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哈迈德霍梅尼 拥兵数十万的伊朗国王,为何被“手无寸铁”的霍梅尼赶下了台?

小编 23 0

拥兵数十万的伊朗国王,为何被“手无寸铁”的霍梅尼赶下了台?

一边是拥兵40万,得到了美国的坚定支持。一边是手无寸铁,支持者基本是普通民众。两者狭路相逢,谁可获胜?大家都会觉得,肯定是前者啊,飞龙骑脸怎么输?

可“飞龙”的一方还真就输了。70年代末,面对国内层出不穷的罢工、游行,伊朗的末代国王巴列维,丢下了瘫痪的伊朗,流亡海外。十几天后,宗教领袖霍梅尼回到伊朗,在数百万伊朗人的夹道欢迎下进入了首都德黑兰。

没错,“飞龙”就是指巴列维王朝,“被骑脸”的就是霍梅尼。

艾哈迈德霍梅尼 拥兵数十万的伊朗国王,为何被“手无寸铁”的霍梅尼赶下了台?

1979年,霍梅尼领导什叶派穆斯林,通过伊朗伊斯兰革命推翻了巴列维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一个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共和国,并延续至今。

这场以霍梅尼为中心的,推翻一个王朝的革命,基本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可以总结为,“老夫只需一席话语,管教皇家军队拱手而降,国王不战自退”。

巴列维在位期间,伊朗是中东的扛把子,“大哥级”人物,是这里最富有的国家。霍梅尼上台后,国家经济发展势头便开始下滑,渐渐被沙特等国甩开。但伊朗的民众依旧支持霍梅尼,很少有人想念国王,这又是为何?

本期,为大家解读伊朗的伊斯兰革命、以及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革命的“传檄可定”。

艾哈迈德霍梅尼 拥兵数十万的伊朗国王,为何被“手无寸铁”的霍梅尼赶下了台?

“亲美”的巴列维王朝

伊朗史称波斯,是一个具有四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波斯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文明。19世纪,伊朗开始成为英国和俄国的半殖民地,直到1925年,巴列维王朝建立。

在此之前,伊朗被卡扎尔王朝统治,20世纪初,由于英国和苏联的入侵,卡扎尔王朝变得十分虚弱。巴列维家族顺势崛起,于1921年推翻了卡扎王朝。1925年,伊朗召开制宪议会,对外宣布波斯帝国改名为伊朗,并推举巴列维家族的礼萨·汗为统治者(第一任国王)。同年,礼萨·汗的儿子巴列维被立为皇储。

很快,老国王就犯了他人生中最大的错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站错了队。可能是出于对英国、苏联的仇恨,礼萨·汗竟跑去勾结德国。二战爆发之初,伊朗宣布中立。可随着战争的进行,礼萨·汗没有采纳国内有远见官僚的看法,加入反法西斯同盟,而是暗中与德国结交,不限制德国在伊朗的活动,对反法西斯同盟的警告也无动于衷。

艾哈迈德霍梅尼 拥兵数十万的伊朗国王,为何被“手无寸铁”的霍梅尼赶下了台?

1941年8月25日,苏军开入伊朗,两天后,英军也从南部进入伊朗,伊朗内阁垮台。即便如此,老国王还是不愿执行,驱逐德国大使和特务的决议,拒绝与法西斯断交,可谓是“铁杆德粉”了,彼得三世都直呼内行。

于是,在英美的逼迫下,老国王退位,将政权交给了儿子巴列维。

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是礼萨·汗的长子,早年曾留学于英美,接受了大量的西方教育。即位后巴列维在英美的支持下,将苏联势力赶出了伊朗,还攻占了苏联的阿塞拜疆省。

二战结束后,伊朗首相穆罕默德·萨摩台逐步掌握了实权。萨摩台将巴列维软禁在皇宫,开始着手实行自己的政策,其中包括将英美控制下的伊朗石油工业收归国有。

英国人从1913年起就在伊朗采油,萨摩台的政策引起了英政府的不满,于是,英国军情六处与美国中情局,一同策划了一场政变,推翻了萨摩台,将权力重新交到了巴列维手中,当然,伊朗的石油产业也再次回到了英美手中。

艾哈迈德霍梅尼 拥兵数十万的伊朗国王,为何被“手无寸铁”的霍梅尼赶下了台?

权力失而复得的巴列维,对英美的“勤王”行为感恩戴德,很快就当起了美国的附庸。

二代皇帝的改革

60年代初,巴列维在伊朗国内推行了学习西方的“白色革命”,意在让伊朗“脱离中世纪,成为一个现代化国家”。

巴列维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实行土改,把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规定全部森林、水利归国家所有;对政府经营的工业企业进行私有化改革,所出售企业获得的利润,由政府和承包者共享;修改选举法,解放妇女,保障妇女权利;改组政府机关,权力下放;制定城乡建设的新规划,全面普及医疗,改进教育体系等。

70年代,巴列维还照搬美国的社会模式,在国内推行世俗化和去宗教化改革。他向全国推广西方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旨在推进伊朗的城市化,改变伊朗的社会面貌。同时,巴列维还组建强大的军队,消除了伊朗的地方割据势力,并把权力收归中央,大力修建公路铁路、兴办钢铁、冶金、纺织、农产品加工等企业。

巴列维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充分的石油开发加上世界油价大涨,让伊朗成为了中东最富有的的国家。1968~1978年的十年间,伊朗的经济年增长率达到了惊人的17%,人均GDP也从不到200美元,涨到了2000多美元,达到了富有国家的标准,伊朗的城市化率得到了迅速的提高,首都德黑兰的人口一下从十万涨到了千万。

艾哈迈德霍梅尼 拥兵数十万的伊朗国王,为何被“手无寸铁”的霍梅尼赶下了台?

