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近四十年奥运会开幕式,这场绞尽脑汁的创意大战几乎穷尽人类想象……
东京奥运会开幕式
从北京的“无与伦比”到东京的“史无前例”,作为奥运会的重要时刻,开幕式总是万众瞩目。这一刻,没有竞赛,只有流光溢彩的永恒瞬间。
奥运会开幕式堪称四年一度的全球“超级碗”,它是国家、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向世界展示的绝佳窗口。奥林匹克的宗旨,是要为全世界各种文化营造一个相互尊重、包容、欣赏和交流的舞台,东京奥运会开幕式引发的热议表明:如何面向世界成功构建国家叙事,依然是人们要面对的一大挑战。
雅典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帕帕约安努说,开幕式的主角不是运动员,而是举办国和她的国民。这是特殊的场景,每一个细节都会被人过度解读。在大众眼里,奥运会开幕式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仪式,它寄托了国家认同、民族自豪和人类愿景,包含了硬科技,代表了软实力,好比那万众瞩目的巨环闪耀着国家、民族、历史、城市和文化的五色之光。
2004年8月13日的雅典奥运会开幕式。
美学:特征、流变和趋势自从20世纪初顾拜旦创办现代奥运以来,奥运精神一直是所有仪式活动的生命、灵魂和核心。开幕式作为奥运会最盛大的典礼,肩负着两大功能:一是演绎和表达奥运精神,二是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
自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首次把点火变成仪式后,开幕式和始于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圣火传递传统一样,成为一种以圆形体育场为固定场地的节事活动范式:“五环”是符号,“圣火点燃和熄灭”是标志,“运动员入场和宣誓”是程式。符号、标志和程式本身都是没有情感的,赋予其意义才是美。
每一届开幕式,东道主都围绕这些程式化的环节,展开绞尽脑汁的创意大战。例如,仅仅一个圣火点燃,就几乎穷尽了人类的想象:1984年的洛杉矶,一个“太空人”凌空而降,点燃五环;1992年的巴塞罗那,西班牙残疾运动员拉弓引矢,一箭射中远处的火炬台,创造了难以复制的经典;1996年的亚特兰大,身患帕金森病的拳王阿里用颤抖的双手点燃火炬的那一瞬间,是奥运史上的一个感人画面;2000年的悉尼,澳大利亚短跑名将弗里曼站在水中央将圣火点燃,演绎了奥林匹克的“冰与火之歌”;2008年的北京,李宁在“鸟巢”上空,伴随着“祥云”卷轴的徐徐拉开,以空中漫步的方式点燃了圣火……圣火,在开幕式的语境中,不单纯是形式,它本身即是目的和内容,点火是人类社会最原始的行为,也隐喻了奥运会开幕式中一些最朴素的美学特征:可传递、可复制和可持续。
虽说是镣铐之舞,却也在脱茧而生。从20世纪末开始,奥运会见证了经济全球化的鼎盛和退潮,经历了从大国竞逐的“香饽饽”到过度商业化后的“烫手山芋”时世之变,面对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变化和新Z代崛起的种种挑战,四年一度的奥运会开幕式在表达“多样性统一”的同时,精准反映着时代、社会和思潮的变迁。
2008年8月8日晚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烟火表演。
