上帝和耶稣的画像,但是找不到安拉和穆罕默德的肖像,因为伊斯兰教是反对偶像崇拜的,禁止给真主安拉和先知穆罕默德画像。
而“伊斯兰”这一词,是指顺从安拉的意志,信仰伊斯兰教者称为“穆斯林”,意为独尊安拉、服从先知的人。
另外,穆罕默德根据当时阿拉伯人的一些陋习和社会现象,还反对血亲复仇和弃婴行为,禁止高利贷和赌博,提倡赈济贫民、宽待和释放奴隶等等主张,赢得了许多阿拉伯人的支持,纷纷皈依了伊斯兰教。
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们
从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学上来说,思想的统一对于大一统王朝来说非常重要,这也是为什么秦始皇要焚书坑儒、以法为教,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因为都是在为建立大一统王朝做思想上的统一准备。
同样的道理,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正是以一神崇拜替代了各种部落的多神崇拜,以共同的宗教信仰把阿拉伯各部落团结在了伊斯兰的旗帜下,为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奠定思想基础。
与麦加的斗争和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随着穆罕默德的信徒越来越多,麦加的权贵们认为伊斯兰教的发展已经威胁到了他们的统治,于是开始对穆罕默德默和他的信徒们进行打击和迫害。
当时在麦加最有势力的贵族是倭马亚家族和伍麦叶家族,这两个家族和哈希姆家族同为古莱西部落十二支系中的三大支系,但是三个家族之间因为长期的商业竞争,关系本来就不太和睦,现在哈希姆家族的穆罕默德开始传教,让另外两家认为这会严重威胁到他们在麦加的地位,所以积极带头反对穆罕默德传教。
随着迫害的日益加剧,默罕穆德只能让一部分信徒暂时撤离了麦加,而他却选择继续留下来秘密传教。毕竟穆罕默德的伯父在麦加有一定的影响力,他的妻子赫蒂彻在麦加的人脉关系也能为他提供保护。
代表穆罕默德的阿拉伯文
直到公元619年,穆罕默德的妻子和伯父相继离世。没了伯父和妻子的保护,先知穆罕默德在麦加的处境就变得非常危险了,倭马亚家族和伍麦叶家族不仅加大了对穆斯林的迫害,并且准备要杀害穆罕默德。
就在这种危机的情况下,穆罕默德在叶斯里卜的信徒派出代表,邀请穆罕默德前往叶斯里卜传教。
在经过了一番准备之后,公元622年9月的某夜,穆罕默德率领亲信逃出了麦加,前往叶斯里卜。伊斯兰教称这一事件为“希吉拉 ”(或译为“徙志”),并把希吉拉事件定为伊斯兰教纪元元年。
在叶斯里卜,穆罕默德不再是一个被轻视和被迫害的先知,不仅受到了当地人民的欢迎,树立起了至高无上的权威。
穆罕默德便以叶斯里卜为根据地,把从麦加迁来的穆斯林称为迁士 ,把当地的穆斯林称为辅士 ,将两者组织起来建立了穆斯林公社——乌马 ,又把叶斯里卜改名为麦地那,意为“先知之城”。
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
乌马实际上是一个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雏形,穆罕默德不仅是宗教领袖,同时是政府首脑和军事统帅,他在公社内颁布了《麦地那宪章》 :
规定所有穆斯林皆为兄弟,公社成员之间互相援助、禁止仇杀,为信仰真主而受害或牺牲的穆斯林,全体公社成员必须为之复仇等等法律条款,初步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法律基础。
在穆斯林公社得到巩固后,想要继续发展壮大,免不了要与原来的麦加贵族斗争。于是双方爆发一系列战争,基本上都是穆斯林占据上风,而且数次以少胜多,这更加提高了穆罕默德的威信。
特别是在公元627年,麦加贵族联合贝都因人的11个部落,组成上万人的大军进攻麦地那,穆罕默德利用麦地那三面环山的天险,在城北挖了一条壕沟据城坚守。
战争持续了一个多月,最终麦加军队因补给困难被迫撤军,而穆罕默德趁势出击,取得了全胜,史称“壕沟之战 ”。
壕沟之战示意图
壕沟之战的胜利,被认为是得到了“神助”的结果,穆罕默德的威望因此大增,附近的贝都因人纷纷皈依了伊斯兰教,甚至麦加贵族也出现了分歧,部分人开始相信穆罕默德真的是安拉的使者。
所以在战争结束后的第二年,麦加贵族和穆罕默德在侯代比亚签署了停战协议,承认了伊斯兰教的合法化,并允许穆罕默德及其信徒每年有三天时间到麦加朝觐克尔白黑石,史称《侯代比亚和约》 。
条约签署后不久,穆罕默德就分别派出了使者前往周边的一些地区,通过各种各样的外交方式,使四方各个部落一一归顺。
接着,穆罕默德又安抚好了周边几个强国大佬,和拜占庭、波斯等国保持友好关系。
在清理掉一切不安定的因素后,穆罕默德为征服麦加和阿拉伯半岛做好了最后的准备。
伊斯兰教第一圣寺——麦加清真寺
公元630年1月,穆罕默德借朝觐的名义,率领数万穆斯林武装进驻麦加,麦加贵族迫于形势,宣布皈依伊斯兰教,接受穆罕默德的领导。
穆罕默德则确认麦加继续作为阿拉伯人的圣城,克尔白古寺改称克尔白清真寺 ,并清除寺中所有部落神像,只留黑石作为伊斯兰教的圣物,供穆斯林朝觐和礼拜。
麦加归顺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631年,阿拉伯半岛各地纷纷的派代表团来访,表示愿意接受穆罕默德的领导,皈依伊斯兰教信仰,因此这一年也被称之为“代表团之年 ”。
这时候,除了波斯湾一带之外,穆罕默德基本完成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结束了南北阿拉伯人长期分裂的局面,组成了一个以伊斯兰教为纽带的统一社会,麦地那这个伊斯兰教的大本营也成为了这个国家的首都。
伊斯兰教第二圣寺——先知清真寺
公元632年6月8日,正计划带领伊斯兰教走出半岛的穆罕默德在麦地那病逝,享年62岁,葬于麦地那的先知清真寺 中。
四大哈里发和阿拉伯帝国的形成
穆罕默德在去世的时候,没有指定继承人,穆斯林们围绕着继承权这个问题形成了几派不同的政治势力,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其中影响力比较大的有以下几个派别:
麦加的迁士派和归顺的麦加贵族,他们认为默罕默德是麦加古莱西部落的后裔,他的继承人应由该从麦加的古莱西部落中选出。
