怛罗斯之战双方兵力 怛罗斯之战,大唐2万人对大食国十几万人,一开始阶段还占据上风

小编 23 0

怛罗斯之战,大唐2万人对大食国十几万人,一开始阶段还占据上风

怛罗斯之战,是大唐帝国与大食国之间的一次小规模战役,当时唐军出战人数大约在两万左右,而大食国却有十几万大军参战,在唐军猛将高仙芝的带领下,唐军打出了大唐的帝国风范,虽然最终吃了败仗,但是依旧很光荣。

关于这场战争,大唐以及大食国的正史中,记载都不多,几乎都是一笔带过,可是在这场战争背后,实际上隐藏着一个很大的阴谋,并且这场战争背后还有阿拉伯人对唐朝不一样的评价。

怛罗斯之战双方兵力 怛罗斯之战,大唐2万人对大食国十几万人,一开始阶段还占据上风

怛罗斯之战爆发的原因

唐朝到了唐玄宗中后期,虽然国家看起来还是十分富有,但是军事能力已经大不如从前,不仅如此,在一片繁荣的背后,还隐藏着诸多隐患,只是当时李隆基暂时没有发现而已。

怛罗斯之战,就是发生在这一关键时期,当时的大唐,战斗力已经不及从前,最拿得出手的战将应该就是高仙芝了,高仙芝这个人军事能力很强,专门训练了一种神奇的阵法,在战场上几乎战无不胜,因此高仙芝自己也比较骄傲。

在高仙芝攻打的周围小国家中,基本上是所到之处就将其灭国,丝毫不留情面,也就是这样的举动,招来很多仇恨,比如西域石国以及西域昭武九姓诸国就是比较典型的,他们深受高仙芝伤害,搞得国破家亡。

石国被灭之后,石国王子侥幸逃跑去到大食国,并且请求大食国出兵支援自己复国,当时的大食国正处于阿拉伯人的巅峰时期,平时也很嚣张跋扈,对于大唐这块肥肉,他们早就想尝试一下味道了。

怛罗斯之战双方兵力 怛罗斯之战,大唐2万人对大食国十几万人,一开始阶段还占据上风

事实上在石国王子求助之前,大食国就已经多次派兵对唐朝边境进行试探,只是可惜每次都被唐军赶回老家,以至于大食国对唐军还是有所畏惧的。他们一直在等待一个好时机对唐军发起进攻,从而抢夺一些地盘。

石国王子的到来以及求助,无异于就是大食国的最佳机会,因为从石国王子口中,大食国了解到西域其余国家对大唐的态度,以目前的形势来看,大唐虽然看似彪悍,但是并不得人心,在这种关键阶段对其发起进攻,必然是最合适的。

下定决心之后,大食国就开始做战前准备了,他们打算准备就绪后带领大军直达大唐边境,与之一决高下,很快大食国的计划就被唐朝知晓,李隆基下达作战任务给高仙芝,高仙芝听说大食国的举动之后,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他直接带领两万唐军,加上拨汗那人、葛逻禄人(共计一万左右),奔袭七百多公里前往大食国攻打他们。

当高仙芝的军队快要进入大食国之际,大食国被高仙芝搞了一个措手不及,只能迅速集结十几万大军出去迎战,双方最终在怛罗斯相遇,并且展开激战,这场战役就是历史上比较经典的怛罗斯之战。

怛罗斯之战双方兵力 怛罗斯之战,大唐2万人对大食国十几万人,一开始阶段还占据上风

怛罗斯之战的结果

单纯从兵力而言,我们就知道唐军一点不占优势,毕竟他们是总计三万人攻打人家十几万大军,而且还是在大食国的主场作战,三万人当中,唐军只占两万左右,换言之真正的战斗力也就两万人马,拨汗那人以及葛逻禄人肯定是不靠谱的。

要是一般军队,遇到这样的局面,早就被吓傻了,可是高仙芝却不慌不忙,立即摆出自己的“锋矢阵”,打得阿拉伯人措手不及,在战争开始阶段,基本上唐军还是处于优势地位的,奈何就在战争僵持到第五天之际,一个意外直接决定了战役结果。

