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幅巴洛克及洛可可时期世界名画解读
巴洛克与洛可可是17―18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两种艺术风格,巴洛克发源于意大利,以其热情奔放、运动强烈、装饰华丽而自成一体,与上期我们新先聚品介绍的文艺复兴美术的庄重典雅相区别。到了18世纪,轻快、秀气、纤细典雅的洛可可风格成了全欧洲的主流。它一方面不免浮华做作,但另一方面却以法国式的轻快优雅使画面完全摆脱了宗教的题材,着重于表见人与人之间的爱,与巴洛克的宗教主题又大有不同。
追寻两者的命名的含义,我们可以发现,开始他们都被贬低,被认为是一种堕落瓦解的艺术,直到后来,才对他们有了一个较为公正的评价。究竟是怎么样的艺术,引起了如此大的非议,他们两者之间又有怎样的异同,在接下的时间里,就请跟随我们新先聚品继续世界名画赏析之旅吧。
1.基督在以马忤斯的晚餐——“酒窖光线画法”的运用,稳定的构图技巧。 《基督在以马忤斯的晚餐》卡拉瓦乔
1601 年
现收藏于伦敦国立画廊
画面描述了一个基督教故事:门徒们正在谈论耶稣被害的事情,这时,一个一直坐在旁边的陌生人开口了,他将先知们的预示和耶稣死后显示的神迹讲给他们听,并与大家共进晚餐。这时大家才惊奇地发现这个人就是基督耶稣,他已经复活了。
画面中的主体被置于黑暗之中,用一束很强烈的光线将耶稣和门徒们突出出来,独创地使用了酒窖光线画法,此外构图也十分巧妙,以耶稣为中心构造出两组“三角构图”,这两者的相得益彰最终使画面稳重、紧凑、富有立体感,深度空间也非常明显。
除了在绘画技巧上有所突破以外,这幅画与之前宗教画最大的不同是卡拉瓦乔让一些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入画,一改过去衣衫华丽、人物端正的惯有形象。在这幅画上,门徒们衣衫褴褛,水果也不新鲜,画家未对画面做任何美化,坚持用最真实的视角去反映自己感同身受的社会,这种具有开拓意义的独创精神正是他的伟大之处。
2.劫夺留西帕斯的女儿——鲁本斯最富盛名的一幅画
《劫夺留西帕斯的女儿》
鲁本斯
1616~1618 年
现收藏于慕尼黑古典绘画陈列馆
《劫夺留西帕斯的女儿》的内容取材于希腊神话。描绘的是众神之王宙斯与丽达所生的孪生儿子,趁着蒙蒙晨曦,正准备将迈锡尼王留西帕斯的两个孪生女儿抢劫走的瞬间。不管是强健有力的人物造型,还是极有动感的形式以及鲜明、饱满的色彩都体现出了鲜明的巴洛克艺术风格。
我们今天无法得知鲁本斯为什么要创作这样一张画,可如果对比一下文艺复兴早期波提切利的《春》或者《维纳斯的诞生》,至少可以发现,希腊题材本身的意义对于画家来说已不再重要了,作品中也不再有那么多象征性的隐喻,他所注意的是肉体与马匹之间的色调对比,关心的是人仰马翻般的激烈的场面。
如果你觉得这样的场面过于野蛮或暴戾的话,那么就看看画面左侧的小天使吧,爱神的出现使这次抢劫看上去更像是一场受本能驱使的游戏。实际上在希腊神话中这对兄弟是两个英雄,不是掠夺妇女的强盗,而这两姐妹也不是暴力下的牺牲品,他们只是在神灵的引导下成就姻缘。
3.忏悔的抹大拉的玛丽亚——简单集中的构图,明暗光线的对比处理,单纯中的深刻寓意。
《忏悔的抹大拉的玛丽亚》
拉图尔
1635 年
现收藏于华盛顿国家美术画廊