麦地那的辅士派,强调是他们在先知危难时期支援了他,否则伊斯兰教不会有如此迅速的发展,反对只从麦加穆斯林中选择继承人。
另外就是血亲派。在穆罕默德去世时,他的直系亲属中只有法蒂玛一个亲生女儿在世,而且法蒂玛的丈夫阿里是穆罕默德的堂弟,同时也是穆罕默德的养子。所以,血亲派认为应该由阿里或者阿里和法蒂玛的孩子才能成为先知继承人。
阿布·伯克尔
就在几派争斗期间,阿拉伯半岛上其他一些部落开始乘机叛乱,反对麦地那的统治,这才使得几派人互相妥协,推举出了资格较老的阿布·伯克尔为首领,称为“哈里发 ”,意为“先知的继承者”。
阿布出身于古莱西部落的台姆家族,早年也是麦加当地的一个富商,是最早跟随穆罕默德的教徒之一,穆罕默德的原配赫蒂彻去世之后,阿布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先知,成了穆罕默德的岳父。
所以,穆罕默德和阿布既是战友又是亲人,而且阿布对先知的绝对忠诚,使得他在穆斯林当中有很高的威望,才能在几派斗争不断的情况下被选中,成为了第一任哈里发。
阿布在位期间,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平息了各部落的叛乱,然后又通过巧妙的手段缓和了几派之间的矛盾,让已经涣散的阿拉伯人重新团结了起来。
更重要的是,在阿布平叛期间大量扩充军队,吸收了贝都因人的骑兵队加入,使得阿拉伯军队的战斗力大大提高。
阿拉伯骑兵
而当时的外部环境,波斯在和拜占庭为争夺中东地区进行了长期的战争,导致两国已经疲惫不堪,波斯在尼尼微战争期间几乎差点就被拜占庭灭国。
所以在这种内部和外部情况一片大好的机会下,阿布率领阿拉伯军队打败波斯人,成功收回了波斯湾地区,真正实现了阿拉伯半岛的完全统一,而且阿布还向叙利亚地区发动扩张战争,占领了加沙地区,跨出了阿拉伯人走出半岛的第一步。
但是阿布只在位两年,公元634年就因病去世了。阿布死后,穆罕默德的另一个岳父欧麦尔·伊本·哈塔卜继任为第二任哈里发。
欧麦尔和先知穆罕默德出身于同一个家族,也是穆罕默德最早的追随者,具有很高的军事指挥能力,他和第一任哈里发阿布一起被称为“先知的两大辅弼”。
所以,阿布在位期间就开始培植欧麦尔作为自己的继承人,也使得这一次的权力交接能够顺利进行。
欧麦尔
欧麦尔继位后,发动了阿拉伯历史上空前未有的大征服运动 ,兵分两路,同时对拜占庭和波斯两大帝国展开了全面进攻。
东路大军在号称“真主之剑”的哈利德率领下,穿过人迹罕至的叙利亚沙漠,在亚穆克战役中歼灭拜占庭五万大军,占领叙利亚首府大马士革。
之后哈利德调转枪口转向波斯,在卡迪西亚战役中消灭了波斯的有生力量,占领了伊拉克地区,又在642年的哈尼温战役 过后彻底灭亡了波斯,消灭了具有1200多年文明的波斯帝国。
此外,西路大军在阿慕尔的率领下,在640年攻入埃及,642年占领开罗,将整个埃及地区纳入哈里发国家的版图。
公元644年,正当欧麦尔对外扩张事业如日中天,前线不断传来胜利捷报之时,11月13日凌晨,欧麦尔被一位信仰基督教的波斯奴隶给刺杀身亡。
欧麦尔时期的哈里发国家版图
欧麦尔死后,穆罕默德的女婿奥斯曼·伊本·阿凡继位为第三任哈里发。
奥斯曼出生于古莱西部落的伍麦叶家族,他的家族是麦加最反对穆罕默德传教的势力之一,但是奥斯曼本人却是先知最早的信徒。而且穆罕默德在麦加传教期间,奥斯曼为先知提供了很大的保护力量,还曾先后娶了穆罕默德的两个女儿。
奥斯曼继位哈里发后继续进行扩张战争,先后征服了中亚和北非的大片地区。不过他在任期间有个更重要的功绩,就是组织学者编订了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 。
早在穆罕默德和前两任哈里发在位的时候,他们的一些言行和作为都被弟子给记录了下来,但是没有对其整理编订成书,而奥斯曼就做了这件事,而且书中还将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宗教义务和作为穆斯林必须恪守的道德规范都编进了《古兰经》中。
因此,在《古兰经》编成之后,就取代了之前的各种杂乱流水账般的日记,成为了伊斯兰教至今的唯一圣经。
《古兰经》
但是奥斯曼在执政期间,大量任用伍麦叶家族成员担任军政要职,这些人当中有许多在早年参加了反伊斯兰教的活动,甚至还屠杀过穆斯林,所以很多穆斯林高层都反对奥斯曼培植家族势力的做法。
另外,奥斯曼还利用职权在埃及和叙利亚占有大量地产,并在这些地区扶植个人势力,对当地百姓敲骨吸髓,也引起了穆斯林下层的普遍不满。
以穆罕默德的堂弟、养子兼女婿的阿里为代表,在穆斯林团体中形成了一个反对奥斯曼的派别,被称之为“什叶派 ”,意为追随阿里的人,他们主张必须是穆罕默德的后代才有资格继任哈里发,而持反对意见的穆斯林则被称之为“逊尼派 ”。
从此之后,伊斯兰教就分裂成为两大派,两派之间关于四大哈里发的合法性,以及一些宗教教义上的细节一直存在分歧,导致在未来的历史中,两派之间不断产生冲突和矛盾,直到今天两派依旧是死对头。
也因为奥斯曼执政期间对百姓的剥削统治,特别是对异教徒的统治及其暴戾,这也导致了他在656年6月的某一天被一位异教徒给刺杀身亡。
什叶派和逊尼派的分布情况
奥斯曼死后,什叶派首领阿里·伊本·艾比·塔利卜继任哈里发。阿里为了清除伍麦叶家族在麦地那的势力,他将首都迁到伊拉克地区的库法,并重新任命了一批地方总督和军政要员。
虽然阿里的做法是正确的,但是自穆罕默德创教以来,许多穆斯林元老都是阿拉伯贵族,他们的家业和势力都在阿拉伯半岛,迁都伊拉克不仅损害的是伍麦叶家族的势力,还动了其他阿拉伯贵族的利益。
所以,在阿里继位的第二年,以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为首的倭马亚家族宣布不承认阿里政权,发动了叛乱。
之后,阿里派军平叛,在即将攻占穆阿维叶在叙利亚的大本营时,穆阿维叶依据《古兰经》里关于“真主裁决”的内容提出要和阿里进行谈判,没想到阿里居然接受了停战谈判,因此阿里获得了一个“纯洁的哈里发”称号,就是寓意他太天真了。
正是因为阿里的这个政治失误,导致了阿里在穆斯林信徒中的威望大大下降,一部分原本拥护阿里的人从什叶派中脱离出来,另立哈瓦利及派 ,意为军事民主派,他们希望能重新选举一个哈里发。
穆阿维叶征战图
公元661年,军事民主派刺杀了阿里,国家顿时陷入了混乱之中。在库发的什叶派重新选举了阿里的长子哈桑为哈里发,同时穆阿维叶在叙利亚也自立为哈里发。
穆阿维叶的政治手段十分高明,之前在兵败时搬出了“真主裁决”迫使阿里停战,现在他又通过收买哈桑近臣的手段,对哈桑连哄带骗,外加武力威胁,要求哈桑退位。
