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丹尼索瓦人:体型高大、能在极端环境中生存
英国《新科学家》周刊1月30日发表一期文章,题为《另一种人类:神秘的丹尼索瓦人渐露真容》,全文摘编如下:
如今,生存在地球上的人类只有智人这一种。但情况并非向来如此。千百万年来,“人属”一直分为很多种,而且延续至出乎我们意料的晚近时期。不同人种不仅共同生存,而且可能相互争斗或混种繁殖。了解其他人种如何生活会很有趣,但要想知道他们是谁、是什么样子也极具挑战。
意外发现“X女孩”
在已灭绝人种里,有一种构成尤为严峻的挑战,这就是丹尼索瓦人。丹尼索瓦人在10年前才刚被发现,实物证据稀缺。我们对丹尼索瓦人的认识几乎完全来自他们保留下来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已有信息显示,丹尼索瓦人是尼安德特人的近亲,在亚洲生存了数十万年,曾与智人混种繁殖。但我们当时不知道丹尼索瓦人长什么样,怎么走路,会不会说话。
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近几年来,人类学者发现了一些似乎属于丹尼索瓦人的化石,还挖掘到一些珍贵文物,包括工具、饰品,甚至艺术品。相关解读可能是爆炸性的,所以想必会有人提出质疑。但我们正着手拼凑丹尼索瓦人的样貌,这是和我们最亲近的物种之一,至今仍有很多人携带丹尼索瓦人基因。
发现丹尼索瓦人完全是个意外。事情要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南部的阿尔泰山脉说起。几十年来人类学者一直在挖掘当地的丹尼索瓦洞穴,洞穴因18世纪居住在那里的隐士丹尼斯而得名。人属在那里断断续续生活了几十万年,其中大多是尼安德特人。
2008年,俄罗斯科学院米哈伊尔·顺科夫团队在丹尼索瓦洞穴中发现了指骨残片。顺科夫猜想残片属于尼安德特人,就将其交给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的斯万特·帕博。帕博团队从骨头中提取出DNA,发现与尼安德特人以及现代人的DNA并不相符。这是前所未见的发现。顺科夫和帕博一开始将这一个体称为“X女孩”,最终确定用“丹尼索瓦人”指代整个人种。
曾与智人生育后代
这一发现成果于2010年发表。此前从没有哪个人种仅靠基因认定。但很快又有令人吃惊的发现。丹尼索瓦人的部分DNA序列与美拉尼西亚群岛,特别是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居民相符。这意味着,丹尼索瓦人曾和智人生育后代。今天,美拉尼西亚居民携带5%左右的丹尼索瓦人基因。
人属的混种繁殖并不太让人震惊。帕博团队在2010年早些时候公布了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由此显示智人曾和尼安德特人混种繁殖,而且今天的人类,只要其祖先是在非洲以外进化而来,其身上多少携带尼安德特人的DNA。但和丹尼索瓦人混种繁殖的奇怪之处在于,他们的DNA是在距巴布亚新几内亚成千上万公里之遥的丹尼索瓦洞穴发现的。这意味着丹尼索瓦人曾广泛分布。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的让-雅克·于布兰说,丹尼索瓦人的“人口和进化核心区”很可能在南亚。
以上都是根据一块指骨的DNA得出的信息。当时既没发现头骨,也没发现文物。丹尼索瓦人完全是个谜团。2019年公布的一项研究试图解开这个谜团,利用丹尼索瓦人的基因组反推他们的长相。但这项研究受到普遍质疑。
如果基因组不能告诉我们丹尼索瓦人长什么样,我们就必须遵循传统方式:挖掘丹尼索瓦人的遗骸遗物。为此,人们一直在探寻中国及其周边国家的遗址,盘点博物馆的古老藏品。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古人类学者本斯·维奥拉在丹尼索瓦洞穴中找到几块头骨残片。相关细节尚未公布,但其厚度异乎寻常。在维奥拉看来,这说明丹尼索瓦人体型高大,可能超过100公斤。
中国出现关键证据
这些头骨残片是迄今为止在那个洞穴中找到的关于丹尼索瓦人最明确的化石证据。但人类学者扩大了搜寻范围,2014年出现一个关键线索。目前在美国布朗大学的埃米莉娅·休尔塔-桑切斯当时和同事正研究名为EPAS1的基因。这个基因关乎人体对低氧水平的反应。青藏高原海拔超过4000米,生活在那里的人EPAS1基因发生突变,有助于那些人应对空气稀薄。休尔塔-桑切斯发现,这一基因突变源自4.3万年前与丹尼索瓦人的混种繁殖。
