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观后感300字范文 2022冬奥会开幕式观看心得体会
北京冬奥会已经在2月4日开幕了,24节气倒计时、黄河之水天上来、“破冰”而出的冰雪五环……今年的冬奥会开幕,哪一幕击中了你?很多老师大概也布置了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观后感的作业,临近开学,还未写好作文的你,不如看看小编为您整理好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观后感,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观后感范文一:
2月4日晚八点,在北京鸟巢举行的冬奥会开始了!从倒计时过后,到处欢呼雀跃。
就在这时,一颗小草从地面升了起来,在风中摇曳生机盎然。烟花在外面“盛开”着红旗在空中飘舞着。
这时地面好像突然结了冰,但是奥运五环图案出现了,说到这里,你们知道冰墩墩吗?他可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吉祥人物呢!
各个国家拿着自己国家的旗子,迈着坚定步伐走入场地,中国健儿们走入了场地,穿着红色衣服,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么一定就是中国红,手中的火炬燃烧着。
这是多么振奋人心呀,中国健儿们在不断的训练后,终于迎来了冬奥会的开幕,这些努力都是值得的。让我们一起为中国队员们加油!
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观后感范文二:
2月4日,是二十四节气的立春,一年之始,也是北京冬奥会开幕的日子。在这天晚上,我们在家观看了冬奥会开幕式。令人心潮澎湃,难以忘怀。
本次冬奥会,是人文与科技的融合,也是过去和未来的交汇。倒计时展示的二十四节气,是传统文化的写照;开幕式上人工智能、AR、裸眼3D等多种技术,则是现代“黑科技”的加持。熊熊燃烧的圣火,是过去到现在不曾熄灭的奥运精神;演唱《奥林匹克圣歌》、表演《千万雪花》的孩子们,则是未来的希望……总之,本次奥运会开幕式,人文与科技交相辉映,过去和未来互为华章,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最令我难忘的是点火仪式,不同于往常各种眼花缭乱的点火仪式,本次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圣火没有“点”的过程,也没有盛大的火焰,只是一团“微火”。究其缘由,不是“点”不起,而是想要传达一种低碳环保的理念。真正体现了北京冬奥会绿色、低碳、可持续原则。
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观后感范文三:
2022年,2月4日,第24届冬奥会开幕式于今天24节气之首立春,20:04分开幕,于21:24分中国队入场。
以二十四节气开始倒计时的冬奥开幕式,令人惊艳。
在第一个节目中,被屏幕拟造出的草丛震撼了,那一刻,我仿佛被无限缩小,飞入那一丛草中,无忧无虑的在那一片绿色中游走,让我沉醉不知归路。
第二个节目中,有无数个孩童高举白鸽模型,在舞台上奔跑游走,仿佛无数个白鸽在半空中飞舞,游走在舞台的每个角落,最后聚集在了一个地方形成了一个心型,最后走失的小朋友被找回了,这一细节,无数国人泪目。随着灯光的熄灭,这个代表和平的节目结束了。
最让我震撼的的是合成大雪花的过程,无数个小雪花,上面有不同国家的名字,从天上飘飘洒洒的落下,最后聚在一起成了一个大雪花,其用意为微小的力量聚集在一起便成了一个大力量。
最后的奥运火炬,并不是巨大的火炬和熊熊的烈火,而是用一个小火炬代替,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和永不屈服的精神。
最后,开幕式在一阵烟花的中结束了,中国加油!