大食国毕竟军队数量多,战役是发生在自己的主场,因此他们对地势更加熟悉,眼看正面战争无法获得优势,他们就派出一群人从后边包抄唐军,战役进行到第五天之际,唐军突然被阿拉伯人包围了,一时间唐军内部陷入混乱。

就在混乱之中,葛逻禄人临阵倒戈投靠了阿拉伯人,随着葛逻禄人的投靠,拨汗那人也蠢蠢欲动,一时间唐军陷入严重混乱之中,阿拉伯人趁虚而入,打得唐军落花流水,眼看就要全军覆没,高仙芝终于下定决心撤退。

怛罗斯之战双方兵力 怛罗斯之战,大唐2万人对大食国十几万人,一开始阶段还占据上风

在李嗣业的掩护下,高仙芝带领几千人马突袭离开,返回到大唐境内,按照损失来看,这场战役唐军损失了接近两万人马,也算是损失比较严重的了,从战争结果来看,阿拉伯人可谓是大获全胜,要是按照正常规律发展,他们应该乘胜追击唐军,继续攻打唐朝才是,可是真实历史上的阿拉伯人,在怛罗斯之战胜利后,就停止继续追击唐军,甚至在第二年派人去唐朝主动讲和,令人很是疑惑。

正史上对这场战役的描述很少,我们也很难明确得出战役之后的相关情况,但是从史料的侧面记载中,我们其实还是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的,也能看出这场战役背后的一些阴谋以及战役之后阿拉伯人那样做的原因。

怛罗斯之战的深层次分析

怛罗斯之战中,我们会发现一个最为关键的地方,那就是葛逻禄人的叛变,可以说要是当时他们没有叛变,也许唐军不会惨败,可是以高仙芝的一贯作风来看,葛逻禄人当时的叛变风险是很大的,很可能直接导致自己国家被灭国,为何他们还敢叛变呢?

我们结合怛罗斯之战后的历史走向来看,就很容易搞清楚葛逻禄人叛变的原因了,在怛罗斯之战后,阿拉伯人不仅没有继续进攻唐朝,还将之前已经夺下的地盘给了葛逻禄人,不断扶持葛逻禄人做大做强,几年之后,葛逻禄人就成为中亚地区的一方强者。

怛罗斯之战双方兵力 怛罗斯之战,大唐2万人对大食国十几万人,一开始阶段还占据上风

从这样的实际情况来看,当时葛逻禄人之所以敢于叛变,必然是有阿拉伯人做后盾的,换言之就是阿拉伯人以巨大利益诱惑他们叛变,这就是怛罗斯之战背后的一大阴谋,那么阿拉伯人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这又涉及到大食国的内部问题了,事实上当时的大食国,和大唐帝国比较类似,表面看起来繁荣富强,本质上却隐患很多,大食国正是基于这一现状,结合唐军在怛罗斯之战中的英勇表现,从而决定扶持葛逻禄人做大做强的。

葛逻禄人做大做强之后,就成为大食国与大唐帝国之间的鸿沟,双方不管任何一方想要攻打对方,都需要通过葛逻禄人的地盘方可,换言之,葛逻禄人已经被大食国培养成自己的最佳屏障了。

屏障搞定之后,大食国再去唐朝讲和,刚好唐朝当时也是内忧外患很多,内有安禄山造反,外有吐蕃虎视眈眈,他们只能同意大食国的讲和,两个国家和平相处,才能够保持彼此的最大利益。

怛罗斯之战双方兵力 怛罗斯之战,大唐2万人对大食国十几万人,一开始阶段还占据上风

结语

怛罗斯之战,表面上来看就是以阿拉伯人的胜利而结束了,可只要深入分析,我们就会发现这场战役背后的诸多秘密,葛逻禄的叛变是大食国主使,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自己当时也面对诸多压力,没有精力继续和大唐作战,扶持葛逻禄人成长起来,对大唐以及大食国都有好处!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留下有趣的思想。

血战怛罗斯,唐朝真有10万大军参战?看看双方史书都怎么说

唐朝成立后不久即开始经略西域,于640年设立了安西都护府,自此开始推进西向战略。

经过了几十年的经营,唐朝在西域站稳了脚跟,后来又设置了北庭都护府与安西都护府分治天山南北。

当时唐军在葱岭以东有常驻军队,如著名的安西四镇便是唐军军城,精锐的安西军活动范围在葱岭之外,具备远征中亚地区的能力。

怛罗斯之战双方兵力 怛罗斯之战,大唐2万人对大食国十几万人,一开始阶段还占据上风

图源:地球知识局

葱岭之外有唐朝设置的都督府,如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河中地区)分布的昭武九姓国家便是如此。