丹尼索瓦洞穴的海拔只有700米,所以不太可能在那里出现基因突变。但如果丹尼索瓦人也生活在高海拔地区,这个突变就会是有益的适应方式。相关的初步证据出现在2018年。研究团队在青藏高原的尼阿底发现了距今4万至3万年前、数以千计的石制工具,它们或许是丹尼索瓦人留下的。
更引人注目的证据来自中国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白石崖溶洞。1980年,一位在洞中打坐的僧人发现了一块下颌骨。下颌骨中没有保留下来任何DNA。但2019年于布兰及其同事透露,他们从一颗牙齿中提取到蛋白质,而且与丹尼索瓦人身上发现的蛋白质相符。他们还得出结论,这块下颌骨至少有16万年历史。
很多人觉得难以设想丹尼索瓦人16万年前生活在地球上环境最艰苦的地区之一。但2020年10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付巧妹率领的研究人员宣布,在白石崖溶洞的沉积物中发现了丹尼索瓦人的DNA。发现的DNA样品距今10万年至6万年,也有可能是4.5万年前。当地不仅发现了丹尼索瓦人,而且丹尼索瓦人似乎还在那里生活了11.5万年,因此有足够时间进化出EPAS1基因突变。
现在我们又有了一件丹尼索瓦人样品,能提供更多信息。这块下颌骨的整体形状正是当时人属的典型模样,一些特征很像尼安德特人。而作为丹尼索瓦人的鲜明标志是巨大的牙齿。纵观人类进化史,一般来说牙齿都是在缩小,而丹尼索瓦人打破了这一趋势。一个很有可能的解释是,丹尼索瓦人不得不咀嚼坚硬食物。
“他们和我们没有差别”
学者认为,生活在丹尼索瓦洞穴中的丹尼索瓦人和尼安德特人食物几乎没什么不同,这说明他们的能力不相上下。顺科夫及其同事在洞中挖出的文物似乎支持这一看法。在超过15万年的时间里堆积了约8万件物品,能看出从扁平的石片逐步发展到尖窄的石刀和石凿。这恰恰是同时期尼安德特人和智人制造技术的发展进程。但研究人员认为所有这些工具都是丹尼索瓦人制造的。
与此同时,顺科夫还有个更大胆的说法:大约6万年前,丹尼索瓦人开始制作饰品。他的团队在丹尼索瓦洞穴发现的文物包括骨珠、大理石戒指、猛犸象牙制成的纽扣以及经过抛光的墨绿石镯。这种说法引发激烈争议,很多研究人员甚至不愿谈论。但维奥拉强调,尼安德特人曾用羽毛和鹰爪制作饰品。他愿意接受丹尼索瓦人能制作类似物品的观点,但他也表示,发现的文物有些看起来太先进了。
丹尼索瓦人技术发达、捕猎能力强,还能在极端环境中生存,这些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如果他们遇到其他人种,显然也能和睦共处。维奥拉说:“从认知上讲,他们和我们没有差别。如果尼安德特人没那么大差别,丹尼索瓦人也没有。”
英国《新科学家》周刊1月30日一期封面
来源:参考消息网
丹尼索瓦人是谁?和中国人有啥关系?为什么入选世界十大考古发现
近日,美国考古杂志《Archaeology》公布了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由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兰州大学和德国马普进化人类学研究所学者领衔的团队在甘肃夏河县白石崖溶洞遗址中发现古人类丹尼索瓦人(以下简称丹人)化石这一成果入选。然而,神秘的丹人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们和今天的中国人有什么关系?现在,我们就此问题综合报道和研究文章一一说明。
位于西伯利亚的丹尼索瓦洞穴是已知唯一同时藏有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和早期现代人遗骸的遗址。
丹人:最早发现于西伯利亚,是个被称为“X”的女孩,几乎没有下巴
丹人(Denisovans)是生活在上一个冰河时代的人类种群,她属于一个全新的人类种群。通过对古代遗留的牙齿和指骨化石提取的DNA进行分析,科学家证明了丹人的存在,该研究被《科学》杂志(Science)评为201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之一。