巴洛克时期画家似乎对光线的处理特别感兴趣,从卡拉瓦乔创造的“酒窖光线法”开始,很多画家都希望在这摇曳的光影中寻找出某种永恒的东西。拉图尔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在烛光的方寸之间描绘着自己的天地,把光和影处理得圆满而神秘,形成简洁的绘画风格,于简单中见真知。
《忏悔的抹大拉的玛丽亚》就是一幅这样的“夜间画”,在夜深人静的晚上,抹大拉的玛丽亚坐在烛光下为自己的过去深深忏悔,传说她原先是一个妓女,过着放荡淫逸的生活,后来在基督的感召下,痛改前非,成为了基督的忠实门徒。
画中的头盖骨代表肉体的生命终究化为白骨,暗示了死亡的必然。燃烧的灯火代表基督的灵光和温暖引导人们灵魂的方向,无边的黑暗是污浊和混沌尘世的象征。玛丽亚明晰、沉静的反省,为世人树立了忏悔的榜样,也是画家内心庄重的宗教情结和强烈自省信念的深刻反映。
4.夜巡——画家付出惨重代价的一幅作品,折射出了艺术与世俗需求之间的矛盾和无奈。
《夜巡》
伦勃朗
1642 年
现收藏于阿姆斯特丹霍兰国立博物馆
画面采取的是近舞台剧的形式,主要人物以两个队长为主,还有一个夹杂在人群中惊慌失措的小女孩,其他人物则被放置在了不同的空间层面上,有先后主次之别,通过独特的构图和色彩及明暗的处理,塑造出了一种紧张、神秘的队伍出行氛围,不同以往巴洛克艺术中那种讲究排场的法则,而更多地关注人物的内心活动。还有其实这幅画并非描绘夜间的景象,而是描绘白日的场景,但因表面清漆的氧化等因素,形成了今日阴暗的面目。
这幅画背后的传奇故事一样发人深思。这幅画是当时阿姆斯特丹的射击手公会向画家订做的一幅集体肖像画。据说当时的每一个军官都拿出了100个荷兰盾,希望画家能把他们按照各自的身份和军阶都正面画在画上,集中放在一个层面上。可是画家彻底打破了这种平衡,导致双方争执不下,闹成僵局,最后诉诸法律,画家败诉,名誉扫地。虽然他的后世生活极端艰辛,可是他为绘画艺术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历史是不会忘记的。
5.宫娥——真实的人物记录,西班牙宫廷生活的“剧照”
《宫娥》
委拉斯贵支
1656 年
现收藏于马德里普拉多美术馆
这是委拉斯贵支晚期的一件重要作品,描绘了宫廷里的日常生活。小公主玛格丽特被描绘得既庄严又具有掩盖不住的稚气,画面的右边立着一个大画架,画家本人正在一丝不苟、专心作画,可谓是“画中有画”。这种自问自答的方式增强了我们的欣赏趣味,也启发了我们更多的想象空间。“文章贵曲”,其实作画也是,这一耐人寻味的点睛之笔,无疑为图画增色不少。
这幅画另一大亮点是极为成功地运用了透视法,大厅交成直角的两堵墙,以站在石阶上的宫廷侍卫为投影点,而从门外投进来的光线又很好地衬托和强调了这一点,达到了令人诧异的立体感和真实度。可以说从后门投射进来的光线以及挡住光线的后门,在衬托大厅纵深度这一点上是极为关键和重要的。
作家的人道主义情怀也值得人尊重,他既为宫廷的王公贵族作画,也为那些出身低微的平民。也许正是这种身居高位,仍能平民心怀的心胸以及献身艺术的主体意识,才成就了他独树一帜的绘画技能。
6.倒牛奶的女人——于平凡朴实中捕捉到的崇高和美丽
《倒牛奶的女人》
维米尔
1656~1661 年
现收藏于霍兰国立博物馆
巴洛克时期的荷兰,出现了一批以描绘静物、风景和风俗为主的画家。他们不再专注宏大和高贵的题材,而是把生活中一些琐屑的场景定格在画布上,让我们体会到了一种平凡的美丽。维米尔的《倒牛奶的女人》就是这样一幅画。
这里的一切摆设都是那么平淡无奇,而画面的逼真,仿佛让我们回到了那个清晨,看到了这倒牛奶的一幕。整个画面统一在清馨静谧的氛围中,妇人倒着的牛奶似乎永远都在流着,人被一种淡泊平静的东西感动,灵魂在不自觉中得到了净化。