同时,伊朗的社会文化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和如今被黑袍包裹的伊朗妇女不同,70年代的伊朗,开放程度令人惊讶。各式各样的新潮服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女人们生活富足,身着短裙短裤,十分具有现代化气息,令人仿佛置身欧洲小镇。

国家的富裕让国王受到了鼓舞,巴列维立志要把伊朗建设成发达国家。在经济上,他提出了20%以上的经济增长目标,以及迅速超越欧洲国家的经济发展计划;在文化上,他继续推行“全盘西化”的开放型文化政策,和“政教分离”的世俗化政策;在军事上,他开始用手中充裕的资金,购买美国的先进武器,包括大量的战斗机和基德级驱逐舰,力争要让伊朗进入世界军事前五。

然而,巴列维国王不知道,改革要一步一步来,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着蛋。巴列维国王也没有意识到,伊朗一片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艾哈迈德霍梅尼 拥兵数十万的伊朗国王,为何被“手无寸铁”的霍梅尼赶下了台?

伊朗的危机

放在其他国家,巴列维改革的过失最多也就是“操之过急”。但这里是伊朗,伊朗95%的人信仰什叶派伊斯兰教,政府过于西方化的改革无疑会刺激到宗教群体,引发一系列社会矛盾。

土地改革在伊朗获得了95%以上的支持,但农民们很快发现,国王的土改实行的是“农商一体”的形式,他们必须把领到的土地地契换成股票,然后成为农业企业中领薪水的职工。农民们很失望,他们觉得:一样是当打工人,我何必在你这农村合作社里干。于是,大批农民离开村庄,涌入城市寻找工作机会。城市的工业生产很快受到冲击,人们对工作岗位的需求激增。

结果就是,国王振兴农业的计划遇到了很大麻烦,伊朗的农业产量,没有像国王预料的那样直线上升。工人阶级也开始陷入内卷,压力陡增,生活质量下降。只有为数不多的,充当国家门面的资本家得到了切实的好处。

社会的发展不该只着眼于经济的繁荣。巴列维按照美国模式塑造现代化的伊朗,使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脱节。比如,只追求发展的高速度,而忽略了国力的承受范围,结果就是造成经济严重失调。

以国王为首的特权阶级在掌握财富后,学习起了西方纸醉金迷的生活方式,一时间,奢侈之风盛行,贪污腐败层出不穷。首都光鲜亮丽的背后,是社会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社会矛盾、阶级矛盾也在不断激化。

艾哈迈德霍梅尼 拥兵数十万的伊朗国王,为何被“手无寸铁”的霍梅尼赶下了台?

国家强大只造福了“高层精英”,并没有惠及人民,底层民众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由于经济失调引发的通货膨胀,甚至使人民的生活水平不升反降。相较于关注国家强盛,民众更在意自己的生活质量,一味追求高速发展,牺牲底层人民的幸福,只会使民众对政府日益不满。

巴列维开放型的文化政策,引入了许多西方文化的糟粕,类似淫秽、色情、凶杀的报刊和影视作品开始盛行,酒吧、妓院、赌场、KTV遍地开花,冲击着伊朗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引起了穆斯林的反感。

此外,巴列维还在宗教领域推行“政教分离”,限制或者取缔宗教领袖的特权,将清真寺、宗教学校等收归国有,然后推行西方的世俗教育。这便直接触犯了什叶派阿訇(教师,学者)的利益。传统的宗教信仰,断然不会因为国王的一纸法令,就可以随意更改,国王的改革陆续收到了社会各界的反对声音。

为了维护统治,打压异己,巴列维在美国的帮助下成立了秘密警察机构萨瓦克,我们可以把它当作伊朗版的中情局。“中情局”活动猖獗,伊朗国内特务横行,对国王改革不满的政党人员、宗教领袖,不是被关押就是被流放。

不知道国王为什么敢这么搞,在这个国家的国民中,穆斯林可是占了95%的。国王这一手操作,几乎把官僚阶级以外的各个阶层都得罪了一遍。成功地将自己推向了民众的对立面。

艾哈迈德霍梅尼 拥兵数十万的伊朗国王,为何被“手无寸铁”的霍梅尼赶下了台?