丹人最早发现于西伯利亚阿尔泰山地区丹尼索瓦洞穴内,只有牙齿和指骨,2010年初,科学家们公布的检测结果,证实它属于一个全新的人类种群。因为牙齿和指骨属于一名小姑娘,随后被昵称为“X女孩”。随后,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经过对“X女孩”,进行DNA甲基化研究分析,重建了丹人的面部,发现丹人的许多特征与尼安德特人 (以下简称尼人)相似,包括一个倾斜的前额,长脸和大的骨盆,以及在人类中独特的一些特征,比如一个大的牙弓。
尼人,也被译为尼安德塔人,常作为人类进化史中间阶段的代表性居群的通称。因其化石发现于德国尼安德特山谷而得名。他们是现代欧洲人祖先的近亲,从12万年前开始,他们统治着整个欧洲、亚洲西部以及非洲北部,但在两万四千年前,这些古人类却消失了。
科学家们对丹人、尼人和人类的DNA分析表明,丹人的头骨可能比我们或尼人的头骨宽,他们似乎也没有下巴。
在甘肃夏河县发现的丹人是一块古人类下颌骨化石,距今已有16万年,是除丹尼索瓦洞以外发现的首例丹人化石,也是目前青藏高原的最早人类活动证据。这件下颌骨是一位佛教僧侣大约40年前,从青藏高原海拔10,000英尺以上的白石崖岩溶洞穴中发现的。丹尼索瓦洞位于白石崖喀斯特洞穴西北部,二者相距约1750英里,非常遥远,说明丹人当时确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存在。
甘肃夏河县发现的丹人是一块古人类下颌三维模型(灰色为虚拟重建的镜像部分)
和中国人的关系:或曾是华北土著,但被新亚洲人打败,最终在西伯利亚消亡
“X女孩”的DNA检测结果显示,她既不是早期人类,也不是穴居人,而是一个此前未知的人类种群在上一个冰河时代,他们曾与现代人共同生活在地球上,当时现代人在制造石制工具、珠宝和艺术创作方面不断向前迈进。这一发现意味着人类族谱至少有3个截然不同的成员,分别是现代人、丹人和穴居人。
虽然,丹人最早发现于西伯利亚阿尔泰山地区,被以俄罗斯的化石样本命名,却与今俄罗斯人的关系不大,但对今日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丹人虽然与尼人和智人同源,但和两者又存在着一定差异,其牙齿结构与后两者相比更接近共同祖先海德堡人。丹人的线粒体基因显示和尼人、智人隔开100万年,但核基因显示其为尼人的兄弟群,因此其母系可能来自先驱人。
白石崖岩溶洞
在今日中国,从28万年前的金牛山文化,20万年前的大荔文化、13万年前的马坝文化以及10万年前的许家窑文化等所谓的“早期智人”文化都有丹人参与甚至创造。另外,科学家们还说,丹人遗址以石球众多著称,他们可能是最早使用飞石索的人群。
因此,科学家们综合化石证据,给了丹人这样一个大致的“演化史”:30万年前,丹人从原始尼人中分化出来,28万年前,他们到达辽宁金牛山地区。经过8万年的生存斗争,他们淘汰了本土的北京直立人,成为了东北亚地区唯一的人类居民。之后他们在中华大地上反复迁徙,最终在2-3万年前消失在西伯利亚平原。
甘肃夏河县发现的丹人是一块古人类下颌骨化石
至于丹人灭亡,原因可能和表亲尼人一样,是在与智人的竞争中衰败所致。早在13万年前,迁徙到广东马坝地区的丹人就早已和第一批走出非洲的长者智人有过接触,但当时的智人尚未掌握日后的先进技术,再加上水土不服,与丹人相比并无优势,被丹人轻松压制。
然而,5万年前开始,当丹人返回华北之后,更高级的第二批智人(新亚洲人)来到中国,凭借着更为先进的工具,打得已成为“土著”的丹人节节败退。在智人的压力下,丹人被迫迁徙到西伯利亚一带,最终在那里消亡。
中国相关考古学家
不科学的说法:基因对今藏族人群和夏尔巴人群适应高原生活,提供生理基础
现在,有一些报道真是能扯,比如,科技日报11月9日《大约4万年前,是他们登上了青藏高原》的报道,就把丹人与雅利安人扯上了关系:在大西洋上,曾经有一个令人惊奇的大陆——亚特兰蒂斯,那里的人具有神奇的能力。在一次大地震后这块大陆沉入海底,一些亚特兰蒂斯人乘船逃离,最后在中国西藏和印度落脚,其后代分别成为雅利安人和印度人的祖先……
文章又说:遗传分析发现,现代藏族人群中存在与丹人相似的基因片段,并认为这项基因的获得是藏民得以适应高海拔寒冷、缺氧环境的生理基础……谁是丹人……丹人如何迁徙至大洋洲的?青藏高原会是他们迁徙的通道吗……
想象中的绘制
我们要说的是,这种“能扯”真是有些太牵强了,亚特兰蒂斯是被编造出来的一个传说,丹人是科学的考古,这两者之间不可能有实质性关联的。另外,丹人使“藏民得以适应高海拔寒冷、缺氧环境的生理基础”也没有道理。