来源:闽南网
非凡的冬奥 深刻的启示
非凡的冬奥 深刻的启示
《求是》杂志评论员
2022年3月13日晚,北京冬奥会闭幕21天后,同在国家体育场,伴着《雪花》纯洁空灵的动人旋律,“大雪花”造型的主火炬缓缓熄灭,绚丽的焰火在夜空绽放,北京冬残奥会落下帷幕。
两个奥运,同样精彩。中国以言必信、行必果的大国担当兑现承诺,如期如约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表示,尽管面对疫情的挑战,北京冬奥筹办工作进展十分平稳顺利,“几乎是一个奇迹”。中国为什么能?冬奥是生动鲜活的案例。
在与北京冬残奥会几乎同时举行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精辟概括了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历程中形成的“五个必由之路”重要认识,作出我国发展具有“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的重大论断。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鲜明印证了总书记的科学论断。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的根本保证。 2月4日晚,国家体育场华灯璀璨、美轮美奂,习近平总书记宣布北京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从2月4日到3月13日,一个多月内,总书记连续4次登上国家体育场的主席台,参加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开闭幕式。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工作,亲自谋划、亲自指挥、亲自推动,先后5次深入赛区实地考察,4次召开专题会听取工作汇报,对北京冬奥筹办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明确“精彩、非凡、卓越”的目标,确立“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提出“简约、安全、精彩”的办奥要求,为做好冬奥筹办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北京冬奥会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共产党本着对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最彻底、最坚决、最有力的防控,在世界范围内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实现经济复苏,为举办冬奥盛会创造了有利条件。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防疫有力有效,向世界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仅冬奥会就接待1.5万余名运动员等涉冬奥重点人员,闭环内阳性病例率仅约为0.01%;3个赛区医疗点的工作者坚守岗位,数万名志愿者敬业奉献,赛场内外一线专业团队日夜奋战,打造了全流程、全封闭、点对点的防控体系。国际奥委会北京冬奥会协调委员会主席小萨马兰奇表示:“中方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为世界奉献了一场精彩的体育盛会。”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全国一盘棋,上下齐努力,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彰显了我们党无比强大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这深刻启示我们,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我国发展的战略性有利条件,为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提供根本政治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汇聚起举国办冬奥的强大合力。 “Welcome to China(欢迎来到中国)!”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志愿者的一句热情问候,让运动员们感到无比温暖。一声“招募令”,北京冬奥志愿者报名人数突破百万,约20万人次的城市志愿者在城市交通、信息咨询、文明倡导等方面提供服务。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为世界观察中国提供了一个窗口,更为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提供了直接印证。
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场馆建设、交通建设、环境整治、赛事组织、城市运行等多方面工作,有一系列项目需要建设、一系列难题需要解决、一系列科技难关需要攻克,肆虐的疫情又极大增加了工作难度,必须“集各方之智,聚各界之力”。京张高铁、京礼高速全线通车;12个竞赛场馆全部提前完工,3个冬奥村如期交付使用;备赛、参赛、观赛等各环节广泛运用科技新手段……所有这些,充分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能够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优势。南非姆贝基非洲领导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谭哲理表示,北京冬奥会如期顺利举办,“体现了中国制度的优越性,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
“制度优势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打赢脱贫攻坚战等实践中,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中,中国制度的显著优越性进一步彰显,“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对比更加鲜明,更加坚定了中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世界将对中国道路有全新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这样阐释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意义。
——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是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底气所在。 举办冬奥会、冬残奥会这样的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考验的是国家的综合实力。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上,中国设计、中国技术、中国材料、中国制造、中国建造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世界一流”: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编织出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马鞍形“天幕”,能形成最完整、最均匀、最快速的冰;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自主建成全球第一条360度回旋赛道,打破了国外对混凝土喷射工艺的垄断;“雪游龙”、“雪如意”、“雪飞天”、“冰立方”、“冰菱花”,为运动员高水平竞技提供了高质量舞台……我们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突破百万亿元大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一万美元,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为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打下坚实物质基础。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发展理念引领中国经济健康发展,创造了“风景这边独好”的发展奇迹。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我国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和“简约、安全、精彩”的办奥要求,都是新发展理念的具体化,也都转化为冬奥的生动实践:首钢园区的废旧车间改造为冰雪项目训练基地,曾经的工业遗址转身成为城市复兴的新地标;张北的风、光等可再生能源被转换成绿色电力,实现冬奥场馆“绿电”全覆盖;北京冬奥村四合院风格的三进院落,赛后将变为人才公寓……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努力展现一条高质量、高标准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充分证明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中国人民具有的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是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的强大动力。 2月19日晚,首都体育馆花样滑冰双人滑比赛现场,一曲《忧愁河上的金桥》终了,中国队组合隋文静/韩聪相拥而泣,他们为中国拿到了本届冬奥会第9块金牌。通往梦想的路往往不是坦途,伤病不断困扰着这对组合,4年前平昌冬奥会因伤与金牌擦肩而过,之后又相继受伤接受手术。然而,他们一路走来,自强不息、顽强拼搏,感动了无数人。
一场冰雪运动的盛会,也是一次精神力量的勃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体育精神是中国精神的一个缩影。这种拼搏精神恰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体现。”赛场上,中国选手奋力争先、挑战极限、超越自我;赛场外,千千万万的奥运参与者热情服务、辛勤付出、忘我奉献……这一切,让世界上更多的人看到了一个自信自强、团结奋进的中国,一个昂扬向上、朝气蓬勃的中国,一个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空前强大的中国。
“奥运会可能是这个星球最复杂的一项活动,仿佛一个巨大而又非常困难的拼图游戏”。6年多前,北京冬奥组委成立时,面对的是一份涵盖51个业务领域、分解为3000多项任务的工作总清单,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延庆赛区,群山莽莽,无水、无路、无电、无通信;张家口崇礼古杨树场馆群,工程量大,10月即入冬,严寒中施工难上加难……数以万计的冬奥人倒排工期,撸起袖子加油干,打造出世界一流的工程。是“比铁还硬,比钢还强”的团结之力,是“风雨无阻向前进”的不懈奋斗,激励人们攻克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攻克的难关,绘就一幅“人心齐,泰山移”的壮丽画卷,生动展示了新时代自信自强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北京冬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是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激发,志气、骨气、底气空前增强,党心军心民心昂扬振奋。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我们要既正视困难又坚定信心,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挑战。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
从“奥运三问”到“双奥之城”,这是中国近代以来沧桑巨变的一个侧影。一届真正无与伦比的冬奥,使世界对中国道路有了全新的认识,中国人民对自己的道路也更加充满自信!