人民对国王积怨已久,整个社会像是一个巨大的火药桶,而将这个火药桶点燃的,便是霍梅尼。

“神棍”霍梅尼

霍梅尼,全名阿亚图拉·鲁霍拉·穆斯塔法·艾哈迈德·穆萨维·霍梅尼。在登上政治舞台前,他是一名神学院的讲师,同时也是一名伊斯兰教的顶级学者,主要负责在神学院教授哲学和伊斯兰伦理,穆斯林都很尊敬伊斯兰教阿訇和圣职者。

1963年,巴列维国王宣布实行“白色革命”。霍梅尼公开表示反对,面对国王的施压,霍梅尼毫不畏惧,他带着一帮伊朗的资深学者,批评国王违宪,指责他是“美国和以色列的走狗”。

后来,在伊斯兰教的阿舒拉节上,霍梅尼又发表演讲,将国王比作暴君耶齐德一世,声称如果国王一意孤行,国民终有一天会离开他。

两天后,霍梅尼遭到拘捕。由于霍梅尼极强的宗教影响力,这次拘捕招来了全国为期三天的暴动。国王心悸,对霍梅尼由拘捕改为了软禁。

1964年,巴列维给予了美国在伊朗军事人员外交豁免权,引起了民众不满。霍梅尼再次开喷,抨击国王“卖国”,与美国签署的是“投降协议”,霍梅尼不出意外地再次被捕。

艾哈迈德霍梅尼 拥兵数十万的伊朗国王,为何被“手无寸铁”的霍梅尼赶下了台?

霍梅尼的做法受到了全国穆斯林的拥戴,如果处决霍梅尼,穆斯林必然会打击报复,伊朗将陷入内乱,巴列维的政策也就无法继续实行。伊朗总理曼苏尔,试图说服霍梅尼改变立场,被霍梅尼一顿痛斥。脸上无光的曼苏尔扇了霍梅尼的耳光,可他不知道,这一掌下去,相当于在打全国穆斯林的脸。仅仅两周后,曼苏尔就遇刺身亡,疑似宗教势力所为。

国王也怕了,招安招不来,杀又不敢杀,留又不能留,那就只能流放了。于是,巴列维派军机将霍梅尼送到了土耳其,想让他这个六十多岁的老同志自生自灭。

土耳其也是美国的小弟,不可能让霍梅尼长期逗留。霍梅尼又来到了伊拉克的什叶派聚居地,受到了当地人的尊崇。这回,逊尼派领袖、时任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又坐不住了,要求霍梅尼离开。无奈,霍梅尼辗转来到了法国,法国总统就此事与巴列维商议,巴列维的意思是:霍梅尼回到中东肯定会继续捣乱,你们不要驱逐他,就让他在那待着吧。

艾哈迈德霍梅尼 拥兵数十万的伊朗国王,为何被“手无寸铁”的霍梅尼赶下了台?

霍梅尼

于是霍梅尼就在法国住了下来,他对自己十多年的流亡经历,和各国现状进行了反思,整理出了一套全新的宗教治国理念。他将这些理念写入了《伊斯兰政府》一书,并出版发行。该书的传播非常广,造成了很大的社会影响。

很多人伊朗人认为,因反抗国王而流亡在外的霍梅尼,是“能够拯救伊朗的人”。小资阶级把霍梅尼当作是传统价值和商业的保护者,因为他反对独裁。伊朗知识界把他当作具有战斗精神的民族主义者,城市工人也把霍梅尼,当作是实现社会公平、财富重新分配的希望。霍梅尼符合了伊朗各阶级对一个领袖人物的期许。

崇高的威望,加上信徒的不断造势,又使得霍梅尼在伊朗宗教阶层的地位,变得无法撼动。流亡期间,他不断改进,升华自己的理论,指导国内的教派人员,与倒行逆施的国王势力做斗争,一切的一切,为霍梅尼回国掌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艾哈迈德霍梅尼 拥兵数十万的伊朗国王,为何被“手无寸铁”的霍梅尼赶下了台?

霍梅尼

伊斯兰革命

1977年10月,霍梅尼的儿子逝世,支持霍梅尼的激进派分子发动了反国王的游行示威。由于人们对巴列维国王的不满,数月后示威者的规模就达到了上千人。

1978年1月,数百名学生和伊斯兰领袖不满政府操纵言论,也加入到了游行示威的队伍。政府出动军队进行驱逐,数名学生丧生。很多穆斯林团体纪念遇难学生,再次与政府警察发生冲突,造成了几百人死亡(政府表示仅有10人丧生),于是,新一轮的示威活动在全国上演。到了1978年夏季,示威者已经以上万人的规模,示威活动维持了4个月。

8月,国王为了抑制通货膨胀,选择了紧缩开支,工厂开始大面积裁员。再加上疑似萨瓦克所为的雷克斯剧院火灾,抗议的力度突然加速,示威者的规模发展到数十万人。10月,很多伊朗人开始认为,推翻国王是“可行”的,于是便发生了大规模的罢工行动,国家经济陷入停滞,各个产业全面停工,瘫痪的经济成为了压死国王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此背景下,宗教人士、自由党派人士、民族主义者和激进派游击队,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结成了反抗国王的统一战线,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革命。

艾哈迈德霍梅尼 拥兵数十万的伊朗国王,为何被“手无寸铁”的霍梅尼赶下了台?

12月,200万人聚集在德黑兰广场,要求罢免国王,迎回霍梅尼。算上全国各地的游行示威活动,示威者的规模已达到了600至900万人,超过了全国人口的10%,堪称“史上最大规模的示威活动”。国王先后向示威人群请求,“留在伊朗”和“暂时离开伊朗”,都不被允许。

1979年1月16日,国王离开伊朗,举国欢腾。两周后,霍梅尼返回德黑兰,受到了上百万人的夹道欢迎。此时的霍梅尼不单是革命领袖,还是民众心中“半神”一样的人物。

国王已经逃走,士兵们也逐渐倒戈,加入了霍梅尼的队伍。很快,游击队和倒戈军在巷战中,击败了忠于王室的部队,皇权崩塌。在举行了全民公投后,伊朗成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共和国,霍梅尼成为了最高领袖,这场反对巴列维王朝西方化,推行伊斯兰复兴的革命,被称为伊朗的伊斯兰革命。

艾哈迈德霍梅尼 拥兵数十万的伊朗国王,为何被“手无寸铁”的霍梅尼赶下了台?