在过去,许多现代人群的祖先曾经与其他原始人种进行杂交,而那些原始人种——如尼人和丹人——后来灭绝了。科学家们绘制出来自这些物种以及其他可能的原始人物种尚存的基因序列的基因流动,帮助阐明人类遗传学模式,以及过去发生的这一物种杂交是如何影响人类进化的。这只能停留在人类起源的层面,是科学,不能被种族主义者利用。这中间的一些说法需要慎重对待,不能由臆想胡来。
以“喜马拉雅山上的挑夫”著称的夏尔巴人
科学家们将该丹人基因组与全世界各地的几种现代人的基因组进行了比较,发现丹人似乎对现代人类的基因组有某种程度的贡献,但其程度各不相同。例如,丹人与巴布亚新几内亚人有着比任何其他研究过的现有人群更多的相同基因(据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杂志上的一篇论文说,现在生活在新几内亚岛的居民拥有4.8%的丹人DNA)。此外,在亚洲和南美洲所发现的丹人的等位基因要多于在欧洲人群中发现的等位基因,但这可能反映了现代人与丹人的近亲尼人之间的杂种繁殖,而不是来自丹人本身的基因流动。
这里,问题就出来了:生活在新几内亚岛上的人也有“适应高海拔寒冷、缺氧环境的生理基础”吗?
科学家仅仅从三颗牙齿和一截小指骨就析取出我们关于丹尼索瓦人的一切知识。
我们的观点:不会有人抱起一条冰冷的鱼,称其为兄弟
相关考察
人们长期以来的某种想法总会被一些事切中要害、入木三分点破,像是捅破了一张纸或打开了一面墙,让人们看到了那些可以印证传说的实物,那些实物是我们以前没有看到过的,进而让人们认识到传说也可以是真的,这就是考古,也是人类的历史。
但是,我们要强调的是,已经消亡的丹人不过是对人类的基因有贡献,而这与现在的民族与国家并无实质性的关联。有人打的一个比方很能恰如其分地说明这个问题——如果按照生命起源于海洋的说法,那么,人和鱼一定是有着共同“祖先”的,但是,显然不会有人抱起一条冰冷的鱼说:“哥们儿,咱是兄弟!”
这就是我们和丹人了,科学家与考古学家研究他们,不过是想找到人类起源过程中,族群分布更多、更复杂的细节而已,就这么简单。
相关报道
(注:本文根据近其有关丹人报道编辑整理,并参考了前期《化石重组丹尼索瓦人基因:唤醒“5万岁女孩”》《我们逝去的姐妹:丹尼索瓦人》《德科学家完成丹尼索瓦人基因组序列的测定》等报道和研究,图片来源与网络,感谢原作者)
人类“失散”多年的神秘表亲:丹尼索瓦人
考古发现新表亲
人类穿衣服、吃烹煮过的食物、住在楼房里,还有意识地去学习知识、研究各种问题、发明物品……在地球上,人类如此特别。但是几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可能并没多特别,因为附近就住着与他们做着类似事情的远亲尼安德特人、弗洛勒斯人等。这些亲戚已灭绝,化石和生活痕迹让我们知道他们曾经存在。就在我们以为已经找齐所有曾经一同生活在地球上的亲戚时,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个神秘的远方表亲留下的蛛丝马迹。
2008年,考古学家在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中南部的丹尼索瓦洞中,发掘出一小块指骨,据估计指骨已有7.62万年至5.16万年的历史。经过检测,指骨的主人竟然是一种前所未见的古人类。这种古人类被称为“丹尼索瓦人”。而他们最早在丹尼索瓦洞中生活的时间可能可以追溯到21.7万年前。这在考古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近年来,考古学家对丹尼索瓦人的研究,得出了不少让人意外的结论,比如我们的基因有一部分源自丹尼索瓦人,其中包括控制一些外表特征和某些疾病的基因。再比如,基因上分析显示,这种古人类的足迹曾经遍布欧亚大陆、澳大利亚、东南亚。而在发现丹尼索瓦人的指骨之前,考古学家竟然对这种古人类一无所知。不过,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已发现的与丹尼索瓦人相关的证据非常少,化石也仅有几块。所幸在新技术的帮助下,考古学家还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这位神秘表亲的窗。让我们来看看丹尼索瓦人是怎样的。
大扁脸没下巴的古人类
说起古人类,我们的脑海里可能会出现浑身长着浓密的毛发、低低的额头、浓眉、凸嘴……那么,丹尼索瓦人长什么样呢?