阿拉伯帝国兴起后,其呼罗珊军团也不断向河中地区渗透,唐朝扶持的突骑施部队与呼罗珊军团多有交战。

后来阿拔斯王朝建立,其精锐主力就是以呼罗珊军团为核心的;而突骑施因为骚掠安西的原因,被唐军出兵打残;河中地区的交锋转为阿拉伯和唐军之间的直接对抗。

750年,高仙芝远征河中地区的朅师国和石国,战后石国一位王子向阿拉伯帝国求援,将其引入河中地区,计划“共攻安西”。

安西都护府得到河中地区拔汗那国发出的情报后决定先发制人,主动进攻。

一:兵力对比

751年,高仙芝统率安西军出发了,关于其率领部队的人数,中外史书有不同的记载,现分列其下。

怛罗斯之战双方兵力 怛罗斯之战,大唐2万人对大食国十几万人,一开始阶段还占据上风

阿拉伯人伊本·艾西尔所著的《历史大全》是这么记载的:

本年,费尔干纳的伊赫西德与赭石国王反目,伊赫西德遂向中国求援,中国国王派遣十万大军支援。

穆塔海尔·麦格迪西的《肇始与历史》一书中的记载是:

阿布·穆斯林派齐亚德镇压了布哈拉起义之后,继续挺进,征服了河外地区的城镇和乡村,一直打到怛罗斯和伊特莱赫。于是中国人出动了,发兵十万余人。

可见阿拉伯史书的记载很一致:唐朝出动了约十万大军。

我国史书中的记载有:

《旧唐书》:领兵二万深入胡地与大食战;

《新唐书》:仙芝率兵二万深入;

《资治通鉴》:将蕃汉三万众击大食;

《通鉴考异》引[唐]《段秀实别传》:蕃汉六万众;

《通典》:于怛逻斯川七万众尽没。

以上说法兵力数字相差极大,我们一一分析。

怛罗斯之战双方兵力 怛罗斯之战,大唐2万人对大食国十几万人,一开始阶段还占据上风

首先,唐朝采用的是募兵制度,各节度使兵额都是固定的,安西等地远离唐朝核心区,军人及军资都需要内地供养,因此养兵代价极大,故而兵额只有两万四千人。

这是正规唐军的数量,此外唐朝在当地征战还可征发部落军参战。

因此《新旧唐书》所载的二万人应当指的是高仙芝所统领的正规唐军的数量,而《资治通鉴》所载的蕃汉三万众指的是此次出征唐军及仆从军的总数。

至于六万众可能是号称的数量,而《通典》所载的于怛逻斯川七万众尽没则为夸张,因为当时该书并列记叙的几次唐军败仗同样也是严重夸大唐军损失的。

而阿拉伯人所称的十万大军就过于玄幻了,唐军加上仆从军真有这么多人的话,后勤就先吃不消了。

为什么说二万唐军是比较符合事实的呢?

怛罗斯之战双方兵力 怛罗斯之战,大唐2万人对大食国十几万人,一开始阶段还占据上风

首先,唐朝在西域正规军一共四万四千人,但高仙芝不是北庭节度使,无法征调北庭军;安西军兵额两万四千人,征发两万人作战已经是能够出动的最大兵力了。

这一点从安西历次出兵记录上也可证实,如张孝嵩时期出兵帮助葱岭以西的拔汗那平叛,兵力是万余人;帮助葱岭以南小勃律抵御吐蕃兵力为四千人;高仙芝先前出兵小勃律,兵力为步骑一万人。

而带两万名唐军出战,实际上已经是有记载的安西军出兵的最大记录了。

而且,大家也要明白,唐军出征昭武九姓地区是远征作战,直线距离就达1000公里左右,途中还要翻越葱岭地区,兵力过多的话,当时的后勤也无法保证。

其实别说唐朝时期自龟兹远征中亚了,就是清晚期左宗棠自内地收复新疆,其实真正进入新疆作战的也只有两万名精锐而已。

而以唐高宗时代苏定方远征西突厥为例,从内地带来的大军,总兵力自然比高仙芝统率的要多,但在葱岭以西作战,他也只不过选精卒万、骑三千袭之而已,而且还是突袭作战,因为那里无支撑大军长期作战的条件。

怛罗斯之战双方兵力 怛罗斯之战,大唐2万人对大食国十几万人,一开始阶段还占据上风

因此,高仙芝所带唐军两万问题不大,加上仆从军为三万之数。

那么齐亚德所率的阿拉伯呼罗珊军团有多少人呢?