在笔者看来,近40年来的奥运会开幕式,从美学风格上说大致有三个阶段的呈现:第一阶段是1984年到1996年。洛杉矶、汉城(今首尔)、巴塞罗那和亚特兰大的奥运会,是以“体育场”为核心的开幕式,即基本还是以体育场为框架策划内容,表演形式传统,制作风格比较典雅;第二阶段是2000年到2008年,悉尼、雅典和北京这三届奥运会,是以“多重空间”为核心的开幕式,即开始尝试打破体育场,追求大装置、大视觉和大制作,例如用“水”和“影”丰富表演空间,风格上凸显华丽;第三阶段是2012年到2021年,伦敦、里约和东京这三届奥运会,是以“舞台”为核心的开幕式,回归小制作,聚焦体育场的中心草坪,影像技术日益流行,表演风格松散,风格简约和强调绿色环保,开幕式分别做成了音乐节、狂欢节和歌舞祭。
不可否认,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一个分水岭,“鸟巢”开幕式的50分钟,在全球观众面前呈现了前所未有的视觉景观,不仅把体育场传统“人的表演”做到了极致,更重要的是借用“卷轴”的显示屏,带来了影像技术的革命。它对开幕式制作理念的影响至今可见:超大团队的集体表演已不复再现,取而代之的是技术主义的盛行。三维动画技术、数字虚拟成像及大屏高清显示技术的普遍使用。
由繁至简,奥运会的开幕式开始归于平淡。这里有政治和经济的因素,有疫情的影响,更有创意本身的规律。从伦敦到东京,大致可以窥见未来奥运会开幕式创意的一些趋势。例如,自觉运用最新数字影像技术表现创意;大多采用联合团队跨界合作;越来越推崇低碳环保的小制作理念;故事挖掘广泛融入本土元素。不管怎么说,人和技术始终是开幕式的看点和要素,前者构成故事,后者制造奇观。正如本届东京奥运会开幕式上,1824架无人机表演的“夜空中最闪亮”的蓝色星球、“活动变人形”的50个奥运运动图标,带给人们的感动,既来自形式的恢宏,也来自创意的巧思。
2021年东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新国立竞技场上空的无人机表演。
叙事:主题、结构和符号
在开幕式面前,每一位导演都会达到艺术上的极限。他要细致地拿捏人和技术、仪式和表演,故事和场景的分寸,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合适的载体,讲好本土和全球的故事,这对国家、团队乃至个人都是巨大考验。
以往,奥运会开幕式的导演团队多由熟悉舞台艺术的舞蹈编导为主,如今,开幕式的导演团队主要由熟悉影像画面的影视导演担纲,这种变化取决于开幕式特有的叙事模式。
主题,是奥运会开幕式的核心价值体现。古希腊对于力与美的追求延续至今,奥运会对团结、凝聚的向往始终如一。每一届开幕式在主题演绎方面一般要处理好三对关系的统一:奥运精神和城市个性,历史传承和时代进步,内在价值和意象形式。成功的开幕式做到三者之间的平衡,才是饱满的。就城市个性,例如,1992年的巴塞罗那,人们汇聚在“永远的朋友”主题下,开幕式则以巴塞罗那城的建立为背景,酣畅淋漓地展示了“奥林匹克海”(即地中海)旁加泰罗尼亚这片“激情的土地”;就历史传承,例如,2004年的雅典,“奥运回家”的主题勾连起从克里特文化到现代奥林匹克的千年脉络,文艺演出用古典的肢体语言复现了神话和传奇;就意象形式,例如,1988年的汉城,主题是“和谐与进步”,主题曲《手拉手》成为开幕式最动人的遗产,那是当年全球的至美和声。由此可见,主题是复调非单一,重要的是表现手段要简单。东京奥运会开幕式提出了“情同与共”,这是一个全球主题,但在意象形式方面,没有找到合适的承载。
文化展示是开幕式的核心段落,开幕式上的表演大多遵循篇章式的戏剧结构,按时间进行线性叙事,最常见的即是“过去—现在—未来”三段结构,即展示一幅表现发展的历史进程到对未来憧憬的全景图。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幕式场景。