迄今为止,考古学家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块丹尼索瓦人遗骨碎片,其中含有DNA的更是少之又少。如何通过这些碎片复原丹尼索瓦人,考古学家也很苦恼。幸运的是,近几年来,研究古老遗骨的技术不断在进步,如今考古学家不用仅依赖于DNA,通过DNA甲基化现象也能推测出古人类的大概样貌。DNA甲基化是一种DNA化学修饰的形式,能够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前提下,控制基因的表达,从而改变遗传表现。
可以说,我们身体的特征,包括骨骼形态都与DNA甲基化有关。2014年,以色列的研究人员根据丹尼索瓦人遗骨的DNA构建了部分DNA甲基化图谱。之后,他们对比了丹尼索瓦人、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类的DNA甲基化图谱,发现丹尼索瓦人头骨部分有34处DNA甲基化与现代人和尼安德特人不同。通过对照现代人和尼安德特人的长相,再加上已经确认的丹尼索瓦人拥有巨大的臼齿这个特征,研究人员大致复原了丹尼索瓦人的脸——低额头、宽大扁平的脸、几乎没有下巴。
为了验证这个结果,研究人员还构建了尼安德特人和黑猩猩的甲基化图谱,并对比科学家已经掌握的这两种生物的脸部骨骼解剖结构数据。结果发现,在预测这两种生物的骨骼形态方面,大约85%的甲基化特征重建与解剖学特征吻合。
不过,这种方法也有缺点,那就是只能呈现生物体骨骼的大概情况,并不能得到精确数据,比如他们的手指长多少厘米、脸宽多少厘米等。因此要想知道尼索瓦人到底长什么样,还需等到更多骨骼化石的发现。
世界屋脊上的重要发现
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的第三极,那里海拔高、气温低,更重要的是,那里的氧气稀薄,但是夏尔巴人和生活在那里的藏族人却能轻松应对这样的环境,这得益于他们体内存在一些特殊的基因——帮助身体产生脂肪的基因tbx15和wars2,还有突变基因EPAS1。其中,EPAS1有助于控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数量。这对于长期生活在高原的人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如果长期通过增加系统中的血红蛋白来应对缺氧,那么人患上心脏疾病的风险就会增大。那么,为什么夏尔巴人和藏族人会携带EPAS1突变基因呢?
2014年,科学家发现,夏尔巴人和藏族人携带的tbx15和wars2,还有EPAS1突变基因竟然都来自丹尼索瓦人。但是当时唯一一个发现丹尼索瓦人的地点是在海拔仅有七八百米的丹尼索瓦洞,科学家们很纳闷,丹尼索瓦人为什么需要这些基因呢?夏尔巴人和藏族人怎么会与丹尼索瓦人扯上关系?
2019年,中国兰州大学的考古学家终于找到了一些线索。他们对一块来自甘肃省夏河县白石崖溶洞(海拔3250米)的下颌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这是一块人骨,并且它已经有大约16万年的历史,这将人类最早在青藏高原活动的时间提前了大约12万年!