现在网上最普遍的一种说法是二十万人,实际上无论我国史籍还是阿拉伯史籍都没有记载参战的阿拉伯军队有多少人。

这个二十万的出处为柏杨的《中国人史纲》,其被外网引用后又被“出口转内销”,认为是有外网文献支撑的。

其实我们现在无法判断阿拉伯军团到底出动了多少人,只能进行最大程度的猜测。

前文讲述,呼罗珊军团为阿拔斯王朝的立国之军,打下了帝国大部分版图后,其军队主力一部在叙利亚;另一部则在呼罗珊大本营。

怛罗斯之战双方兵力 怛罗斯之战,大唐2万人对大食国十几万人,一开始阶段还占据上风

当时阿拉伯人的势力已经延伸到了昭武九姓地区,751年布哈拉(安国范围内)爆发了三万人参加的起义,呼罗珊军团派齐亚德为先锋前往镇压,但是战事并不顺利,此后阿拉伯从安国借调了万人之兵才将起义镇压下去。

由于齐亚德率领的是先锋军,而且战事一度不利,后来呼罗珊肯定有所增兵;而从其能从安国调兵来镇压当地民众叛乱来看,当地民众对阿拉伯统治多有不满,但王族则是被其控制的,而且也能调兵。

之后石国向其请援,既然拔汗那所报曾有“共攻安西四镇”的情报,那么其兵力应当不再少数,起码阿拉伯军队至少有数万人之众,在加上能征调的数万人当地兵力,其总兵力应有十万人以上。

也正因为敌情比较严重,高仙芝才亲率安西唐军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额兵参战。

据穆塔海尔·麦格迪西的《肇始与历史》记载:

怛罗斯之战双方兵力 怛罗斯之战,大唐2万人对大食国十几万人,一开始阶段还占据上风

赛义德·本·侯梅德在怛罗斯城固守,阿布·穆斯林坐镇撒马尔罕,而大批将领和招募来的兵士聚集在赛义德那里。

也就是说,当时的呼罗珊总督阿布·穆斯林已经得知了情况,并非常重视,自己坐镇撒马尔罕,而该地便是昭武九姓的核心地区。

因此阿拉伯军队的部署是以赛义德在怛罗斯城固守,这里聚集了大批将领和招募来的兵士;另一部阿拉伯军队是齐亚德率领的部队,他将和唐军进行野战。

而阿布·穆斯林则坐镇撒马尔罕,这里距离怛罗斯的直线距离有400多公里,乍看上去不近,但是请注意,这里是平原地区,而且盛产良马,骑兵几天内就可抵达。

二:血战 怛罗斯

高仙芝部队的部署是围攻怛罗斯城,前面提到该城聚集了大批将领和招募来的兵士,而且还是唐军从未大规模接触过的阿拉伯军队,因此短时间内无法攻下。

而齐亚德率领的援军抵达后,高仙芝又分出一部兵力应对。具体的战役过程,记载很少,我们只能根据有限记载进行推测。

怛罗斯之战双方兵力 怛罗斯之战,大唐2万人对大食国十几万人,一开始阶段还占据上风

首先,能确认的是两军相持五日。这五天之内,唐军一方面攻城,另一方面野战,但是没有被击败;同时,唐军也没有取得决定性胜利。

这说明,阿拉伯军队尽管以逸待劳,具备兵力优势,而且还是国内最精锐的呼罗珊军团,但是也只能打个平手。

前线作战不能速决,坐镇撒马尔罕的阿布·穆斯林必然要做出反应,其除了继续调集兵力前往怛罗斯外,必然也展示了自己笼络策反的老技能,针对唐军中的葛罗禄部做了工作。

葛罗禄部皆为骑兵,肯定不可能参与攻城任务,而是与唐军一部在城外与阿拉伯军队野战。

阿拉伯军队的数量高于唐军肯定是没问题的,而葛罗禄部绝对是跟阿拉伯军队做了联系的,因为史书明确记载了葛罗禄部是跟阿拉伯军队夹攻唐军。

唐军本来处于兵力劣势,而且还要分一部围城,葛罗禄部叛乱后,唐军阵型将出现非常大的缺口,而这个缺口是根本没有预备队填充的,葛罗禄部叛变后,还加入到了围攻唐军的阵列中,更加剧了唐军的兵力劣势。