来源:《求是》2022/07
作者:《求是》杂志评论员
凝结世界的力量——观北京冬奥会有感
(2022年,北京, 冬奥会开幕式 IC Photo)
【东瀛视角】
近藤大介/文
2022年2月4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首都北京盛大开幕。从那天开始,我每天都通过电视转播实时了解各种赛事信息。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所在的东京已经连续多日出现了“每日新增约20000例病例”的惨状。
在这样的情况下,绝大多数日本人的业余活动就只剩下了宅在家里看奥运会。我似乎从来没有花过这么长的时间、如此认真地看过奥运会。正所谓,笑容与泪水仅有一纸之隔。赛场上,只要有一个人获得了金牌,那就意味着在他(她)的身后站着很多的失败者。虽然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直到现在我才发现,这一个个如同电视剧剧情一般的画面,竟然会如此让人感动。
就拿开幕式来说,在鸟巢举行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可谓精彩绝伦。张艺谋导演指导的影视作品我几乎全都看过。在我看来,老张不愧是中国引以为傲的世界级艺术大师。他运用了无人机、人工智能,以及LED地面显示系统等最新技术,向世人展现了世界上最美的“雪花”。
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有相同的感觉,那朵“雪花”的结晶过程,似乎象征着全人类抵抗新型冠状病毒的过程——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各国人民团结一致、精诚合作,和肆虐全球长达两年之久的新型冠状病毒展开了英勇的斗争。这其中的每一个人都像一颗小小的冰晶,聚拢并凝结成了一朵美丽的大雪花。它预示着人类一定会战胜病毒,取得最终的胜利。
回想2008年的夏天,我在北京现场观看了几场奥运比赛。其中,参加女子跳水比赛的郭晶晶的表现特别精彩,真的可以用“无与伦比”四个字来形容。当然,其他国家的选手的表现也可圈可点。
直到今天我还记得,当年北京的大街小巷都在播放奥运主题曲《北京欢迎你》。可见,中国人对于首次主办奥运会兴奋不已、热情满满。很多第一次来北京的外国游客如此。在街头和餐馆里更是随处可见用英语交流的中国人和外国人的身影。
在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成功超过了美国代表团,收获了48枚金牌。与此同时,中国也收获了比金牌更有价值的东西。那就是与国际社会携手并进的“自信”。
通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实现了“国际化”。这是继2001年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完成的又一壮举。
两年后的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了第41届世界世博会,进一步推进了中国“国际化”的进程。那段时间,我正好在北京工作,先后三次前往上海世博会会场。每一次,我都觉得上海已经完全恢复了20世纪上半叶的那座“国际化大都市”的面貌。同年,中国GDP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然而,与中国的“进步”相反,2008年北京奥运会结束之后,发达国家纷纷出现了“倒退”的情况。同年9月,金融危机席卷美国,美国“世界金融帝国”的权威地位开始动摇。与此同时,以“团结欧洲”为理念的EU(欧盟)也从陷入了以“希腊危机”为开端的金融危机。
在这种局势之下,中国起到了引领世界经济复兴的核心作用。为了平息全球蔓延的金融危机,二十国集团(G20)于2008年11月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第一次峰会。然而,这次会议的“主角”并不是主办方美国,而是中国。
原来,七国集团(G7)早已对金融危机束手无策了,所以才叫来了以中国为首的19个国家以及欧盟的代表商量对策。会上,中国政府慷慨承诺追加4万亿元人民币的紧急支出,无异于给全世界打了一剂镇定剂。
如今,回顾2008年的世界潮流,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无疑是其巨大的原动力。
14年后的今天,同样是北京奥运会,同样遭遇了逆境——新冠肺炎疫情。
去年夏天,我的故乡东京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逆境中召开了奥运会和残奥会。当时,很多日本人都对“办奥运”持反对态度,甚至还举行“停办奥运”的签名请愿活动。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报刊之一《朝日新闻》也曾发表社论,要求当时的菅义伟内阁“放弃奥运”。
但是,菅义伟首相强力举办奥运会。只不过,采用了一种迄今为止在奥运会上从未使用过的“气泡防疫”——包括选手和裁判在内的奥运会、残奥会相关人员,全部生活在一个由严格的防疫规定打造的“气泡”中,和普通日本民众完全隔绝。
当时,中国派出了考察团赴日考察各项防疫措施。后来,中方在“气泡防疫”的基础上,通过改良和完善,形成了一套完备的“闭环管理”措施,成功应用到了这次的北京冬奥会。所以,北京冬奥会给全世界留下了“继东京奥运会之后,又一场人类战胜新冠肺炎病毒的奥运会”的良好印象。
半年前,东京举办奥运会时,我曾反复思考过一个问题:奥运会究竟是为了谁而举办? 为了首相菅义伟? 为了东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 为了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 还是为了赞助商和承担直播或转播工作的媒体?