而年轻的哈桑比起他父亲阿里的天真来说,简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不愿意看到穆斯林内斗,于是不战而降,选择主动让位给穆阿维叶。
至此,穆阿维叶建立了新的哈里发政权,定都叙利亚首府大马士革,史称倭马亚王朝 ,又因为倭马亚王朝旗帜尚白,所以中国史籍称为“白衣大食 ”。这标志着四大哈里发时期的结束,阿拉伯的历史也正式进入了帝国时期。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和派系斗争
在倭马亚王朝前期,国内政局十分不太平,其主要原因是在穆阿维叶死后,他将哈里发之位传给儿子叶齐德的做法,让许多还没有适应世袭制的穆斯林感到十分不满。
其中,什叶派在库发另立阿里的次子侯赛因为哈里发,但是侯赛因在前往库发的路上就遭遇倭马亚的军队。由于双方力量太过于悬殊,侯赛因战死沙场,头还被割下来送去大马士革给叶齐德。
什叶派在阿舒拉节悼念侯赛因
侯赛因被杀的这一天是伊斯兰历的1月10日,被什叶派定为哀悼日,称作阿舒拉节 。直到现在,每到这个节日,什叶派为了悼念殉教的侯赛因,会举行游行表演侯赛因遇难场景,一些非常虔诚的穆斯林还会刺伤自己,让血洒在衣服上,以示哀悼。
侯赛因死后,第一任哈里发阿布的外孙阿卜杜拉占据麦加自立,也自称哈里发,并得到了阿拉伯半岛和伊拉克等地的穆斯林支持。
叶齐德派出军队进攻麦加,阿卜杜拉惨败,躲到克尔白清真寺中,他以为克尔白清真寺作为伊斯兰教的圣地,敌军不敢拿他怎么样。结果倭马亚士兵才不管什么圣地不圣地的,一通乱打乱烧,克尔白清真寺遭到了严重的毁坏。
阿卜杜拉眼看就要完蛋的时候,突然传来叶齐德的死讯,进攻麦加的军队害怕首都大马士革发生动乱,就撤军回了叙利亚,阿卜杜拉因此躲过了一劫。
叶齐德死后,他的儿子穆阿维叶二世继位,二世继位才三个月就得了瘟疫追随叶齐德去了,而且他还没留下后代。至此,倭马亚王朝开创者穆阿维叶这一支就断了。
倭马亚王朝世系表
哈里发的继承权就转到了穆阿维叶二世的堂叔麦尔旺手中,麦尔旺继位时已经60多岁,一年后也去世了,他的儿子马立克继位。
马立克执政前期,四面楚歌,除了占据麦加的阿卜杜拉外,其他派别也纷纷独立。但是马立克是个很有能力的君主,各地的反叛势力被他逐个击破,阿拉伯半岛也在他手中恢复了统一和秩序。
稳固了统治之后,马立克又继续开启大征服运动,四处出击。
在东方战场上,倭马亚军队先后征服阿富汗、布哈拉、撒尔马罕、花拉子模、印度河流域等广大地区,大量的佛教徒纷纷改宗伊斯兰教。
在西边战场上,倭马亚大军顺着北非一路前进,征服了突尼斯和摩洛哥地区的柏柏尔人,并跨过直布罗陀海峡进攻西班牙,灭亡了西哥特王国。
到了马立克的儿子瓦立德在位期间,倭马亚王朝的扩张达到了巅峰,建立了东起印度河和帕米尔高原,西至大西洋的比斯开湾,南自尼罗河下游,北达咸海南缘,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一个庞大帝国。
倭马亚王朝鼎盛时期的疆域
而且马立克很会治理国家,他把阿拉伯语定为了国语。之前,帝国内部各民族和地区语言不同,甚至连首都大马士革主要都是用希腊语,这对管理和交流十分不便,而阿拉伯语成为国语之后,不仅加强了帝国的统一,而且促进了一些民族朝着阿拉伯化和伊斯兰化的方向发展。
可国家太大也不都是好处,随着时间的推移,帝国内部各个阶级的矛盾日益显露。
当时倭马亚王朝把居民分为四个等级,最高级别的就是阿拉伯人,他们地位最高、最富有,享受各种各样的特权。
其次是被征服并改信仰伊斯兰教的外族人,他们被阿拉伯人称为“麦瓦利”,他们虽然没有特权,但是可以不用交税。
第三等级是帝国内部的异教徒,虽然倭马亚王朝没有强迫他们改宗伊斯兰教,但是这些异教徒需要缴纳一定的人头税和土地税,而且不能担任官职。
第四等就是奴隶,基本上都是战俘,承担了大量的劳动和税收,而且毫无政治地位可言。
阿拉伯贵族奢侈的生活
倭马亚王朝后期的几任哈里发穷奢极欲,在位期间为了维持庞大的生活开支,加大了对异教徒和奴隶的剥削,还对本来不用交税的麦瓦利收税,这激起了改宗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们强烈不满。
公元747年,一个麦瓦利波斯人阿布·穆斯林,以减轻赋税为口号,在波斯东部发动起义,史称呼罗珊起义 ,并得到了当地贵族、农民和奴隶的支持,纷纷加入起义军,声势浩大。
同时,一直没有接受倭马亚政权领导的什叶派也以库发为基地,在伊拉克、波斯、埃及等地宣传造势,很多对倭马亚不满的穆斯林都投靠了他们。
在倭马亚的敌人当中,还有一派叫做阿拔斯派 ,他们的领导人阿布·阿拔斯是穆罕默德叔父阿拔斯的玄孙。
阿布·阿拔斯凭借自己是哈希姆家族的族长,又和先知穆罕默德是同宗的关系,跳出来指责倭马亚家族窃取了哈里发职权,主张哈里发职位应由哈希姆家族成员来担任,并公开宣布自己是穆斯林的救世主。
呼罗珊起义
虽然阿拔斯不是穆罕默德的直系后代,但好歹也沾亲带故,这让一直坚持先知后代才有资格继任哈里发的什叶派也转而支持阿拔斯。随后,波斯起义军也宣示对阿拔斯的效忠,成为阿布·阿拔斯反抗倭马亚王朝的军事力量。
公元750年,起义军一路长驱直入,一直打到倭马亚的首都大马士革,许多重要城市纷纷投降。
几个月后,倭马亚末代哈里发麦尔旺二世被捕杀,阿布·阿拔斯最终推翻了倭马亚王朝,成为了新的哈里发,开创了阿拉伯帝国第二个世袭王朝——阿拔斯王朝 ,因旗帜尚黑,中国史籍称之为“黑衣大食 ”。
阿拉伯帝国的鼎盛与分裂
阿布·阿拔斯即位后,就把倭马亚家族的全部成员屠杀掉了,唯独幸存了一个叫阿布勒·拉赫曼的倭马亚后裔,他逃到了西班牙建立了后倭马亚王朝 。关于这个国家,我在西班牙篇中有过介绍,这里就不在赘叙。
阿拔斯本人也为自己灭了倭马亚一家老小,感觉特别自豪,还给自己起了个外号叫“萨法赫”,意思就是屠夫,以表明他自己是个铁腕统治者。
在阿拔斯继位的第二年里,阿拉伯帝国军队和唐朝安西都护府在帕米尔高原相遇,爆发了怛罗斯之战 ,唐朝战败,大批工匠被俘虏到阿拉伯,特别是中国历代王朝严禁出口的造纸技术也被俘虏的工匠带到了阿拉伯,造纸术由此开始向西方传播。
怛罗斯之战
阿拔斯在位四年,后来染上天花去世,死的时候才三十多岁,他的弟弟曼苏尔继位。
然而,曼苏尔才是真正的屠夫,他继位之后,利用一切残酷手段消灭异己势力,不仅杀害了起义军领袖阿布·穆斯林,又武力镇压了作为同盟者的什叶派,以及用各种手段铲除了大批开国功臣。如果中国的刘邦和朱元璋看到的话,应该会直呼内行!