画家有着敏锐和精细的观察力,运笔细腻,曾有人对画中面包上的颗粒光泽进行过研究,想搞明白画家是怎么描绘得如此逼真的,原来维米尔先把面包的黄色颜料涂得很厚,然后又在颜料上涂上一层调色油,让它们的光泽渗透到凹凸不平的缝隙里,最后又利用他拿手的高光手法,在面包上点出一些白色和黄色的小圆点,“于细微处见精神”让我们看到的面包就像刚刚烘烤出来的一样。
7.舟发西苔岛——画面中充满幻想、浪漫、欢愉的爱情岛,成为了美丽爱情的代名词
《舟发西苔岛》
华多
1717 年
先收藏于巴黎卢浮宫
上面六幅画作为大家解读了巴洛克时期的世界名画,接下要介绍的这位作家的作品,为同时代的洛可可画家提供了范本,为洛可可绘画艺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是前期洛可可艺术的著名代表性画作。
画面描绘了一群贵族男女,正从无忧无虑的爱情乐园西苔岛愉快归去的情景。西苔岛是希腊神话中爱神和诗神游玩的美丽岛屿,实际上也是当时贵族和富裕阶层梦寐以求的自由爱情和尽情享乐的精神乐园的象征。
既然那是个行乐的天地,画家就以蔚蓝色大海为背景,远望烟波浩渺,使人展开渴求这种环境的幻想翅膀。整个画面被虚无缥缈的景物笼罩着,让人感觉到这确实是一个远离尘世的神仙所在。使这发舟离开西苔岛的场景充满了缠绵悱恻的难舍情怀、离别之意。画中人物形象虽然比例很小,但都栩栩如生,形态各异,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各自离别的心情和想法。
8.吸烟者的箱子——一幅“只需要保持自然给我们的眼睛”就能够好好欣赏的画作
《吸烟者的箱子》
夏尔丹
1737 年
现收藏于巴黎卢浮宫
《吸烟者的箱子》是夏尔丹著名的静物画之一。画面上一个正面打开的吸烟箱子静静地放在桌子上,箱子的里面是各种吸烟的用具。用暗红色的油漆漆刷过的箱子外面,看上去已经斑斑驳驳了,可以想到吸烟者的烟龄也是很长的了。
画面的构图极为严谨讲究。箱子是打开斜着摆放的,从而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最大的观赏视角。一根斜着摆放的烟斗划破了过于严整的空间布局,给画面增添了几分生动的乐趣,白色的罐子与桌子的平台相互垂直,构成画面主要的对立构架,左侧打开的箱子盖上的红色左边条,呼应了作为主体的白色罐子,使之不显得孤立。而箱子盖的上边条则与平台这条很长的水平线相呼应。
整张作品被一种静谧的气氛所笼罩,觉得它朴实无华,真实无暇,狄德罗给予了夏尔丹画作评价很是到位“读别人的画,我们需要一双训练过的眼睛,看夏尔丹的画,我们只需保持自然给我们的眼睛,好好地使用它就够了。”
9.蓬巴杜夫人——被称为“洛可可母亲”的路易十五情妇蓬巴杜夫人的著名肖像画
《蓬巴杜夫人》
弗朗索瓦·布歇
1756 年
现收藏于爱丁堡苏格兰国立美术馆
作为一个宫廷画家,布歇的一生都受着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情妇、巴黎风流才女蓬巴杜夫人的控制,她的喜好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当时宫廷艺术的趣味和流行趋势。同时,她也是洛可可艺术的直接推动着和“保护人”,被称为“洛可可母亲”。