很明显,唐军支持不住,终于被打败。

怛罗斯之战双方兵力 怛罗斯之战,大唐2万人对大食国十几万人,一开始阶段还占据上风

新旧唐书、资治通鉴等明确记载,高仙芝军最后所剩数千人。

安西军编制总兵力两万四千人,战马为两千七百匹,由于其步兵皆有马,因此机动能力较强。

但是要知道步兵有马,作战时却要下马作战,与真正全套装备的骑兵是完全不同的。安西军此次出战绝大多数骑兵应该相随。

而最后安西军突出来数千人,其主要应当是骑兵及少数骑术好的步兵,而损失的大部分为攻城步兵和列阵步兵。

怛罗斯之战双方兵力 怛罗斯之战,大唐2万人对大食国十几万人,一开始阶段还占据上风

因此判断葛罗禄部叛变后,与阿拉伯军队夹攻的可能是唐军的步兵阵列,唐军真正的骑兵数量并不多,此时无法彻底扭转战场形势,将领们只能先率精锐骑兵突围,唐军野战部队溃败后,攻城步兵遭到城内城外阿拉伯军队及葛罗禄部的夹击,必然也无法支撑。

唐将多为骑兵出身,因此高仙芝、李嗣业、段秀实等将领基本都突了出来,高仙芝称:吾方收合馀尽,明日复战。

这说明高仙芝认为这场仗本不应该败,心里不服气;而收合馀尽,说明唐军精锐骑兵大部应该是出来了,这是他想要明日复战的本钱。

但冷静来看,唐军步兵大部已经损失,葛罗禄叛变后阿拉伯人必然已知唐军虚实,以几千名突围骑兵再进行大战,胜利的希望确实不大。

因此李嗣业说:将军深履贼境,后援既绝,而大食乘胜,诸胡锐于斗,我与将军俱前死,尚谁报朝廷者?不如守白石岭以为后计。

到达白石岭后,地势比较险要,唐朝盟军拔汗那的辎重部队堵塞了山谷,李嗣业大怒之下:

手梃鏖击,人马毙仆者数十百,虏骇走,唐军这才顺利通过。

怛罗斯之战双方兵力 怛罗斯之战,大唐2万人对大食国十几万人,一开始阶段还占据上风

怛罗斯之战,唐军本部人马一共两万人,最终突围数千人,而且主要将领全都安然无事。

而阿拉伯军队占据了地利优势、后勤优势、兵力优势,甚至还有策反成功葛罗禄部使得其夹攻唐军的优势。但这种情况下,依然未能全歼两万名唐军。

从这些条件来看,阿拉伯军队这仗打得并不算漂亮的,有些像二战时期的阿拉曼战役。英军本就具备了极大优势,德军中还有不靠谱的意大利盟军,但实际上英军并未歼灭德军主力,获得的战果跟已有的实力是不相配的。

就怛罗斯战役来说,阿拉伯军队未能全歼唐军,至少说明其战力及指挥是有问题的;而唐军在怛罗斯战败后,数千人在葱岭以西,距离安西龟兹镇直线距离就有上千公里,阿拉伯军队为什么未能成功追歼残敌呢?