霍梅尼

巴列维的后台,美国又在做什么呢。原来,当时的美国刚刚退出越战,美国民众对战争很是反感,军队也不愿再次陷入战争泥潭。恰逢70年代苏攻美守,面对得到苏联支持的伊斯兰革命,美国也不好直接出兵干涉。

再者,伊斯兰革命进展过快。短短一年的时间,国王就众叛亲离,军队基本倒戈。巴列维时期发展的强大军队,一下成为了王朝的敌人,他们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不敢贸然出兵伊朗。

符合国情的才是好的

巴列维国王坚信他的“白色革命”能带领伊朗走向富强,但他没有意识到,过快的发展计划已经超出了国家的现实,破坏了国家的经济平衡。忽视穆斯林传统思想的西方化改革,又将他推向了伊朗人民的对立面。“白色革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发展,但并未惠及普通民众,也使得巴列维王朝难以避免的走向垮台。

艾哈迈德霍梅尼 拥兵数十万的伊朗国王,为何被“手无寸铁”的霍梅尼赶下了台?

霍梅尼

霍梅尼上台后,伊朗又成为了宗教国家,逐渐与西方走向了对立。1980年,伊朗与伊拉克爆发了两伊战争,八年的持久战严重消耗了伊朗的国力,伊朗逐渐从发达国家的行列消失。加上遭受美国制裁,伊朗的经济陷入低谷。

令人意外的是,伊朗的民众普遍拥护目前的政权。伊朗也发生过游行示威,但与巴列维王朝时期的示威活动比,规模相当的小,伊朗政教合一的神权体制也没有受到威胁。

艾哈迈德霍梅尼 拥兵数十万的伊朗国王,为何被“手无寸铁”的霍梅尼赶下了台?

巴列维王朝的富有,掩盖了很多伊朗民众的贫穷。现在的伊朗没有过大的贫富差距,民众虽不富裕,但也不像巴列维时期那样穷。大部分伊朗国民的伊斯兰教信仰,让他们对现在的国家体制,还是比较满意的。

不是说西方的就一定是好的,国家发展也不能单单只看经济指标。至少对伊朗而言,霍梅尼创立的治国体系,更符合民众的思想和意愿。

两伊战争:用最先进的武器打最原始的战争,8年时间打了个寂寞

1980年,伊拉克和伊朗,这两个中东地区伊字开头的国家,打了一场持续8年时间的“现代化”战争——两伊战争。

当然,“现代化”单单是指武器的现代化。在战略战术的运用上,两家打的还不如40年前的二战。这场战争也被誉为是“先进武器打低水平”的模范案例。双方在战争中动用了除原子弹外的所有先进武器,伊拉克甚至连生化武器都用上了,结果是打完以后,双方边界纹丝不动。8年的时间在战争成果上打了个寂寞,千亿美元打了水漂。

两家都姓伊,国民都是穆斯林,为什么就不能和平共处呢? 本期,就带大家了解这场,位列20世纪最长战争之一的——两伊战争

艾哈迈德霍梅尼 拥兵数十万的伊朗国王,为何被“手无寸铁”的霍梅尼赶下了台?

伊拉克和伊朗

我们先来看一下两国的国情。

伊拉克在二战期间是一个君主制的国家,1958年,卡塞姆领导“自由军官组织”推翻了费萨尔王朝,成立了共和国。1963年,共和国又被伊拉克的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推翻。经过几次政权更迭,复兴党的二号人物萨达姆·侯赛因,于1979年就任总统,成为了伊拉克的实际领导人。

伊朗的情况稍微复杂一点。起初,伊朗也是君主制的国家。60年代,为了防止苏联势力南下,美国开始扶植伊朗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作为回应,巴列维王朝表现得极端亲美,1963年,在拿到了大量石油收入和美国援助的情况下,巴列维开始推行“白色革命”,即照搬美国的社会模式,在国内推行世俗化和去宗教化。

巴列维的本意可能是想让国家与西方接轨,但改革得一步一步来,步子迈大了,“咔”,容易扯着蛋。巴列维王朝便是“扯蛋”的典型。伊朗90%的人信奉什叶派伊斯兰教,西方化的改革无疑会使政府与宗教阶层的矛盾激化。

艾哈迈德霍梅尼 拥兵数十万的伊朗国王,为何被“手无寸铁”的霍梅尼赶下了台?