那么,这块下颌骨的主人是什么人呢?御寒和抗低氧基因是不是他们传给夏尔巴人和藏族人的呢?原本考古学家们希望借助一贯的做法——从化石中提取DNA,来确认化石主人。然而,由于年代久远,其中的DNA没有保存下来。好在近些年来科学家们开发了新的考古手段——分析古蛋白质。
相比于DNA,化石中的古蛋白质留存的时间更长。而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化学结构最终由生物体DNA中特异的编码序列所决定,因此,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相同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可以判断物种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非常幸运的是,经过了十几万年,这块下颌骨化石上仍能提取出蛋白质。经过分析对比,考古学家发现,这块下颌骨的主人正是我们神秘的远亲丹尼索瓦人!这是考古学家第一次在丹尼索瓦洞之外的地方发现丹尼索瓦人的化石。
考古学家认为,丹尼索瓦人可能在青藏高原生活了很长时间,这使他们获得了适应青藏高原恶劣环境的突变基因,而在与夏尔巴人和藏族人祖先交往的过程中,他们把这些突变基因传给了夏尔巴人和藏族人。而这个发现也震惊了考古学界,因为它填补了丹尼索瓦人迁徙的历史,还改写了古人类在青藏高原活动和扩散的历史。
自闭的巧手工匠?
事实上,除了将适应高原环境的基因分享给现代人类之外,现代人类体内控制黝黑肤色、棕色头发和棕色眼睛的基因可能都源自丹尼索瓦人,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现代人类的自闭症基因可能也来自丹尼索瓦人。
丹尼索瓦人对美拉尼西亚人的基因组贡献很大,高达4%~6%。于是研究人员分析了现代美拉尼西亚人的基因组,寻找一种叫做拷贝数变异的东西,希望能通过这些基因线索来追溯丹尼索瓦人的状况。拷贝数变异能显示个体的某个完整基因的复制数与其他个体的不同,通过这些不同,可以推测出个体的一些特征。例如,与健康的人相比,患有亨廷顿舞蹈症的人IT15基因的一个特定编码区内的序列复制数异常增多。
经过分析,研究人员发现,在79%的美拉尼西亚人的基因组中,染色体16p11.2有多达38.3万个碱基对复制,这比其他地区的人多出了许多。而这种复制异常源自丹尼索瓦人基因组。那么,16p11.2拷贝数变异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原来,16p11.2位于与自闭症相关的基因组区域,16p11.2复制时的重复和缺失可能会引发自闭症。
那么,丹尼索瓦人患有自闭症吗?研究人员认为,在16p11.2复制异常的情况下,丹尼索瓦人可能与现代人类的自闭症患者相似,在语言、交流和社交方面有障碍。而这种基因的异常可能与他们曾经长期生活在高海拔、寒冷的极端封闭的环境中有关。
而鉴于部分自闭症患者在某些方面表现出“超能力”,比如绘画上的天赋、超强的记忆力等,也有人提出,丹尼索瓦人是否也有类似的“超能力”?考古学家似乎还真找到了一些证据。
在俄罗斯的丹尼索瓦洞中,考古学家发现,在4.5万年前,即最后一批西伯利亚丹尼索瓦人消失之前,他们经历了一次技术快速发展的时期。其中,在洞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展现复杂的钻孔、雕刻和抛光技术的手镯;还发现了用来缝制东西的精致的骨针;与现代的哨子和长笛形状相似的乐器;小巧的石质刀片;用鸵鸟蛋壳制成的管状珠子;等等。并且其中一些技术还属于首创,比如用蛋壳来制作珠子、用石片来制作小型刀片的技术。据研究,这些技术是从丹尼索瓦洞传播到欧洲和亚洲西南部,向东传播到中国北部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这可能说明丹尼索瓦人擅长发明创造,或许这正是16p11.2拷贝异常送给他们的礼物。
关于丹尼索瓦人,我们了解得还非常少,这个曾经与我们的祖先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古人类到底是什么样的,还需要更多的考古发现和开创性研究来解答。而通过对丹尼索瓦人的研究,或许我们也能找到治疗自闭症,或者其他与丹尼索瓦人基因相关的疾病的方法。
相关问答
汉族有丹尼索瓦人的基因吗?
据科学研究,汉族人中大约有0.1%-0.5%的人口拥有丹尼索瓦人的基因。丹尼索瓦人是一种早期人类,生活在东亚和南亚地区,与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类存在一定的遗传关...
丹尼索瓦人和智人分离时间?
100万年前至80万年前,丹尼索瓦人、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的祖先分离;77万年前至55万年前,尼安德特人与现代人的祖先分离;47万年前至38万年前,尼安德特人和丹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