虽然曼苏尔手段有些残暴,但是效果很明显,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阿拔斯国内都呈现出了和平安定的局面。
接着曼苏尔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他在伊拉克地区修了一座新都——巴格达。巴格达以同心圆为模型,清真寺位于全城中心,三道城墙组成三个等距离的同心圆,城内各种设施应有尽有,极尽奢华。
而且巴格达地理位置也很优越,旁边就是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在巴格达修建完成之后,迅速就成为东西方贸易的集散地,与中国唐朝都城长安、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西班牙后倭马亚王朝首都科尔多瓦,并称为当时的“四大国际化都市”和“四大学术中心”。
巴格达古城复原图
曼苏尔在位20年,于公元775年在麦加朝觐途中去世,他的儿子马赫迪继位。从马赫迪开始,阿巴斯王朝逐渐走向全盛时代,特别是第五任哈里发哈伦和第七任哈里发马蒙时期,帝国达到鼎盛阶段。
第五任哈里发哈伦在位20多年间,阿拔斯王朝赢来军事上的巅峰。
哈伦在位期间几次进攻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打的拜占庭被迫签约纳贡,哈伦还侮辱性地提出要征收拜占庭皇室成员的人头税,而拜占庭实在打不过也没办法,连皇帝也只能乖乖的给阿拉伯交税,这件事情被看做是阿拔斯王朝势力到达顶点的标志。
到了第七任哈里发马蒙时期,阿拉伯帝国又迎来了文化事业上面的巅峰。
马蒙是个十分热心科学文化的君主,他在位时期开展了阿拉伯历史上著名的百年翻译运动 ,把古希腊、罗马、波斯、印度等国的学术典籍翻译成阿拉伯语,以吸取国外先进的文化。
巴格达智慧馆
马蒙还在巴格达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学术研究中心——智慧馆 ,把各地搜集来的文化典籍全部收藏在这里,又重金聘请世界各地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的学者来智慧馆工作,在这里搞学术研究、翻译经典或教育贵族子弟。
此外,马蒙还对热爱学习和游学四方的青年给予奖励和资助,一时之间,全国的学习空气蔚然成风,帝国上下呈现出一片繁荣兴盛之态。
但马蒙的时代也是阿拔斯王朝最后的辉煌,公元833年马蒙去世,他弟弟穆塔西姆继位,阿拔斯王朝开始逐渐走向了衰落。
穆塔西姆的母亲是一个突厥女奴,基于这层关系,穆塔西姆就挑选了几千个突厥人组建了一支禁卫军,来保卫皇宫安全。
而穆塔西姆之所以这么干,是因为阿拔斯王朝是靠着波斯军队起家的,所以在王朝军队中,波斯人占了很重要的位置。为了削弱波斯人的势力,才让当时没什么背景的突厥人担任保卫自己的工作。
突厥骑兵
在得到穆塔西姆的提拔之后,突厥人的地位大为提高,而地位一提高就开始嚣张跋扈起来,导致正规军和巴格达居民长期与突厥禁卫军发生矛盾,双方时有摩擦。
为了解决到这个矛盾,公元836年,穆塔西姆把首都从巴格达迁到了萨迈拉,放弃了阿拔斯家族经营了近百年的大本营。
在新首都萨迈拉,因为没有力量可以牵制突厥禁卫军,突厥人的势力不断疯涨,哈里发逐渐沦为了他们的傀儡,而且这些突厥军官之间也互相倾轧,搞得阿拉伯帝国乌烟瘴气,局面混乱不堪。
几十年后,阿拔斯王朝的首都又迁回了巴格达,但此时突厥人的势力已经蔓延到整个帝国境内,已经没有什么力量可以改变突厥人掌控这个国家的事实了。
就在这样的动荡时期,公元869年,阿拔斯王朝境内又发生了一起非常大的起义——黑奴起义 。
阿拉伯帝国境内的黑奴
当时很多非洲的黑奴被卖到阿拉伯,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他们过着极度痛苦的生活。一个名叫阿里·穆罕默德的黑奴首领利用此时阿拉伯帝国不稳定的局势,号召黑奴们反抗阿拔斯王朝。
而且阿里胆子还特别大,因为穆罕默德在创教时宣传他是安拉的最后一个使者,所以在穆罕默德去世之后,没有人敢称自己是安拉使者,但是阿里·穆罕默德就自称是安拉的使者,他的使命是来解放这些黑奴的。
虽然阿里的宣称引起了穆斯林的普遍不满,感觉先知受到亵渎,但是在黑奴群体中,却很受用,无数的黑奴杀死主人,加入到了起义大军当中。
经过数年的斗争,这场起义才被镇压了下去。据说镇压这场起义死了几十万人,是西亚历史上死伤最多、破坏最大的一次人民起义。
而且在镇压这场起义期间,突厥人借机铲除了军队中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阿拔斯王朝的实际权力也全部掌握在了突厥人手中,他们对哈里发想立就立,想杀就杀。
当哈里发失去对帝国的领导权之后,曾经被阿拉伯人征服的各地区也纷纷独立,整个帝国随即四分五裂,各个地方政权也打着“清君侧”的名义,进攻巴格达的突厥人。
阿拉伯帝国的分裂
关于阿拉伯分裂后的数个政权,在之前的西班牙篇和印度篇中有提及部分,其他更多的内容我会在之后的伊朗篇、土耳其篇和埃及篇中在为大家一一介绍。这里由于篇幅有限,我就以巴格达为中心,介绍完阿拔斯王朝最后的故事。
在众多独立的政权中,首先是波斯地区白益家族的艾哈迈德征服了巴格达,建立了白益王朝 ,狭义上的阿拔斯王朝到这里就结束了。
不过,艾哈迈德并没有称自己为哈里发,而是继续拥立阿拔斯哈里发为伊斯兰教领袖,实际上还是傀儡,并无实权。
白益王朝存在了一百多年,在公元1055年的时候,塞尔柱突厥人攻入巴格达,灭亡了白益王朝,建立了塞尔柱帝国 ,哈里发又成为了突厥人的傀儡,而塞尔柱突厥人首领图赫里被哈里发封为苏丹。
其实,在之前就有“苏丹”一词存在,是指代各地的总督,但自塞尔柱人首领被封苏丹之后,“苏丹”这个称呼就成为了伊斯兰教的世俗领袖,哈里发则仅作为宗教领袖。
塞尔柱帝国