巴列维

当时,已经61岁的伊朗宗教领袖,阿亚图拉·鲁霍拉·穆斯塔法·艾哈迈德·穆萨维·霍梅尼,公开表示反对国王的改革,甚至指责巴列维王朝是美国和以色列的走狗。不久,霍梅尼便遭到逮捕,由于霍梅尼在伊朗的强大影响力,伊朗随即爆发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

巴列维想说服霍梅尼跟他合作,但被后者拒绝。想杀霍梅尼吧又不敢,且不说霍梅尼一死,伊朗必定走向内乱。伊朗首相曼苏尔,只是扇了霍梅尼两个耳光,就被宗教势力暗杀了。有了前车之鉴的国王更不可能这样做,无奈之下,只好派飞机把霍梅尼送到土耳其,想让他老人家自生自灭。

土耳其与美国交好,不可能长期收留霍梅尼,霍梅尼又辗转来到了伊拉克,并在伊拉克待了13年。伊拉克人口的95%也是穆斯林,什叶派占多数,但统治阶级却是逊尼派穆斯林。1978年,时任伊拉克副总统的萨达姆,害怕霍梅尼煽动伊拉克境内的什叶派叛乱,就要求霍梅尼离开。这一行为,被霍梅尼理解成了伊拉克与巴列维王朝的勾结,为日后两国的嫌隙埋下了伏笔。

艾哈迈德霍梅尼 拥兵数十万的伊朗国王,为何被“手无寸铁”的霍梅尼赶下了台?

霍梅尼

1978年年底,应国内形势的变动,流亡法国的霍梅尼回国,受到伊朗人民的夹道欢迎。次年,王者归来的霍梅尼发动伊斯兰革命,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朗共和国,霍梅尼成为实际领导人,此时的霍梅尼已经77岁了,可谓是老当益壮,令二三十岁就说自己“老了”的年轻人颜面何存。

民族和宗教

两伊为何会掐起来?

首先是两国有着由来已久的民族矛盾。伊拉克人口以阿拉伯人为主,伊朗则是以波斯人为主。伊拉克所处的两河流域,是古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曾盛极一时。但由于没有天险,两河流域一直处在征服与被征服状态之间。

公元226年,波斯人推翻安息王朝,建立了波斯帝国,征服了阿拉伯人。公元651年,阿拉伯人趁着波斯帝国和东罗马帝国鏖战,起兵灭了波斯帝国,又反过来奴役了波斯人。阿拉伯帝国灭亡后,波斯人和阿拉伯人都成了被征服者。

难兄难弟的遭遇并没有让两个民族握手言和,反而是更加敌视。再加上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十分凶悍、崇尚武力,使得两家很多时候都不考虑后果,一言不合就直接开干,谁也不惯着谁。

艾哈迈德霍梅尼 拥兵数十万的伊朗国王,为何被“手无寸铁”的霍梅尼赶下了台?

由于这些历史渊源,伊拉克和伊朗在开战时,都可以拿对方的领土“自古以来”便是自己的,作为理由。

伊拉克和伊朗不但民族不和,宗教和国家政体也有很大矛盾。

就像上面提到过的,虽同为伊斯兰国家,但两个国家派别不同。伊朗什叶派不但不满伊拉克是逊尼派掌权,还同样不满伊拉克不是政教合一的国家。受伊斯兰革命胜利的鼓舞,在伊拉克什叶派中具有一定威望的霍梅尼,试图将革命输出到整个伊斯兰世界。首当其冲的便是邻国伊拉克,霍梅尼鼓动伊拉克民众推翻萨达姆,伊拉克什叶派聚居的地区随即发生了武装骚乱,这也让伊拉克对伊朗充满敌视。

巧的是,不光霍梅尼有向外扩大影响力的想法,萨达姆也不是省油的灯。萨达姆在成为伊拉克总统后,一直谋求在海湾地区、乃至整个阿拉伯世界的霸权,伊朗就成了最大的绊脚石。因此,两国的冲突似乎是难以避免的。

100块都不给我

干柴有了,就缺一把火。两伊战争爆发的那把火,便是两国由来已久的领土争端问题。

艾哈迈德霍梅尼 拥兵数十万的伊朗国王,为何被“手无寸铁”的霍梅尼赶下了台?

伊朗是产油大国,拥有着漫长的海岸线。

反观伊拉克,虽然石油资源丰富,但非常缺出海口。伊拉克境内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汇成了阿拉伯河,注入到波斯湾,这几乎是伊拉克的唯一出海口。难受的是,阿拉伯河还不是伊拉克独自享有的,伊拉克和伊朗围绕着阿拉伯河的归属争执不休。1975年,在阿尔及利亚总统的调和下,伊拉克和伊朗签订协议,将阿拉伯河作为两国的界河,国界定在了河中央。

但是萨达姆很不服气,他把和伊朗平分阿拉伯河,看作是对伊拉克的不公平。在我们看来,既定的领土事实是不存在争议的,但萨达姆的思维很简单,“你伊朗都有那么多出海口了,还要跟我抢阿拉伯河,一百块钱都不给我,真是大大的坏”。

巴巴罗萨

真正给萨达姆开战勇气的,是两国当时的外交境遇和国力。

在外交上,伊拉克的优势比伊朗多了不只一星半点。伊朗推翻巴列维王朝后,对支持巴列维的美国很是敌视,还制造了“伊朗人质危机”,与美国彻底断交,美国就转而援助伊拉克。阿拉伯世界都希望,伊拉克能挡住伊朗向西扩张的革命,也开始支持伊拉克。比如沙特和科威特就出资几十亿美元,赞助伊拉克买装备,还给伊拉克提供了上百亿美元的贷款。

艾哈迈德霍梅尼 拥兵数十万的伊朗国王,为何被“手无寸铁”的霍梅尼赶下了台?