原因或许有两个,第一:阿拉伯军队的指挥官实在太愚蠢;第二:阿拉伯军队及当地仆从军尽管战胜,但却也损失惨重,无力追击。

呼罗珊军团为阿拔斯朝的立国之军,将领们应该不至于水平太低,更可能的是第二种原因。

怛罗斯之战双方兵力 怛罗斯之战,大唐2万人对大食国十几万人,一开始阶段还占据上风

也就是说唐军此战虽然损失了一万余人,但也重创了阿拉伯军队及诸胡势力,虽败,但是也让敌人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

这从战后唐朝对高仙芝、李嗣业等人的处理也能看出来。

高仙芝调离了安西岗位,但却被授予更为重要的河西节度使之位,只是由于河西军希望留安思顺为节度使,于是朝廷才改封高仙芝为右羽林大将军,这可是北衙禁军的高级统帅。

而李嗣业因高仙芝“表嗣业功,进右金吾大将军,留为疏勒镇使”,也升官了。

可见,至少在唐玄宗看来怛罗斯战役并非毫无价值,因此对参战将领们不进行处罚,反而加官进爵。

三:战后余波

怛罗斯战役是唐朝正规军和阿拉伯正规军之间的一次大规模碰撞,很多人认为此战唐军的战败使得其彻底退出了中亚的角逐,并无限拔高了怛罗斯战役的影响。

实际上,此战无论对于唐朝来说还是对阿拉伯帝国来说,都谈不上十分重要。

无论是阿拔斯朝的哈里发还是玄宗皇帝,都没有对此战有什么特别表示;伊本·艾西尔所著的《历史大全》记载了此次战役,但需要说明的是《历史大全》这本书通常将某一年度重要的事件单独记叙,而其他的事件则并列一起讲述。

怛罗斯之战双方兵力 怛罗斯之战,大唐2万人对大食国十几万人,一开始阶段还占据上风

对于阿拉伯帝国东北方向的这一场战事并没有被认为是特别重要的事件,本年度其自认的较为重要的事件是东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五世率军进攻小亚细亚,并威胁到了上美索不达米亚。

而新旧唐书对于此战的记载也局限在几名相关人员的传里面,甚至《新唐书》高仙芝传只字未提,其影响也不是很大。

至于一战损失一万多唐军,实际上在唐朝对外征战历史上算不得什么,比这个损失更大的败仗还有很多。

而且盛唐时期的恢复力是极强的,安西四镇很快便恢复了元气,短短两三年后,继任安西节度使的封常清便率领安西军征讨大勃律和播仙,并取得了胜利。

那么重新补充的安西军战力还有之前那么强悍吗?答案是肯定的。

怛罗斯之战双方兵力 怛罗斯之战,大唐2万人对大食国十几万人,一开始阶段还占据上风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嗣业率五千名安西军回师平叛,唐肃宗见到他后高兴地说:

今日卿至,贤于数万众。事之济否,固在卿辈。

在收复长安一战中,李嗣业袒持长刀,大呼出阵前,杀数十人,阵复整。步卒二千以陌刀、长柯斧堵进,所向无前。嗣业出贼背合攻之,自日中至昃,斩首六万级,填涧壑死几半,贼东走,遂平长安。

要知道,李嗣业他们打得是安史强军,这等战绩令杜甫也极为钦佩,称为:

奇兵不在众,万马救中原;四镇富精锐,摧锋皆绝伦。

此时距离怛罗斯战役不过短短六七年时间,可见在战后安西军的实力确实是很快恢复了的。

而唐朝势力真正退出昭武九姓地区便是在安史之乱后,因为李嗣业等率安西精锐回师,留守唐军只能自保,而无法对外辐射影响力了。

怛罗斯之战双方兵力 怛罗斯之战,大唐2万人对大食国十几万人,一开始阶段还占据上风

为什么昭武九姓在怛罗斯之战后依然对唐臣服,而在怛罗斯之战时却倒向阿拉伯帝国呢?

我们前面提到,阿拉伯对于昭武九姓地区的渗透早就在进行了,甚至高仙芝出兵的时候其地很多国家已经被阿拉伯攻灭。

但是高仙芝出兵石国,随后又镇压当地民众的行为使得其反而倒向了阿拉伯一方。

前面分析,阿拉伯呼罗珊军团在怛罗斯之战中遭到了重创,同时昭武九姓当地仆从军也损伤不小。

由于当地较为富裕,阿拉伯军队开始以战养战,大肆劫掠昭武九姓地区。

穆塔海尔·麦格迪西的《肇始与历史》一书中的记载是:

阿拉伯军队占领了他们的主要军事基地,进军布哈拉,降服了河外地区的国王和首领们,将他们斩首,并掳走他们的子孙,抢去他们的全部财产,他们不止一次地将俘虏五万人、五万人地渡过河去(掳走)。