令人印象深刻的开幕式,都有堪称华彩的乐章。雅典奥运会开幕式再现了希腊民族史诗叙事的能力,其中,“历史的年轮”章节,演绎了从荷马时代到现代雅典的西方文明史,被称作是艺术史教科书式的表演;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同样采取了上下体的史诗叙事:上篇《灿烂文明》,旨在向世界展现古老文明的中华文化。下篇《辉煌时代》,表现中国对未来的憧憬。五千年文明和百年强国梦,浓缩在短短几个小时的表演中。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则是由“田园生活、工业革命和走向未来”三个章节串联而成,展示了英伦三岛的历史、文化和现代社会风情画卷。除致敬历史外,还不忘展示创意精神,英国人试图打破传统开幕式场景式的框框,植入带着女王跳伞的詹姆斯·邦德、与伦敦交响乐团共演的憨豆先生,通过知名角色的贯穿,把开幕式变成有情节设置的故事,显示英伦文化深厚又不失幽默的戏剧传统。篇章式结构深受电视转播效果的影响,导演把内容分成若干个章节,每个章节时间不长,但都有一个重点,给人以较强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从而使整个开幕式高潮迭起。
符号,或者说本土文化元素的提炼是叙事的点睛之笔。奥运会开幕式的文化元素一般来自三方面:一是神话。具有民族特征的神话是天然的故事原型。二是历史。文明、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史是绝佳的故事素材。三是器物和图腾。具有本土传统文化特征的代表器物和标志图腾。
我们看到,那些成为经典的开幕式,总是根植于本土的精妙表达。雅典奥运会最浪漫的符号是“水”。希腊人用2163吨水,把引以为傲的爱琴海搬进了体育场,会场中央一汪碧蓝清水,奥运五环在激情燃烧,古希腊雕塑在空中神奇组合,历史长河和文明之水交错,那一幕,似梦瑰丽;北京奥运会最神奇的符号是“火”。由29个焰火组成的大脚印,沿北京城中轴线,到达“鸟巢”上空,在奥运会开幕式的现场,中国人发明的火药有了现代的语言和阐释,那一刻,百年梦圆;伦敦奥运会最重要的符号是“音乐”。开幕式用了类似音乐剧的表现形式,以20世纪60年代至今的英国流行音乐演进为线索,串联文学、戏剧、电影等元素,那一夜,魔幻与现实交织。从某种程度上说,本土元素的全球表达,和全球主题的本土叙事,是开幕式的一体两面,相辅相成。
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幕式准备工作紧张进行,施工人员正在搭建舞台。
传播:挑战、理解和包容
长久以来,奥运会开幕式是全球媒介事件,凭借电视转播的收入,奥运会也建立了一整套较为成熟的商业运作体系。在互联网媒介高度发达的今天,开幕式的全球传播,呈现了十分复杂的“交染”效应。开幕式既是文化创意力的比拼,也是对国际传播力的考验。
自从1936年柏林奥运会开创电视转播以来,奥运会的发展和媒介技术的进步紧密相关。21世纪以来,奥运会的传播格局和手段已经发生重大改变。东京奥运会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屏幕上的奥运会”,其带来的挑战也是多方面的。
比如,跨屏传播带来的信息过载问题。因疫情因素,东京奥运会创新了赛事传播方式。首先,因为闭门举行,观众比任何时候都依赖高清屏幕来体验奥运盛会;其次,奥组委主动放松了对转播权的限制,鼓励运动员使用社交网站,运用视频连线,促进了场内外互动氛围;再者,互联网社交媒体的发达,使得信息交换更加频繁,观众介入奥运会的程度加深。东京奥运会官方转播服务商拍摄的画面长达9500小时,首次以超高清制作奥运内容。开幕式中白衣似仙的哈萨克斯坦女旗手,闭幕式里演讲台五环标识上的一只飞蛾,都迅速成为全球热点,引来弹幕无数。
2012年7月27日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焰火表演。