真正到开战的时候,中东地区支持伊朗的,只有利比亚、叙利亚和以色列。叙利亚和以色列,是秉着“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的原则帮伊朗的,并非是真心支持霍梅尼。而利比亚搅和进来,则是因为萨达姆一副阿拉伯领袖的模样,令卡扎菲看着非常不爽。

国力上,70年代时,伊拉克在复兴党的带领下,走上了一条“发展至上”的道路。良好的政策,使伊拉克改变了经济落后的局面,形成了完备的采矿、石油加工、冶炼等工业体系,并借助世界油价上涨,大量增加了自己的外汇储备,一跃成为了海湾地区的强国。

伊朗这边,霍梅尼上台后,伊朗的资本家大量携款外逃,伊朗经济出现了危机。而且伊朗的军队很多都忠于皇室,霍梅尼党内也好巧不巧地出现了叛乱。为了政权稳固,霍梅尼发动了对军队的大规模清洗。他几个月内便处决了近百名上将,和大量的准将、指挥官,受美式训练的飞行员等高技术兵种,也被大量流放、监禁。到了1980年,伊朗已经有上万名军官被处死,军队逃亡率过半,作战能力和指挥能力遭到了毁灭性打击,苏联慈父见了都忍不住直呼内行。

艾哈迈德霍梅尼 拥兵数十万的伊朗国王,为何被“手无寸铁”的霍梅尼赶下了台?

两国势力此消彼长之下,萨达姆决定,给伊朗来一个中东版的“巴巴罗萨”,以突袭的方式直接摧毁伊朗的武装力量。

两伊战争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以领土争端为借口,出动大量飞机,对伊朗的首都和各大城市进行了大规模空袭,两伊战争爆发。

伊拉克飞行员驾驶着米格-21,一轮空袭只炸掉了个位数的伊朗战机,还没能摧毁伊朗的空军基地,而且伊拉克只空袭了一波就停止了,仿佛是有所诉求。果然,萨达姆借机向伊朗暗示,“老哥,咱们打仗归打仗,先说好,不要炸油田好不好”。霍梅尼没吃这一套,伊朗空军缓过劲后,反手就炸了摩苏尔和基尔库克油田,给萨达姆上了一课。直至8年战争结束,伊拉克都没能将油田恢复。

23日,伊拉克出动7万人的地面部队,在1200辆坦克的掩护下,从北、中、南三个方向攻入伊朗境内。战争初期,伊朗不敌伊拉克,节节败退,几天时间伊拉克便占领了伊朗几百平方公里的土地。随后,伊拉克令北、中两路停止进攻,并集中兵力围攻南部的霍拉姆沙赫尔和阿巴丹,企图完全控制阿拉伯河。

艾哈迈德霍梅尼 拥兵数十万的伊朗国王,为何被“手无寸铁”的霍梅尼赶下了台?

霍梅尼和萨达姆

乍一看像不像小胡子调兵围攻基辅。这还不算完,11月,两城进入雨季,道路泥泞不堪,像“莫斯科寒冬”一样,大大延缓了伊拉克的进攻速度。伊朗领袖霍梅尼发表了红场阅兵式的演讲,号召人民武装起来,抵抗伊拉克的入侵。在宗教和爱国主义双重加持下,伊朗人民战斗意志高涨,挡住了伊拉克的全面进攻,萨达姆速战速决的计划泡汤,战事开始陷入焦灼。

德国没有速胜苏联,伊朗地大人多的优势开始凸显出来。1981年,伊朗组织了几十万军队,开始对伊拉克展开大规模反攻。宗教信仰加持下,伊朗的老人和青少年直接组成“趟雷”部队,以血肉之躯趟过伊拉克雷阵,为后续的伊朗部队开路,伊朗的人民还拿起炸药包,对伊拉克的装甲单位实施自杀式袭击。

伊拉克被这种阵仗打得头皮发麻,1982年6月10日,伊拉克全军撤回到本土,萨达姆单方面停火,并向霍梅尼表示,咱不打了可以吗。

打不过就想跑,那可不行。霍梅尼向萨达姆提出了伊拉克无法接受的停战条件,迫使战争继续。7月13日,伊朗军队反攻到伊拉克境内,企图一举攻占伊拉克第二大城市巴士拉,彻底切断伊拉克的出海口。

艾哈迈德霍梅尼 拥兵数十万的伊朗国王,为何被“手无寸铁”的霍梅尼赶下了台?

不料,伊拉克军队退入本土防御后,由于战线的缩短和战争性质的变化,反而抵御住了伊朗的进攻。萨达姆调集了精锐的“共和国卫队”守卫巴士拉。期间,伊拉克军队还先后组织了7次反击,将战线维持在了边界线一带。

“原始”战争

伊拉克和伊朗武器非常先进,但战术却十分落后。中东地区的人在脱离了战马和弯刀后,就好像变得不会打仗了。两国仗打的十分混乱,被称为“用现代化武器打出了中世纪的战争”。

双方的指挥官都没有指挥大规模兵团作战的经验,伊朗这边基本还在玩一战时的人海战术和堑壕战,当然,伊拉克也好不到哪去。伊拉克在战争初期,使用装甲单位大规模突袭,却不配以空军和步兵的掩护,使得装甲部队成了廉价反坦克武器的活靶子。

伊拉克的军队不会打巷战,在攻入霍拉姆沙赫尔的时候,一度被伊朗的民兵打的抱头鼠窜。双方的空军素质也是不敢恭维。伊朗清洗了大批飞行员,然后拿着巴列维王朝遗留下来的美国武器干瞪眼,似乎在考虑请美国人回来教自己怎么用。两国的飞机在天空遭遇后,很多飞行员不会使用空对空导弹,于是拿先进的喷气式战斗机,玩起了毫无意义的空中追逐。

艾哈迈德霍梅尼 拥兵数十万的伊朗国王,为何被“手无寸铁”的霍梅尼赶下了台?