在这幅作品中,布歇把洛可可风格发挥到了极点。他把蓬巴杜夫人当作花来描绘,她年轻美貌,着华丽盛装,斜坐在雕像和花丛前,体态娇弱,洛可可宫廷艺术追求的正是这种“优雅、美丽、柔和、娇媚和享乐”的效果。
但他也同样遭到了当时学者阶层的强烈抨击,被认为表面浮华,没有深度内涵等等。不过从现在的眼光看,布歇的作品中对色彩的运用、人物的刻画、想象力的发挥以及突出的装饰效果等方面都体现出独到之处,在法国的绘画史上,也占据了一定的地位。
10.秋千——富有动感的构图,美丽无比的环境,滑稽的画面情节。
《秋千》
弗拉戈纳尔
1766 年
现收藏于伦敦华莱士收藏馆
作品描绘的是一对贵族夫妇在茂密的丛林中游玩戏耍。年轻的贵妇人正在荡秋千,在她身后的树丛中,那位老男人就是她的丈夫,少妇眼光中充满挑逗,她故意把鞋踢进树林中,这二人瞒过少妇的丈夫正在嬉戏调情,而她的丈夫还被蒙在鼓里。据说,画面上的这个年轻男子就是订画者,一个著名的银行家。他订做这幅画,是有意炫耀自己的这段“爱情”经历的。作品趣味虽然轻佻俗艳,却很符合当时贵族的口味,无论题材与形式,都体现了典型的洛可可风格。
虽然这幅画的格调总的来说是极其低俗的。与他的老师布歇一样,弗拉戈纳尔画过很多这种题材的作品。并且从内容与形式看,弗拉戈纳尔的作品更趋于媚骨和低俗,有些方面几乎还显出色情描绘的成分。这些作品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贵族的艺术趣味,也反映出了当时贵族生活的放荡淫逸。不过,当我们不用道德的标尺,而是用艺术的角度来衡量他的作品,会发现他在用色、构图、人物的刻画等方面确实很有天分。
(艺术新青年微信公众号:yishuxinqingnian)
巴洛克艺术 凡·戴克作品欣赏(高清)
安东尼·凡·戴克
Sir Anthony van Dyck
1599-1641
比利时弗拉芒族画家。是英国国王查理一世时期的英国宫廷首席画家,查理一世及其皇族的许多著名画像都是由凡·戴克创作的,他的画像那种轻松高贵的风格,影响了英国肖像画将近150年。他还创作了许多圣经故事和神话题材的作品,并且改革了水彩画和蚀刻版画的技法。
1599年3月22日生于安特卫普,1641年12月9日卒于英国伦敦。早年从师当地老H.van巴伦学画 ,1618年取得画师称号,后为P.P.鲁本斯充当助手,《西勒诺斯醉酒》《参孙与大利拉》等是此时期的作品。1620年以后赴意大利,成为红衣主教和许多名人的座上客,为权贵们所作的肖像画,多取纪念碑式构图。1627年又回到安特卫普,为一些礼拜堂作画,代表作《圣奥古斯丁的心醉神迷》等,为典型的巴洛克风格。
这时期他还以佛兰德斯传统半身肖像画程式,画了许多诸如《安娜·瓦克》(藏海牙莫里斯宫皇家美术陈列馆)那样写实生动的人物画。自1632年起定居伦敦,由于他卓越的艺术成就,曾被授予爵士称号。在英国画的许多肖像画技巧熟练,风格潇洒,最出名的是《穿猎装的查理一世》(藏卢浮宫博物馆)。
李铁夫 / 徐悲鸿 / 刘海粟 / 颜文樑 / 吴大羽 / 吴作人 / 杨秋人 / 董希文 / 卫天霖 / 关良 / 艾中信 / 潘玉良 / 关紫兰 / 吕斯百 / 林风眠 / 杨鸣山 / 庞薰琹 / 丘堤 / 冯法祀 / 吴冠中 / 罗工柳 / 苏天赐 / 靳之林 / 陈钧德 / 苏高礼 / 阿布都克里木·纳斯尔丁 / 袁运甫 / 戴泽 / 魏传义 / 谌北新 / 任梦璋 / 詹建俊 / 夏葆元 / 毛岱宗 / 杨松林 / 刘秉江 / 宋惠民 / 路璋 / 买买提·艾依提 / 文国璋 / 全山石 / 鄂圭俊 / 张京生 / 沈行工 / 杨飞云 / 田克盛 / 翁凯旋 / 章晓明 / 卓然木·雅森 / 冷军 / 任传文 / 涂志伟 / 杨参军 / 何红舟 / 焦小健 / 白羽平 / 忻东旺 / 赵开坤 / 闫平 / 王克举 / 陈和西 / 庞茂琨 / 丁一林 / 刘小东 / 管朴学 / 赵培智 / 王辉 / 崔国强 / 袁文彬 / 杜建奇 / 王彦文 / 王嵬 / 童雁汝南 / 刘文星 / 杨继锋 / 吴建陵 / 金凡 / 黄晓岩