阿拉伯人残酷的掠夺使得昭武九姓苦不堪言,其中一些国家再度向唐朝派出使者,表示效忠,唐朝在中亚的影响力依然很强。

怛罗斯之战双方兵力 怛罗斯之战,大唐2万人对大食国十几万人,一开始阶段还占据上风

如天宝十载(751年),(火寻国)君稍施芬遣使者朝,献黑盐;宝应(唐肃宗)时复入朝;

天宝十一载(752年),东曹王设阿忽与安(国)王请击黑衣大食,玄宗尉之,不听;宝应(唐肃宗)时,石国遣使朝贡;

天宝十三载(754年),拔汗那王忠节遣子薛裕朝,请留宿卫,习华礼,听之,授左武卫将军;

非常有意思的是,唐朝没有应准昭武九姓要求出兵攻击阿拉伯帝国的请求,后者却也遣使来长安交好。

天宝十四年(755年),黑衣大食遣使苏黎满献方物,拜果毅,赐绯袍、带。

安史之乱爆发后,无论中亚地区国家响应唐朝号召,派兵平叛,唐肃宗时,吐火罗与西域九国发兵为天子讨贼,肃宗诏隶朔方行营。

而阿拉伯帝国也派兵助剿,史载“代宗取其兵平两京”,后来还“遣使者含嵯、乌鸡、沙北三人朝,皆拜中郎将,赉遣之”。

因此怛罗斯之战后阿拉伯帝国和唐的关系并未恶化,反而比战前的交流更为密切;而昭武九姓也没有在战后彻底倒向了阿拉伯,而是依然回归了向唐朝交好的路线。

怛罗斯之战双方兵力 怛罗斯之战,大唐2万人对大食国十几万人,一开始阶段还占据上风

唐朝爆发安史之乱后,阿拉伯和昭武九姓不仅没有落井下石,反而还派兵万里助剿,可见其当时的关系。

只不过无论唐朝自己还是阿拉伯帝国都没想到的是,安史之乱的规模和破坏力是非常巨大的,这场叛乱并未彻底平定,反倒是埋下了唐朝内地藩镇割据的种子。

自此唐朝不仅无法整合内地的全部力量,而且还要消耗相当大经历去对付地方势力。

边境军队的全面收缩使得吐蕃再度崛起,断绝了唐朝内地和西域的联系,西域唐军仅能自保,而无力再在葱岭之外施展影响力了。

最后我们也交代一下怛罗斯之战作战双方将军们的结局。

怛罗斯之战双方兵力 怛罗斯之战,大唐2万人对大食国十几万人,一开始阶段还占据上风

唐朝这边,高仙芝和封常清在安史之乱爆发后不久就被唐玄宗自己斩杀了;而李嗣业率安西精兵回师后,在作战中负伤,但仍坚持作战,结果伤口崩裂而死;

阿拉伯这边,怛罗斯前线直接指挥作战的齐亚德在战后不久便跟阿布·穆斯林发生了矛盾,结果人头被砍下来送到了哈里发那里。

而阿布·穆斯林本身功高震主,而且掌握了帝国最精锐的军团。这让阿拔斯朝的第二任哈里发非常不放心。

怛罗斯之战双方兵力 怛罗斯之战,大唐2万人对大食国十几万人,一开始阶段还占据上风

754年,阿拉伯发生了阿卜杜拉·阿里叛乱,阿布·穆斯林率军讨平;之后,哈里发曼苏尔试图通过调阿布·穆斯林任埃及总督,来达到削藩的目的,但其不从;755年,借着阿布·穆斯林到都城的机会,哈里发以谋反之名将其斩杀。

多说一句,高仙芝被自己的皇帝斩杀的时间是756年的1月24日,两位名将的死可谓是前脚跟着后脚,而且都是死于本国皇帝之手。

不得不说,历史有时候真的是极其相似。

怛罗斯之战为什么唐朝只带了3万人?唐朝那是有多少军队?