还有前面提到的伊朗趟地雷,宗教热诚自然是一部分原因,没有足够的、专业的扫雷部队则又是一部分原因。

而且,由于两国都没有完整的军工体系,购买的武器就成了一次性用品。被击伤或者出现故障的坦克、飞机无法得到修理,往往是直接废弃。

旷日持久的战争和装备的低使用率,使得两国对军火的需求激增,恰恰两国又都有钱。全世界的军火商仿佛听到了召唤,争相向伊拉克和伊朗出售武器,有的甚至还出售处在试验阶段的武器。

一时间,T-55,T-72,“奇伏坦”,M48,69式等各国坦克在地面对冲,米格-21,米格-25,图-16,幻影,F-5,F-14,歼-7,轰-6在天上打的不可开交,两伊战场成为了武器的实验场的同时,还养活了大批的军工。

尾声

1986年,两伊战争再度升级。伊拉克利用空军优势,对伊朗展开了“袭船战”。无差别打击航行在波斯湾的伊朗油轮。作为报复,伊朗也攻击了为伊拉克提供帮助的科威特油轮,使得科威特一度寻求在邮轮上挂五常国旗。

2月初,伊朗攻占了伊拉克港口——法奥。伊拉克开始对伊朗大规模动用生化武器,曾经饱受其害的欧洲各国,不但对此表现出姑息纵容的态度,有的甚至帮助伊拉克搞生化武器。

艾哈迈德霍梅尼 拥兵数十万的伊朗国王,为何被“手无寸铁”的霍梅尼赶下了台?

生化武器

此时,伊拉克和伊朗都憋着一股气,以为对方在死撑,只要自己挺过来了,对方就能先投。他们对其他国家,以及联合国安理会的调停置之不理。实际情况是,双方都低估了对手,这场战争打成了“马拉松式”的消耗战。

1988年,双方又发动了“袭城战”,分别使用数百枚导弹攻击对方的城镇。相持中,伊拉克又慢慢占据了上风。4月18日,伊拉克收复了法奥。伊朗见状,觉得自己无法完胜伊拉克,这场仗就是个“鸡肋”,再打下去对伊朗没有一点好处,于是霍梅尼于7月18日,接受了安理会的调停协议。伊拉克若不是接受了大量国家的援助,估计早就被伊朗的人海战术推平了。萨达姆此时也是不想再战,便同意了停火协议。

就这样,1988年8月20日,伊拉克和伊朗共同停火,两伊战争结束。

艾哈迈德霍梅尼 拥兵数十万的伊朗国王,为何被“手无寸铁”的霍梅尼赶下了台?

两伊战争

从1980年起,两国打了8年,实际边境线却没有任何变化,相当于是“打了个寂寞” 。不过战争的消耗可一点都不寂寞。伊朗亡35万,伤70万,被俘3万,损失飞机150架,坦克火炮数量各1000多。伊拉克亡18万,伤25万,被俘5万,损失飞机250架,坦克2000辆,火炮1500门。两国的军费开支和经济损失也达到了6000亿美元,这是一场交战双方没有赢家的战争,两个国家人力、物力、财力都遭受了巨大损失,国力也被严重削弱。从战前的富裕国家、军事强国变成了负债国。

唯一能从中获利的,可能就是军火商了。世界大国们在两伊战争中大卖军火,在检验了武器效能的同时,还赚足了外汇。有的国家还借这个机会,解决了国内的军工危机。

值得一提的是,萨达姆在两伊战争中没有拿到新的出海口,还欠了一屁股债。而怂恿伊拉克对抗伊朗,把他当枪使得阿拉伯国家,在事后不仅没有给伊拉克减免任何债务,还逼迫穷困潦倒的伊拉克还钱。在这些债主里面,就有伊拉克的邻国科威特。国小、钱多、有出海口,还落井下石,这不是在逼着我搞你吗。

艾哈迈德霍梅尼 拥兵数十万的伊朗国王,为何被“手无寸铁”的霍梅尼赶下了台?

萨达姆

心动不如行动,一个大胆的计划在萨达姆的脑海里逐渐展开。仅仅过了两年,伊拉克就出兵吞并科威特,进而引发了第一次海湾战争。

霍梅尼最争气的孙子,得到哈梅内伊认可,未来或成第三任最高领袖

中国古代有句话叫做“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意思是虎父无犬子,伟人生的后代,基本都很强悍。但是这个也未必,最典型很多开国领袖的后代,就不行,比如说伊朗伊斯兰革命领袖霍梅尼,其后代基本上都不行。尤其是儿子,更是默默无闻,而且死的都很早,大儿子伊斯兰革命前就死了,小儿子在哈梅内伊上台后不久也死了。所以霍梅尼死后,其实霍梅尼家族那是大大的没落了。但是,儿子虽然不行,霍梅尼的孙子里面还是有很强悍的,最典型下面这位,堪称霍梅尼最争气的孙子,得到了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高度认可,未来或成为第三任最好领袖。

艾哈迈德霍梅尼 拥兵数十万的伊朗国王,为何被“手无寸铁”的霍梅尼赶下了台?