塞尔柱突厥人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力量,又因为拥护哈里发的原因,打出“尊王攘夷”的名义,在短短数十年间就扩张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军事帝国。
但在塞尔柱帝国后期,也是因为政治腐败,各地纷纷独立,同时欧洲基督教兴起了十字军东征运动,塞尔柱帝国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困境之中。
最终在公元1194年,塞尔柱末代苏丹被独立出来的花剌子模给击败,塞尔柱帝国灭亡。
在花剌子模王国 吞并塞尔柱之后,还没高兴几年,一个更恐怖的敌人——蒙古帝国,从东边呼啸而来了。
公元1218年,蒙古铁骑由成吉思汗铁木真亲自率领,开始了第一次西征,花剌子模王朝随之灭亡。
公元1251年,蒙古帝国第三次西征,成吉思汗的孙子旭烈兀带兵攻入巴格达,并对巴格达进行了血腥的屠城,数十万巴格达人被杀。阿拔斯末代哈里发穆斯塔尔也被抓住,并裹进一张毯子里让战马来回踩踏,直至死亡为止。
蒙古帝国的西征和四大汗国
至此,历时了五百多年的阿拔斯王朝灭亡,阿拉伯帝国也正式寿终正寝,取代它的是旭烈兀建立的蒙古伊尔汗国 。
阿拉伯帝国虽然是灭亡了,但是伊斯兰教却保留了下来,还成为了伊尔汗国的国教,并在蒙古庞大的疆域下开始向东亚地区传播,得到了继续发扬,最终成为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阿拉伯帝国时间线
一、穆罕默德时期,统一国家建立
610年,穆罕默德开始传教。
622年9月,穆罕默德逃出麦加,迁往麦地那。
624年3月,穆罕默德率穆斯林武装袭击麦加古莱西贵族商队,获胜。
627年,“壕沟之战”,麦加贵族大举进攻麦地那,失败。
630年1月,穆罕默德率穆斯林武装进驻麦加。穆罕默德继续征服其他地区。
632年,阿拉伯半岛大体上归于统一。同年6月8日,穆罕默德于麦地那病逝。
二、哈里发时期
穆罕默德死后,各派穆斯林为争做继承人展开了激烈斗争,阿拉伯半岛再度陷于混乱。
最后推举阿布·伯克尔为首领,改称“哈里发”。在位期间(632—634年在位)平息各部落叛乱,调节穆斯林各派的关系,巩固了统治。向叙利亚方面发动了扩张战争,并成功占领加沙地区。
欧麦尔继位为第二任哈里发(634—644年在位),发动了大征服运动。
635年,分兵两路,对拜占廷和波斯帝国展开了全面进攻。
东路大军在哈利德将军率领下,一举歼灭拜占廷大军,占领了叙利亚首府大马士革。又挥师东进,一路无阻。
637年,卡迪西亚战役,力挫波斯军队,占领伊拉克,之后阿拉伯人深入波斯腹地。
642年,尼哈温战役彻底击溃了波斯军队,消灭了具有1200多年文明的波斯帝国。
640年,由阿穆尔率领的西路大军攻入埃及。642年占领开罗,统治埃及。
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644—656年在位)继续进行扩张战争,先后征服呼罗珊、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以及北非的利比亚等地区。
656年6月,奥斯曼被刺杀,
阿里继任第四任哈里发(656—661年在位)。
三、倭马亚王朝(661—750年)
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为首的倭马亚家族,拒不承认阿里政权。
拥护阿里的人分裂,一部分脱离什叶派,另建军事民主派。
661年,军事民主派刺杀阿里。穆阿维叶趁机夺取哈里发,开创阿拉伯帝国。
穆阿维叶在大马士革建立了倭马亚家族的哈里发政权,中国古代称作“白衣大食”。
倭马亚王朝继续执行对外扩张政策。
664年占领阿富汗喀布尔,挥师北上,侵入中亚,征服广大地区,至帕米尔为唐军阻拦。
另一支阿拉伯军队,攻入印度河流域,占领信德。
在北方,阿拉伯军队曾三次进攻君士坦丁堡,未能得手。
在西方,阿拉伯人消灭了拜占廷的北非驻军,占领北非。阿拉伯人使当地的柏柏尔人改宗伊斯兰教,并以其为主力,跨越直布罗陀海峡进攻西班牙,征服了日耳曼人的西哥特王国。
732年,穿越比利牛斯山,进攻法兰克王国,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击败阿拉伯军队。
至此,阿拉伯人基本上结束了大规模的征服运动。
8世纪前半叶,阿拉伯帝国基本形成。
四、阿拔斯王朝(750-1258年)
倭马亚王朝,对人民剥削压迫,内部矛盾突出。
750年,起义军击溃哈里发的主力,占领大马士革,倭马亚王朝灭亡。
阿拔斯在波斯东部地区颇有影响,利用这一胜利,建立阿拔斯王朝,定都库法,762年迁都巴格达。中国古代称作“黑衣大食”。
9世纪中叶,人民起义,内部权力斗争,各行省总督和近卫军首领乘机扩大权势,哈里发权力削弱。
945年,波斯西北部地方长官艾哈迈德率军攻占巴格达,取代突厥近卫军,成为巴格达的真正统治者,哈里发成为傀儡。
1055年,塞尔柱人推翻白益王朝,控制了巴格达政权。哈里发任命塞尔柱军事首领为摄政王,赐“苏丹”称号。塞尔柱王朝取代白益王朝控制了巴格达哈里发政权。哈里发只有宗教首领的地位,政治首领已被塞尔柱苏丹所取代。
1194年,花剌子模突厥王朝驱逐塞尔柱人,占据了巴格达。同样以苏丹名义独揽巴格达的世俗大权。
1258年,蒙古军征服巴格达,彻底消灭了哈里发政权。
五、其他伊斯兰王朝:
西班牙:
后倭马亚王朝(756—1492年)
倭马亚王朝王子阿卜杜勒·拉赫曼逃到西班牙,756年建立后倭马亚王朝,都科尔多瓦。
北非:
摩洛哥于788年、突尼斯于800年相继独立。
868年,埃及脱离巴格达政府,成立了图伦王朝(868—905年)。
中亚:
820年,波斯将领塔希尔在波斯东部建立塔希尔王朝,控制呼罗珊及其周围地区。
锡吉斯坦省驻军司令撒法利,割据自立,建立撒法利王朝(867—903年)。
872年攻灭塔希尔王朝。
903年,新兴的萨玛尼王朝(874—999年)灭亡撒法利王朝。
哥疾宁王朝(962—1186年)继萨玛尼王崛起,萨玛尼王朝警卫队长阿勒卜特勒创建。