毛焰 / 黄菁 / 宋克 / 蔡锦 / 张立平 / 秦烨
格哈德·里希特 / 安塞姆·基弗 / 巴尔蒂斯 / 白发一雄 / 东山魁夷 / 德库宁 / 蒙德里安 / 夏加尔 / 维米尔 / 马克·罗斯科 / 朱德群 / 威廉·阿道夫·布格罗 / 安格尔 / 安德斯·佐恩 / 威廉·麦格雷戈·帕克斯顿 / 梅尔尼科夫 / 保罗·西涅克 / 克劳德·莫奈 / 丹尼尔·加伯 / 列维坦 / 希施金 / 迪迪埃·洛伦索 / 布歇 / 托马斯·桑切斯 / 达利 / 弗洛伊德 / 诺曼·洛克威尔 / 丢勒 / 高更
【版权声明】
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投稿咨询
收藏咨询
13522454081(微信同号)
投稿邮箱
art579@163.com
欧洲十七世纪巴洛克绘画艺术二十二幅传世经典绘画作品赏析(上)
欧洲十七世纪巴洛克绘画艺术二十二幅传世经典绘画作品赏析(上)
艺术就是个“悟到”的过程。一个人将自己喜爱的东西,用文学、绘画、音乐、舞蹈、雕塑、建筑、戏剧与电影等形式述说出一个故事,表述出对于美的感动,同时获得大众的喜爱。
梦想成真的前提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俗语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高人点步,高人点步不如一朝顿悟。”
——题记
17世纪的西方绘画又开创了一个生气勃勃的新局面。以意大利、德兰德斯、荷兰、西班牙和法国为代表。一般可分为三大类型:一.巴洛克:强烈的动势、戏剧性、光影对比及空间幻觉等特点;二.古典主义和学院派:古典主义强调理性、形式和类型的表现,忽视艺术家的灵性、感性与情趣的表达;三.写实主义:拒绝遵循古典艺术的规范以及“理想美”,也不愿意对自然进行美化,即忠实地描绘自然。
巴洛克艺术是指(16世纪)后期开始在欧洲流行的一种艺术形式,巴洛克艺术的特点是追求激情和运动感的表现,强调华丽绚烂的装饰性。这一风格体现在绘画、雕塑和建筑等各个美术门类中。
巴洛克美术的突出代表为弗兰德的鲁本斯和荷兰的伦勃朗。鲁本斯所在的佛兰德(尼德兰南部)当时仍处在西班牙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势力的控制之下,宫廷贵族、富商和耶穌会对艺术的要求具有富丽堂皇的装饰风格,而伦勃朗所在的尼德兰北部地区,经过80年的独立战争于1581年宣布独立为荷兰,画家也摆脱了对宫廷贵族和天主教会的依附,描绘题材丰富多彩。两个不同地区的社会环境,造就风格不一的法兰德和荷兰巴洛克艺术。另外,意大利的卡拉瓦乔、科尔托纳、西班牙的维拉斯奎兹,荷兰的哈尔斯、维米尔,法兰德的范戴克,法国画家普桑、拉突尔、洛兰和勒布伦等画家群,共同构建起灿烂的巴洛克美术。
古典主义画派是文艺复兴后,17世纪的法国开始出现的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艺术为旗号的画派。以普桑代表的崇尚永恒和自然理性的古典主义。