这位所以就是哈桑霍梅尼,哈桑霍梅尼是霍梅尼的长孙,在家族中拥有很高的地位。其是霍梅尼最看重的长子艾哈迈德霍梅尼的儿子,艾哈迈德是霍梅尼最喜欢的儿子,曾经当做接班人在培养。艾哈迈德从小博学多闻,聪明好学,在伊斯兰教研究上的造诣那是非常深刻。

艾哈迈德霍梅尼 拥兵数十万的伊朗国王,为何被“手无寸铁”的霍梅尼赶下了台?

为此很多人都说如果艾哈迈德不死,霍梅尼肯定会传位给艾哈迈德,可惜的是他在伊拉克纳杰夫陪伴父亲流亡时,被刺杀而死。正是因为艾哈迈德的暴毙,使得哈梅内伊才有了机会,不然最高领袖不可能轮到哈梅内伊。而哈桑霍梅尼继承了父亲,爷爷的聪明和睿智,勤奋好学。

艾哈迈德霍梅尼 拥兵数十万的伊朗国王,为何被“手无寸铁”的霍梅尼赶下了台?

其很早就获得了伊斯兰教大教士的称号,而且是霍梅尼的守墓人,也是霍梅尼基金会的会长,霍梅尼的传人。在伊朗,有着崇高的地位,代表霍梅尼家族第三代最争气的一个。而且哈桑霍梅尼思想开放,支持改革,也坚定支持伊斯兰政府,所以被哈梅内伊尤其看重。

艾哈迈德霍梅尼 拥兵数十万的伊朗国王,为何被“手无寸铁”的霍梅尼赶下了台?

在哈梅内伊重大的活动中,哈桑霍梅尼总是站在身边,所以,现在的哈桑霍梅尼,也是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最为倚重的人之一。哈桑霍梅尼继承爷爷的衣钵,出版了很多伊斯兰教研究的成果,在伊朗宗教教士中,拥有很高的地位。

艾哈迈德霍梅尼 拥兵数十万的伊朗国王,为何被“手无寸铁”的霍梅尼赶下了台?

再加上霍梅尼几乎神化的影响,以及在伊朗的崇高地位,使得哈桑霍梅尼更是备受关注,备受信赖。所以,在现在哈梅内伊年近八旬,又得了癌症之际。很多大教士都在呼吁由哈桑霍梅尼继承最高领袖位置,毕竟哈桑霍梅尼,属于伊朗现在教士阶层,少壮派中的佼佼者。

艾哈迈德霍梅尼 拥兵数十万的伊朗国王,为何被“手无寸铁”的霍梅尼赶下了台?

而哈梅内伊对哈桑霍梅尼也是比较满意,高度认可,而且也默许其参加未来的最高领袖选举。并且时常告诫哈桑霍梅尼,要为国为民,不要辱没了霍梅尼家族的荣耀。而早在2015年,当时哈梅内伊身体危机,但是伊朗最高宗教专家委员会,就开始在考虑下一任的最高领袖人选,而哈桑霍梅尼就在审核之列。

艾哈迈德霍梅尼 拥兵数十万的伊朗国王,为何被“手无寸铁”的霍梅尼赶下了台?

所以,从这个来看,哈梅内伊在死后很可能将最高领袖的位子给霍梅尼这位最优秀的孙子,而且哈桑霍梅尼可以以霍梅尼的号召力,更加团结伊朗百姓,强大国家,因此伊朗第三任最高领袖很可能就是哈桑霍梅尼。

艾哈迈德霍梅尼 拥兵数十万的伊朗国王,为何被“手无寸铁”的霍梅尼赶下了台?

欢迎关注【历史真相背后】,每天为您更新新鲜的历史资讯,不出门看天下事!

参考文献:《伊朗史》、《伊朗伊斯兰革命史》。

相关问答

哈梅内伊上台后,为何霍梅尼唯一儿子离奇被杀?

这是不对的,因为虽然说最高精神领袖本身有指认或者培养接班人的方式来过度,但是想传给自己的后人,这个很显然不能为旁人所接受。(艾哈迈德、哈梅内伊、霍梅...(...

伊朗这次创造了奇迹,居然打下美国无人机。这种万分之一的事情仅仅凭借一己之力吗?

↑伊朗公布的击落美国无人机画面视频截图谢谢悟空小秘书的邀请。伊朗打了美国无人机,不是奇迹,也不是万分之一,想打它的话,基本上是百分之分,用好点的单兵...伊...

鲁哈尼是否会为了伊朗利益同美国达成交易,放弃对大马士革、加沙和萨那的支持?

鲁哈尼做不了决定的。做决定的是伊朗的“太上皇”哈梅内伊。我们就探讨一下,伊朗是否会为利益,放弃大马士革和萨那。我的回答是不会。伊朗在历史上的确有和美...

伊朗这个国家的发展史是怎样的?

伊朗历史与大片地域的历史纠缠在一起,该地域西起多瑙河,东至印度河及药杀水,北起高加索、里海及咸海,南及波斯湾、阿曼湾与埃及。伊朗高原的埃兰自青铜时代...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