阿拉伯帝国 历626年,哈里发时期和倭马亚王朝、阿拔斯王朝时期
资料整理来源于:网络
阿拉伯帝国(632年-1258年),是中古时期时阿拉伯人所建立的伊斯兰帝国。
唐代以来的中国史书均称之为“大食”,而西欧则习惯将其称作萨拉森帝国。
阿拉伯帝国历经626年
四大哈里发时期(632年-661年)
倭马亚王朝(661年-750年)
阿拔斯王朝(750年-1258年)
阿拉伯极盛疆域
东起印度河及葱岭,
西抵大西洋沿岸,
北达高加索山脉、里海以及法国南部,
南至阿拉伯海与撒哈拉沙漠,
国土面积达1340万平方公里,
是世界古代历史上东西方跨度最长的帝国之一,
亦是继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之后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
9世纪后半叶起,阿拔斯王朝进入分裂和逐渐衰落时期,
各地封建主或总督拥兵割据,独占一方,脱离中央而独立,
哈里发先后沦为布韦希王朝和塞尔柱人的傀儡。
1258年,阿拔斯首都巴格达被旭烈兀攻陷,
末代巴格达哈里发穆斯台绥木被杀,阿拉伯帝国灭亡,
其叔逃至开罗,被拥立为穆斯坦绥尔二世,
直至1517年奥斯曼帝国灭亡马穆鲁克王朝,
马穆鲁克苏丹控制下的末代开罗哈里发穆塔瓦基勒三世被俘,其哈里发称号亦被赛利姆一世夺取。
阿拉伯帝国的兴起改变了周边许多民族的发展进程,在中世纪的历史上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历史
出走创国
狭义的阿拉伯民族是指源于阿拉伯半岛沙漠和半沙漠地带的游牧民族。
不论是根据犹太教的《圣经》和伊斯兰教的《古兰经》中的记载,都认为他们和犹太人有血缘关系,
语言分类中也同属于闪含语系。
原来都是一些分散在阿拉伯半岛中的以家族为基础的部落。
从6世纪后半叶开始,由于埃及的混乱以及拜占廷和波斯之间的连年战争,
使得原先的波斯湾-红海-尼罗河的商路无法通行,商人们改走更为安全的,通过阿拉伯半岛的陆路。
麦加地处这个商路中段,东到波斯湾,西至红海,北往叙利亚,南通也门,其交通枢纽的地理位置使圣地麦加成为一座繁荣的商业城市。
穆罕默德在610年开始以安拉使者身份在麦加宣传伊斯兰教,
最初在亲朋中秘密传教,613年后在麦加公开传教,
号召人们放弃原有信仰,皈依安拉。
随着传教逐渐公开,伊斯兰教徒先从贫民开始增加,
后来甚至一些商业贵族家族成员也加入进来,
引起以倭马亚家族为核心的麦加统治集团的关注。
为了自身的统治利益,倭马亚等贵族开始对穆罕默德进行迫害。
622年,穆罕默德被迫出走,迁往雅特里布城。
雅特里布亦因穆罕默德的到来而改名为麦地那·纳比,意为“先知之城”,简称麦地那。
17年后确定,希吉拉为伊斯兰教纪元,
并以迁徙的那一年作为阿拉伯太阴历的岁首(622年7月16日),即伊斯兰教历元年元旦。
帝国形成
到麦地那后,穆罕默德成功地调解了该城原有部落间的各种争端,建立了更高的威望。
以麦加的穆斯林“迁士”和麦地那“辅士”为基本力量,组建起穆斯林公社乌马(Ummah ),并定伊斯兰教原则制定宪章,作为处理内部和外部事物的准则。
穆斯林相信,穆罕默德受到真主的授权指挥乌马公社,并以自卫性战争方式反击。
624年3月,麦地那穆斯林方袭击了麦加古莱西贵族的一支武装商队,从而引发了“壕沟之战”
竟能以少胜多,扩大了伊斯兰教的影响。
627年,穆罕默德以掘壕坚守之策,挫败麦加万人大军对麦地那城的围攻,解除了军事威胁。
麦地那军队屡战屡胜,或通过派遣弟子宣扬伊斯兰教,使麦地那的伊斯兰国家成为当时阿拉伯半岛上最强大的政治、宗教和军事力量。
630年初,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大军兵临麦加城下,双方缔结《侯德比耶和约》达成妥协。
麦加贵族被迫接受伊斯兰教,承认穆罕默德为“先知”;穆罕默德承认麦加是伊斯兰教圣地。
麦加成为阿拉伯宗教中心。
阿拉伯半岛远近的各个部落纷纷遣派使者往麦地那表示归顺。
阿拉伯半岛上的各部落民众开始以伊斯兰教为核心建立一个统一的阿拉伯穆斯林国家。
四大哈里发时期
阿拉伯帝国形成之后,掀起了长达一百多年的扩张运动。
在鹰旗旗帜下,阿拉伯人建立了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封建军事帝国,极盛疆域达1340万平方公里。
第一任哈里发阿布·伯克尔( Bakr,573—634年)随即向叙利亚方面发动了扩张战争。
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Umar,586—644年)发动了阿拉伯历史上空前的大征服运动。
635年,哈里发的军队同时对拜占庭和波斯萨珊帝国(226—651年)展开了进攻。
被称作“安拉之剑”的哈立德·伊本·韦立德,在耶尔穆克河畔一举歼灭了拜占庭5万大军,占领了叙利亚首府大马士革。
阿拉伯军队的接连胜利,迫使被围困两年的耶路撒冷于638年请降归顺。
637年,哈里发的军队占领了亚洲西部的伊拉克,并向伊朗高原境内的萨珊波斯的腹地不断推进,
642年在卡迪西亚战役中彻底击败了萨珊波斯军队,征服了已有4000多年文明的历史古族波斯人。
640年阿拉伯人攻入埃及。
642年,哈里发成为亚历山大的主人,整个埃及纳入阿拉伯帝国的版图。
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Osman,574—656年)继续进行扩张战争,阿拉伯帝国的铁骑先后征服亚洲的霍拉桑、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以及非洲的利比亚等地区。
正当对外扩张战争势如破竹时,帝国内部发生分裂。
以阿里·伊本·艾比·塔里卜为首,哈希姆家族中部分亲阿里派的人对出身于倭马亚家族的奥斯曼出任哈里发的合法性提出质疑,并组建起什叶派,与普遍接受奥斯曼继位的逊尼派相对立。
穆斯林首次内部分裂由此开端。
656年,随后奥斯曼亦不幸遇刺,阿里继任哈里发。