唐朝总兵力大约40到50万人,怛罗斯之战的爆发并非唐帝国中央决策的结果,而是高仙芝自己自做主张所为,因此只动用了安西都护府的兵力,大约就是3万人左右,但是这是3万精锐。怛罗斯之战唐军并不止这点兵力,还带了几万雇佣军和杂牌军,战斗力相当糟糕,而怛罗斯之战的过程说明这些人极度不靠谱,雇佣军的叛变是怛罗斯之战失败的重要原因。怛罗斯之战双方兵力 怛罗斯之战,大唐2万人对大食国十几万人,一开始阶段还占据上风

如果怛罗斯之战是唐帝国中央政府决策的结果,不可能就派这么一点兵力去进攻阿拉伯帝国,这点远征兵力简直是在搞笑。

怛罗斯之战后两年唐帝国就重建了安西都护府,安西都护府就恢复了当初的实力,可见怛罗斯之战远非许多人认为的那样具有什么决定性的作用,只要唐帝国愿意,他们随时可以再一次发动规模更大的远征,但是安史之乱的爆发使得这一切化为泡影。怛罗斯之战双方兵力 怛罗斯之战,大唐2万人对大食国十几万人,一开始阶段还占据上风

有很多人借怛罗斯之战就认定唐帝国的战斗力和组织程度不如阿拉伯帝国,搞笑的是这些人选择性的无视了在怛罗斯之战之外阿拉伯帝国被唐帝国下面的突施骑爆成一坨屎的事实。整个战役归结到一句话就是高仙芝太轻敌了。

相关问答

怛罗斯之战,相传阿拉伯十五万联军包围三万唐军,究其原因是什么?

怛罗斯之战是唐帝国与阿拉伯帝国在中亚地区的一场战斗,虽然阿拉伯帝国取得了胜利,但是唐军强悍的战斗力使阿拉伯帝国印象深刻,不得不停止向东方扩张而转向西方...

怛罗斯之战唐军为何会战败?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一、怛罗斯之战的背景1、大食的东侵大食是唐代汉文...

如何看待大唐和阿拉伯帝国的怛罗斯之战?

公元751年的怛罗斯之战,是大唐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的初次交锋,但这场战争仅仅是双方边防军之间的一次中小规模遭遇战。战后,失败的唐帝国没有起兵报复,战胜的...公...

怛罗斯之战大唐败给阿拉伯帝国,如果把苏定方放在同一时代,高仙芝加苏定方能赢吗?

“怛罗斯之战”确实是大唐在西域地区少有的一次败仗,但是占据绝对优势的阿拉伯帝国,也仅仅是惨胜而已,双方都没有伤筋动骨,更没有扩大战场的行动。“怛罗斯...

唐、吐蕃、大食和突骑施,在瓦罕走廊打过哪些战争?

谁没事会在冰天雪地人迹罕至的地方开战啊——瓦罕走廊虽然重要但没有办法派兵防守先来了解下瓦罕走廊:1、瓦罕走廊是阿富汗巴达赫尚省和中国新疆之间东西走向...

如果全盛时期的唐朝和阿拉伯帝国全面对抗,谁赢的几率大一些?

刀叔导读:如果全盛时期的唐朝和阿拉伯帝国全面对抗,谁赢的几率大一些?大家都喜欢问为何强大的阿拉伯帝国不敢公开进攻大唐?今天我们来讲讲。阿拉伯帝国是中...(...

开元盛世时期世界各国什么发展水平?

无奈,最后收买了唐的属国葛罗禄人,葛罗禄人从背后袭击唐军,唐军失败,撤回到安西。阿拉伯受重创,没再继续东进。以上就是当时几个主要文明的状态,...阿军...

古时候阿拉伯帝国强盛时横扫亚欧非,是怎么造成后来的情况的?

怛罗斯之战虽然大唐战败,但是并不是大唐国力、军力不济,相反这战也给阿拉伯帝国敲响了警钟。所以阿拉伯帝国没什么可吹嘘的,垃圾一个,根本不值一提。阿拉伯帝国...

唐朝军队在当时世界上排第几?

唐帝国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有自己的崛起时代,兴盛时代和衰落时代,所以没法一概而论。我就拣选唐帝国从崛起到攻灭突厥帝国的时期说一下吧唐六典...

作为中国对伊斯兰世界的首场大胜,卡特万战役产生哪些影响?

随着阿拉伯帝国在唐朝初年侵入西域,中国与伊斯兰世界首次直接接触,不过在此后的近500年时间里,中国军队始终未能取得一场胜利,尤其是唐玄宗年间怛罗斯战役的...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