又如,跨文化传播带来的“文化折扣”问题。东京奥运会开幕式所引发“看不懂”的吐槽,撇开主办方自身的原因,也有观众以往对奥运会开幕式的刻板印象,以及对日本文化不熟悉和不了解所致。在笔者看来,东京奥运会在创意上有诸多可取之处。其一,知其文化底蕴。开幕式固然低调、冷感和悲情,但绝不平庸。正如旅日学者指出,森山的现代舞诠释了日本文化中异怪与物哀的一面,在日本文化中,从不避讳死亡,白色象征圣洁和神灵。克制、极简和朴素的审美映射了日本人对于当下和生活的理解。其二,感其奥运情结。开幕式于细微处见传承,开幕式上的木制五环,取材于57年前东京奥运会栽下的树种,“超级变变变”的哑剧表演,隐喻着奥运运动图标始于1964年的东京,于细微处表露出日本人对奥运文化的理解,以及对奥运精神的传承。其三,悟其思维方式。岛国素来讲究意境之回旋:呼应和传承。开幕式“木之五环”联结的是日之耀(1964年),闭幕式的“光之五环”表达的则是月之辉(2020年)——这种叙事结构,隐约映射着大和民族的思维方式,用日和木展现本土,用月和光表达世界,东京奥运会的两大主题:崛起和团结,在五环符号下达到和谐和统一。不能不说,这样的视觉是饱含情感的,创意是超越自身的。
奥运会开幕式,其实是一场走向世界的探险。形式上,它是一个超级璀璨的碗;内容上,则是一瓢高度浓缩的汤。文化意蕴深厚,历史信息丰富,主题意象多变。掌握和品味其真谛,需要有跨文化输出的软实力,即创新、包容和融合的学习能力;亦要有跨文化解读的软实力,即尊重文化差异,保持开放自信,学会欣赏并理解他人。
2016年8月5日的里约奥运会开幕式。
本文图片均来自新华社
来源:上观新闻
创意绝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这6个细节被低估了13年,至今不过时
东京奥运会周五就开幕了,一大看点就是开幕式文艺演出。这是世界上最顶级的广场艺术舞台,因为世界各国的广播电视公司都会向所在的国家播放,所以最顶级的艺术家、最顶级的创意,都会在这天上演。
在中国人眼里,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yyds!这究竟是不是我们在吹捧自己主场表演呢?
有多个调查结果显示和专业的采访都得出了结论,大家对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文艺演出的评价都是正面的。
但单第三方评论还不具备说服力。我们需要从专业的意义去总结,北京奥运开幕式究竟好在哪里?
距离这台演出已经13年了,今天我们重新回顾这台晚会,你会想起什么?除了大脚印、梦幻五环、主题曲,你一定忽略了这些细节,当年,是被低估了。
被低估的细节1:地面升起“梦幻五环”的一刻
呈现五环是每届奥运会必备环节,悉尼跑马,雅典则是在模拟的爱情海点火。到了中国的创意,飞天舞者托起一个现代的星光五环,古今结合。
其实,这个想法的破圈之处并不是创意理念,而是当从地面升起来的那一刻。
在创作过程当中,这个五环原计划是要在整个鸟巢上空进行一个3D范围内的运动,但是由于重力原因无法如想象中自由飘扬。因此,最后选择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从地面上升起。
而就是这么如此简单运动,却引起了全场观众文艺表演以来最大的欢呼。
原因很简单——对现场观众来说,他们只以为这个梦幻五环是一个呈现在地面上led屏幕上的影像,他们不觉得会以立体的形象呈现在整个鸟巢体育场。
所以,对现场观众来说,这一幕使得震撼程度远远超过了电视机前的观众。
今天,当VR、AR等技术成熟后,在电视里看到超现实的要素已经不会陌生了,但如果真的肉眼可见,那可能还是会大吃一惊。
被低估的细节2:点火前的大屏幕
李宁的飞天点火当年很多观众并不是特别买账,认为这种围着体育场走一圈的方式并不能称得上“创意”。
时过境迁,当我们重新想起这一次点火的时候,你会发现这比任何一个通过科技或者机械设计的创意更有意义。
首先,李宁飞天点火绕场一周,在体育场的环绕屏幕上呈现了整个北京奥运会圣火传递的全过程,大家都知道那一年的海外传递并没有想象中的风平浪静。直面挫折——这是那一年我们展示给世界的心态!这也让现场观众在进入中国环节时,爆发出一次欢呼。