但此时以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为首的倭马亚家族拒不承认阿里政权。
双方数次火拼,未分胜负,僵持不下。
什叶派内部又出现分裂,部分对阿里表现不满的激进穆斯林组建了一个“军事民主派”——哈瓦立及派。
661年,该派刺杀阿里,神权共和时代(正统哈里发时期)结束。
七世纪中叶,阿拉伯境内人口约有2140万。
最初的四大哈里发由穆斯林公社以协商、选举方式产生,历史上将这4位领袖统治时期称之为神权共和时期,又称四大哈里发时期。
倭马亚王朝
661年,倭马亚家族的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即位哈里发,以大马士革为首都,建立了倭马亚王朝。
将哈里发改为世袭,实际上成为了帝国的君主,令当时的阿拉伯社会开始进入鼎盛时代,
8世纪初,倭马亚王朝的政权巩固以后,阿拉伯人开始发动大规模的对外战争。
阿拉伯人于664年占领阿富汗,北路军进军中亚内陆草原地区,直到在帕米尔高原西部遇到唐朝军队才停下脚步,并与兴起于青藏高原地区的吐蕃西部和西北部边界的兴都库什山脉相接壤。
南路军攻入印度河流域,征服了印度次大陆西北部的大小邦国。
在北方,阿拉伯帝国的兵锋三次指向君士坦丁堡,阿拉伯哈里发征服拜占庭的雄心终究未能实现。
在西方,阿拉伯人消灭了拜占庭帝国在非洲北部最后的驻军,占领从突尼斯直到摩洛哥的广袤土地。
阿拉伯帝国使非洲的柏柏尔人归依了伊斯兰教,并以他们为主力组成军队,跨越直布罗陀海峡远征西班牙,征服了西哥特王国。
732年,哈里发的军队穿越比利牛斯山,进攻法兰克王国,在普瓦提埃战役中被法兰克王国的宫相查理·马特击败。
至此,阿拉伯帝国的大规模征服运动终于落下帷幕。
倭马亚王朝贵族为首的阿拉伯统治者残暴地统治其征服领地,导致众多被征服民族的怨恨不断加剧。
逊尼派、什叶派及其他派别的教派争斗日趋激烈,并逐渐与阶级、民族矛盾联结在一起。
帝国不仅未能彻底把什叶派镇压下去,反而又出现了一个自称为先知叔父阿拔斯的后裔的阿拔斯派。
各种反抗力量在720年后开始逐渐汇合。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在很大程度上是阿拉伯国家而不是伊斯兰教的扩张。
阿拉伯帝国向非伊斯兰教徒征收的赋税,要比向穆斯林征收的高一些,如果人民大量皈依伊斯兰教,则意味着阿拉伯帝国的财政收入将大大降低。
经过78年的扩张(634-712年)为高潮时期,阿拉伯帝国的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不再是阿拉伯部落联盟的酋长,而是一位东方的神权君主。
建立在官僚体系和常备军的基础之上。
在阿拉伯帝国的统治下,广袤疆域内各个迥然不同的古典文明逐渐融合变化,最终于几个世纪后形成了全新的阿拉伯文明。
举世闻名的新月沃地是阿拉伯文明的肇兴地;也是伊斯兰世界的中心。
作为阿拉伯帝国的首都大马士革,倭马亚王朝历位哈里发曾从此发布敕令,
指挥亚欧非三洲的运作的阿拔斯哈里发则迁都于巴格达。
八世纪中叶,倭马亚统治下的人口已达3400万。
阿拉伯人征服扩张的主要贡献在于,通过宗教将松散的部落文化联合起来,并通过征战使各个地区的文化得以传播、交流。
阿拔斯王朝
747年,阿拔斯的后裔阿布·阿拔斯利用波斯籍释奴阿布·穆斯林在呼罗珊的力量,联合什叶派穆斯林,于750年推翻了倭马亚王朝的统治,建立了阿拔斯王朝。
阿拔斯王朝建立之初,大肆捕杀倭马亚余党,杀害了阿布·穆斯林,并残酷地镇压了呼罗珊人民起义。
阿拔斯王朝旗帜多为黑色,故中国史书称该王朝为黑衣大食。
750年,阿拉伯人占领坦桑尼亚的桑格几布群岛。
公元751年,阿拉伯帝国军队呼罗珊指挥官阿布.穆斯林与中国唐朝军队在中亚内陆怛罗斯进行了交战,
阿军出动了约15万人,唐军也出动了2万唐军和1万葛逻禄军队,双方展开激战,
由于葛逻禄军队临阵倒戈,最终阿军取得了胜利。
但由于唐朝安西都护府在西域强大军事实力,加上阿拉伯内部问题和地理因素,阿拉伯人已经无力向东进攻。
由于安史之乱的爆发,唐朝国力大减,安西的军事力量被抽调回内地平叛,唐朝再也无力西征。
哈里发曼苏尔执政时,以伊拉克为中心,在底格里斯河畔营建了新都巴格达,于762年迁都至此。
是与当时的长安、君士坦丁堡齐名的国际性大都市。
阿拔斯王朝建立后最初的近100年,特别是哈伦·拉西德和麦蒙执政时期,是阿拉伯帝国的极盛时代。
公元8世纪中叶到9世纪初,帝国政治较为稳定,生产力发展较快,经济和贸易繁荣,是帝国的鼎盛时期。
九世纪初阿拉伯极盛人口达四千余万。
分裂衰亡
庞大的阿拉伯帝国是阿拉伯贵族借武力征服而建立的多民族、多宗教、多信仰的集合体。
9世纪中叶,哈里发政权已逐步释放尽自身的能量,帝国急剧滑向分崩离析的穷途末路。
倭马亚家族的后裔就在欧洲伊比利亚半岛割据独立,建立后倭马亚王朝(756年-1236年),
由于服色尚白,中国史书称为“白衣大食”,与阿拔斯王朝分庭抗礼。
788年,北非摩洛哥又出现了什叶派的伊德里斯王朝。
各地总督和军事统帅因封土制的推行而逐渐获得的强大的经济基础和军事力量,对阿拔斯王朝统治构成了严重威胁。
800年大将伊本·艾格莱卜在获得突尼斯封土之后,当年便建立艾格莱卜王朝(822-875年)。
868年埃及总督阿哈默德·图伦宣布独立,建立图伦王朝(868—905年)。
东方各省继塔希尔王朝之后,又相继出现了萨法尔王朝(867-903年)、萨曼王朝(874-999年)。
909年什叶派穆斯林在突尼斯建立法蒂玛王朝,先后征服阿尔及利亚、叙利亚、埃及、撒丁岛,
973年迁都开罗,由于服色尚绿,中国史书称为“绿衣大食”。
摩苏尔和阿勒颇建立了哈姆丹王朝;
波斯人和突厥人在波斯、中亚和小亚细亚等地建立了萨曼王朝、白益王朝、伽色尼王朝、塞尔柱帝国;
在埃及、叙利亚和也门也建立了阿尤布王朝。
10世纪以后,帝国四分五裂,实际统治区域仅限于巴格达及其周围地区,名存实亡。
945年艾哈迈德进入巴格达,哈里发穆斯台克非成为白益家族的傀儡。
各地封建主拥兵割据,独霸一方。