最终的结论是,举办奥运会和残奥会的首要目的,是为了从世界各地聚集而来的各国运动员。简单点说就是“运动员优先”。因为他们为了在四年一度的国际体育盛会上获得金牌,每天都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其次,是为了看到“感人场面”的全世界的人们。因为这将给观看奥运会的人们带来和平。
众所周知,现代奥运会于1896年以“实现世界和平”为理念正式扬帆起航。虽然20世纪发生了两场世界大战,但奥运会却没有就此停航。2022年的今天,这个“和平的盛会”在北京再次举行。
每天看着电视里的奥运会赛事,我深深地感到,改变世界的人无疑就是当代的年轻人。他们应该把这种年轻的力量倾注在体育比赛上,而不是在战争上。我们相信,21世纪的年轻人一定会做出明智的选择。■
相关问答
2008北京奥运会感受?
对于中国来说必须举办。而对于世界来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支和平的力量,这符合奥运会的精神,中国这样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十几亿中国人的国家,如果举办奥...
北京奥运会作文感想最好有事例,再发表感想,_作业帮
[最佳回答]奥运畅想几乎所有居住地球的人们都会相信----2008年北京奥运,将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13亿人口、56个民族和5000万海外华人华侨大家庭举办的空...
奥运感想作文_作业帮
[最佳回答]火的日子,多少次风风雨雨的磨练,多少个日日夜夜的等待。奥运是一个舞台,展现着力量、意志、技巧和自然的美,以及生理上的极限,赢得了数以...奥运...
为什么奥运会只对08年有印象?
因为08年的奥运会是在我国北京举行的。当然这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印象最深的。作为世界顶尖体育赛事,二员会是轮流四年,在每个国家举行一次。2008年是...
东京奥运心得体会感想50字?
我中华健儿在东京奥运会取得了38金32银18铜、金牌榜奖牌榜均列第二、境外奥运最好的骄人成绩,为我们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英雄点赞!但我们不能沉浸在功劳簿中,...
东京奥运会感想一百字?
中国奥运健儿不负党和人民嘱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畏艰难,敢于争先,迸发出强劲的中国力量。每块奖牌都是汗水和智慧的结晶,奏响《义勇军进行曲》的背后...
东京奥运心得体会简短50字?
7月23日北京时间晚七点,日本东京开始举行奥运开幕式,奥运圣火再次点燃,又一届奥运会开始了。从出生起,我经历了三场奥运会。2012年,我还没有记事;2016...7月...
红包问卷|北京冬奥闭幕在即,您对本届冬奥会有哪些体验和感受?
更高,更快,勇于担当,勇于拼搏。突破自我,不为困难,为国争光。更高,更快,勇于担当,勇于拼搏。突破自我,不为困难,为国争光。
用你的好图砸我吧!看冬奥会开幕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一起聊聊吧?
感觉是一场很现代化,浪漫又柔美的开幕式,我很喜欢~我觉得这种就属于全人类的共同审美,而不仅仅是传递单一民族文化。这个节气加诗词倒计时片子做得很美啊,...
奥运之光的读后感?
《奥运之光》是一本以奥运会为背景的青少年文学作品,书中描绘了一位年轻选手的奋斗与成长过程,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和人性的光辉。读完这本书,我深受触动,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