点火前,我们又一次在屏幕上看到汶川地震元素。这个瞬间和林浩,是开幕式里唯二的两个汶川元素。
其次,这个过程也是回顾圣火传递过程。而此前没有任何一届奥运会把传递圣火和最后点火仪式做了叙事连接和情绪上的衔接的。
再次,这个过程很费体力。李宁每跑完一圈,都要喘很久的气。其实最初被选定的是中国的第一枚奥运金牌获得者许海峰,但受到年龄、体力等限制主动放弃了。为什么非要让人耗费体力呢?因为导演组希望在这个万众瞩目的时刻,让大家再一次看到运动的力量、人的力量。
最后,绕场一周是有可能会体力不支,所以所有人都为他揪揪着心。点火前李宁在那儿停顿了片刻,很多人就担心有什么意外,但最后没有任何意外。
时间告诉我们答案,原来成功的演出,往往都带着观众的牵挂;
最深刻的记忆往往源自付出了人的努力。
被低估的细节3: 龙形焰火
除了大脚印之外,鸟巢当晚还有一些比较精彩的烟火。
例如在鸟巢的上空打出了五种颜色,代表着奥运五环;开幕式正式开始的时候。粉红色的烟火层层叠叠,形成了一个牡丹的形状,这是民间认可的“国花”。
但从全局来看,鸟巢焰火的燃放也并不仅是体育场,而是沿着整个龙形水系,呈现的是一整个龙的形态。
结合点和面,这样的燃放规模在今天来看也称得上“北京传说”。
被低估的细节4: 活字印刷演员招手
“活字印刷”表演结束后,演员们突然掀开挡板,对着镜头招手。
是不是有点奇怪?因为在当晚所有表演中,这是为数不多的“演员谢幕环节”。(其他环节都是表演节目,而没有演员自己的致谢环节)
为什么要加入这个瞬间呢?因为它需要一个“破壁”去告诉观众,这不是机械运动,这是演员的运动。
NBC的解说员看到这里就惊叹“他们怎么做到的?哇!他们靠人完成的!”
谢幕时,有几位演员提前一点出来了,但这丝毫不影响最后的效果。因为观众是意外的,尤其是现场观众是意外的。
被低估的细节5: 五彩之路
运动员出场时,都踏过一张白纸。这张纸是文艺演出里贯穿始终的中国画。运动员走过颜料区,就会在图上踩出来一条彩色的道。
当入场完毕后,这幅画就作好了。创作者不仅有勾勒线条的文艺表演者,也有现场所有的运动员。
这一个细节,是主动把文艺表演和运动员出场这两个独立的篇章,勾连起来,史上罕见!
但更重要的意义是,这一设计,让开幕式现场除了表演艺术之外,也有了“行为艺术”!
被低估的细节6:征集笑脸
主题曲《我和你》演唱过程当中,一把把印着全球儿童笑脸的雨伞打开。这些笑脸是导演组面向全球征集的。
在今天看来,其实就是早期的众筹创作 ,早已融入在新媒体创作的方方面面。
13年后,如果你想到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还仅仅是大脚印和李宁飞天点火的话,那你真的是低估了这台晚会的艺术价值了,
从这些被低估的瞬间可以看出,它融合了广场演出的表演艺术,电视播出的视听艺术,还有调动现场各种主体行为艺术等等方式。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设计,实际上创作理念至今也没有过时 ,也再没有后来者超过。
致敬13年前的骄傲!也祝福今年的奥运,一切顺利!
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开幕式上的这10个细节,值得再刷一遍
第24届冬季奥运会
24节气
2.4日晚上20点04分开幕
中国代表团21点24分出场
昨晚的冬奥会开幕式
有太多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
你被哪一幕戳中?
这10个细节值得再刷一遍
每个创意都让人拍案叫绝
细节一
开幕式首现中英文焰火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现场
空中打出中英文“立春”和“SPRING”
中英文焰火造型的同时出现是首次
细节二
地屏亮起“过年好”
迎接奥运中国年!