1055年,另一支塞尔柱人攻陷巴格达,解除了哈里发的政治权力,仅保有宗教首领的地位。
帝国灭亡
塞尔柱人的到来,使阿拉伯帝国一度出现中兴局面。
虽然帝国名义上的统治者还是哈里发,但是实权已经旁落到了塞尔柱的“苏丹”手中。
塞尔柱当权者十分尊重阿拉伯帝国的传统,基本承袭了帝国以往的各种封建典章制度。
1世纪末,什叶派主要派别伊斯玛仪派中出现了一个极端恐怖的阿萨辛派,它以波斯西部的阿剌模忒堡为根据地,在神秘的山中老人霍山(哈桑·本·萨巴赫)统率下专门从事暗杀哈里发、苏丹及达官贵人等排除异己的恐怖活动。
11、12世纪之交,阿拉伯帝国又被那些手握重兵、拥有大片地产和税收大权的突厥封疆大吏分裂成10余个封建小邦。
11世纪开始的十字军东征多次侵蚀阿拉伯帝国的疆域,圣城耶路撒冷更多次被血洗。
12世纪末年,中亚新兴的花剌子模王朝取代塞尔柱人,控制了哈里发,
13世纪初,强大的蒙古帝国开始兴起,第一次蒙古西征就消灭了花剌子模。13世纪中叶,蒙古铁骑冲入西亚大地。
1252年,成吉思汗之孙旭烈兀奉其兄蒙哥汗之命西征。
他率领蒙古军队洗劫了波斯、小亚细亚、美索不达米亚和叙利亚,并于1258年摧毁帝国首都巴格达,1260年攻占叙利亚首府大马士革。
据说,巴格达全城居民都被屠杀,被屠杀人数约为9万人。
为了不让皇族的鲜血玷污战刀,巴格达哈里发裹在地毯里被战马踩死,阿拉伯帝国灭亡。
阿拉伯帝国灭亡之后,“哈里发”的头衔则作为伊斯兰教宗教领袖的称号,一直被继承下去。
哈里发首先是处于开罗的马穆鲁克王朝的控制之下。
1517年,奥斯曼帝国征服了埃及,时任哈里发的穆台瓦基勒也被俘。
1543年,穆台瓦基勒死去,奥斯曼苏丹苏莱曼一世宣布自己继承哈里发的职位,成为全世界穆斯林的领袖。
直到1924年,哈里发制度最终才由凯末尔废除。
穆罕默德和历代哈里发都奉行较为开明灵活的文化政策,阿拉伯帝国时期,随着政治的领先地位和灵活开放的融合精神。
阿拉伯帝国内部的各民族以良性竞争的姿态的形成促进了新的伊斯兰教文明体系发展建立传播,它是在吸收、消化原埃及、两河流域、波斯帝国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既有鲜明的特点又有很强的包容性。
阿拉伯文学作品以诗歌为主,文字优美,音韵或铿锵激昂,或婉转柔美。
历代诗坛,耆宿辈出。
韵文、散文在阿拔斯帝国时代获得长足发展。
《天方夜谭》(或译《一千零一夜》)在数百年时间中被不断完善。
它汲取了印度、希伯来、波斯、埃及、中国和阿拉伯民间文学的精粹,使其成为阿拉伯乃至世界文学中的明珠。
除了自身的文学成就以外,在整理、翻译和改编古典著作方面,阿拉伯人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9世纪初,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为给伊斯兰神学寻找“理论支持”竭力鼓励并组织对希腊古典哲学的大规模翻译活动。
“智慧之城”巴格达拥有一大批专门的翻译人才。
据说,翻译的稿酬以与译著重量相等的黄金来支付。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德、托勒密、盖伦、希波克拉底等大批希腊人、印度人和波斯人的哲学、科学和医学名著的译本经整理、注释之后,相继问世。
这一人类翻译史上的伟大工程,既使中东地区古典文明的辉煌成果在中世纪得以继承,又为阿拉伯文化的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相关问答
【西汉,古罗马帝国,唐朝和阿拉伯帝国分别是公元多少年的?】...
[最佳回答]楼上回答的比较正确一般称罗马王政时期和罗马共和国时期为古罗马,罗马帝国时期开始一般就不叫古罗马了.西汉帝国虽然与罗马帝国基本上处于同一时期,...
阿拉伯帝国的建立时间?
阿拉伯帝国(632年—1258年)是中世纪时阿拉伯人建立的伊斯兰教国家。唐代以来的中国史书,如《经行记》、《旧唐书》、《新唐书》、《宋史》、《辽史》等,均称...
阿拉伯帝国成立时间?
阿拉伯帝国(632年-1258年),是中古时期时阿拉伯人所建立的伊斯兰帝国。唐代以来的中国史书均称之为“大食”,而西欧则习惯将其称...阿拉伯帝国建立于公元632年...
阿拉伯帝国兴起的时间?
阿拉伯帝国兴起时间公元622-750年的伊斯兰时期。是阿拉伯帝国蓬勃发展,统一文化形成的时期。这一时期汉志一带繁荣城市盛行爱情诗,出现了一种称为“厄扎尔”...
1.阿拉伯帝国是和中国的东汉还是西汉帝国有来往?2.罗马帝国...
[最佳回答]阿拉伯帝国是和中国的东汉还是西汉帝国有来往?这句话是不存在的,因为汉朝时间为前202年—公元220年,而阿拉伯帝国建立时间为632年,是不可能有来往...
古阿拉伯建立时间?
630年。古阿拉伯(630年—1258年)是中世纪时阿拉伯人建立的伊斯兰教国家.公元七世纪崛起于阿拉伯半岛。在穆罕默德领导下创立了政教合一的“哈里发”;意为继...
古阿拉伯国家的历史?
公元前8世纪,阿拉伯半岛南部就出现了早期的阿拉伯国家。7世纪,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统一了阿拉伯半岛。随后,阿拉伯统治者逐步建立了横跨亚、非、欧三...17...
沙特的历史有多久?
沙特阿拉伯始建于1750年的阿拉伯半岛中部地区,一名名为穆罕默德·本·沙特(MuhammadbinSaud)的当地国王与一名伊斯兰改革家穆罕默德·阿卜杜·瓦哈卜(Muham...
阿拉伯人的早期历史?
公元610年,阿拉伯人穆罕默德,开始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传教。可惜麦加的贵族不认可他的教义,将其赶出了麦加。此后穆罕默德便跑到麦地那传教,顺便厉兵秣马,打...
阿拉伯帝国什么时候灭亡?
1258年,蒙古人入侵,阿拉伯帝国灭亡1258年,蒙古人入侵,阿拉伯帝国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