冬奥开幕式与虎年春节、立春三相逢
现场超大地屏亮起“过年好”
欢呼声响彻“鸟巢”
细节三
代表团按汉字笔画顺序入场
希腊代表团第一个入场
2026年冬奥会的东道主意大利
和本届冬奥会的东道主中国
排在最后两个入场
其余代表团
是按照代表团名称的
汉字笔画顺序依次入场
细节四
开幕式吹小号的男孩
开幕式前
3位小朋友朱德恩、刘浩然、梁桐
从上百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
他们了解了很多
关于成长、关于祖国的故事
进行了大量练习
虽然最终只有朱德恩一人登台
但他们都是“小演奏家”
细节五
“虎头虎脑”合唱团
来自河北大山深处
当奥林匹克会旗冉冉升起
《奥林匹克圣歌》回响在“鸟巢”中
在现场演唱的是
来自河北省阜平县山区的40个孩子
他们这支合唱团的名字
叫作“马兰花合唱团”
细节六
和平鸽“比心”
和平鸽展示环节
小朋友手持和平鸽,在场内奔跑
脚下的雪花如影随形
“雪花, 雪花,开在阳光下
在故乡,在远方,都一样开放”
最后和平鸽汇聚成一颗心
送你最美的祝福↓
细节七
冬奥“气氛组”上线
为了让运动员们感受到温暖
开幕式上还准备了“气氛组”
体育场上的标兵
挥手、摇摆、比心、跳跃、点赞
看台上的志愿者鼓掌欢迎
好客气氛拉满
入场式标兵所佩戴的口罩上
以中英双语印有“欢迎”字样
细节八
衣服上的“中国风”元素
小演员们的服饰
充满中国特色剪纸技艺的色彩
也结合了现代化的服饰设计
引导员的服饰上
可以找到水墨画等“中国风”元素
“马兰花合唱团”的服装
取材于河北当地的传统元素
身上是虎头图案,脚上是虎头鞋
细节九
冬奥会上的19首世界名曲
开幕式上,91个代表团依次入场
运动员入场式的背景音乐
由19首世界名曲串接而成
比如《蓝色多瑙河》《拉德斯基进行曲》
《匈牙利舞曲第五号》《卡门序曲》
你听出了几首?
细节十
开幕式的冰墩墩会发光
开幕式现场
一只会发光的冰墩墩格外抢眼
开心溜溜滑
挥挥手里的小心心
向你表达来自冰墩墩的爱意
北京冬奥盛大启幕
相信还有更多细节
留在你的记忆中
接下来,将有更多精彩
一起为奥运健儿加油!
编辑:李晨琰
图片:视觉中国
综合:央视新闻、新华网
相关问答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和核心创意团队选择的创意主题...
[最佳回答](1)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满足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不断繁荣和发展的民...
一纸、一轴、一屏,串起开幕式整场演出,融合地面、上空精华...
[最佳回答]一纸、一轴、一屏,串起开幕式整场演出,融合地面、上空精华...
▲▲★★奥运会的开幕式有什么科技含量??-RAILFAN的回答...
北京采用了历届奥运会最复杂的技术系统,采用了大量世界尖端的新技术,具有鲜明的特点。1、非凡的光影效果为本届开幕式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被广泛应用...
中国元素创意是什么?
中国元素与广告创意2008年8月8日晚上8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艺术表演中“中国元素”的运用,让全世界观众领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许多人第一次知道了“中...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有哪些黑科技?
无人化的实时转播;AI技术的使用;水立方与冰立方转换;5G技术动车等交通技术;餐厅等机器人多场景运用;冰壶刷等运动装备;“冰状雪”的用雪自由;防疫...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用哪种造型烟火走进鸟巢?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烟火以29个巨大的脚印造型走进鸟巢。这29个脚印代表着29届奥运会的历史足迹,它们沿着北京的中轴线,从永定门、天安门到国家体育场,...
张艺谋2008奥运开幕式背后的故事?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张艺谋导演生涯中的一次重要挑战。他与团队在筹备过程中面临了许多挑战和困难,背后有许多故事和细节。首先,开幕式需要展示中国的传...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有哪些亮点?如何评价本次开幕式?
这届冬奥开幕式最让人关注的亮点是主题鲜明,大大的雪花主屏争艳,冰雕的五环冉冉升起,各民族群众传递五星红旗,小胖孩号声悠扬,山区女孩歌声嘹亮,速滑运动员...
历届奥运会的开幕式,哪一届是最好的?-红网问答
北京!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就说过,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他见过的最好的一届奥运会开幕式~!北京奥运会是一种极致的完美。不管是击缶倒计时还是...
2008北京奥运会艺术特色浅析?
2008年北京奥运会灯光设计的艺术效果与文学创意捆绑在一起,溶于导演构思之中又具有独特的艺术语言,是本届奥运会开幕式灯光设计的又一显著特点。开幕式灯光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