现实主义艺术: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与样式主义艺术和学院派艺术相对立的是现实主义艺术。这一时期现实主义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卡拉瓦乔。卡拉瓦乔主义影响了整个欧洲,把现实主义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具有鲜明民主主义思想色彩的卡拉瓦乔艺术的产生,正是与当时意大利的动荡时代有关。16至17世纪,意大利人民的起义斗争连续不断,这种斗争也影响了一些出身于下层的艺术家。他们的苦闷和反抗的情绪必然会反映在他们的艺术作品之中。某些资产阶级的艺术史家把卡拉瓦乔看成是一个奇怪的人物。其实,他正像在这个时代产生的布鲁诺、伽利略、康帕内拉这些人物一样,都是历史的必然。
西方世界十七世纪绘画艺术主要作品有:《宙斯与赫拉》《酒神》《丘比特的胜利》《诱拐海伦》《圣杰罗拉莫的礼拜》《掠夺萨宾女子》《掠夺琉西波斯的女儿们》《土与水》《披上毛皮的叶瑞茹·芙尔曼》《银河的起源》《苏姗娜·芙尔曼肖像》《苏珊娜与长老们》《年轻女子像》《醉酒的希勒努斯》《有奶酪的宴席》《吉卜赛女郎》《女人与猴子》《牙医》《达娜厄》《萨斯基亚扮作的花神》《浴女》《金盔的男子》等。
下面我们来欣赏意大利17世纪著名学院派画家安尼巴莱·卡拉齐的绘画作品
安尼巴莱·卡拉齐(1560~1609)是意大利17世纪著名学院派画家、西方学院派古典艺术的倡导者。他的两个兄弟也是画家,人们称之为“卡拉齐三兄弟”,而他是其中最驰名的一位。他既能作大型壁画,也作祭坛画、架上画,尤其擅长人物和风景。
欧洲17世纪著名学院派画家安尼巴莱·卡拉齐《宙斯与赫拉》赏析
意大利 卡拉齐《宙斯与赫拉》此画取材于希腊神话。宙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之王,他出生后威力无比,取代了其父称王,娶了姐姐赫拉并封其为天后,掌管婚姻和生育。此画用古典主义手法来创作,体现了画家所提倡的学习古典及文艺复兴的原则。此画面中宙斯与赫拉被处理成一对热恋中的情侣。裸体的赫拉来到了宙斯的床头,含情脉脉。
躺在床上的宙斯把右手搭在赫拉的肩上,左手抱着她的大腿,两眼凝视着,似乎要把天后拥抱在怀中。宙斯身材魁梧,天后纤细窈窕,体现了画家深厚卓绝的写实功夫和素描技法。
下面我们来欣赏意大利17世纪著名创造性的画家梅里西·达·卡拉瓦乔的绘画作品
梅里西·达·卡拉瓦乔(1573~1610)生于意大利的伦巴第,是一位具有创造性的画家。他从现实中选取人物,把深刻的生活特征灌注到传统的宗教题材中去,使宗教题材平民化。他抛弃了绘画中的一些“崇高风格”、装饰因素和理想化,以其明确率真“粗野的风俗画”宣告了现实主义的到来。
在绘画中,他运用了一种强烈的明暗对比法,即通过光使画中的主要人物突现出来,其余部分淡化在阴影之中,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卡拉瓦乔在17世纪初就成为一名很有影响的画家,有不少忠实的模仿者和继承者,对整个欧洲绘画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意大利17世纪著名创造性的画家梅里西·达·卡拉瓦乔《酒神》赏析
意大利 卡拉瓦乔《酒神》此画描写一位体态丰腴的青年酒神,头戴花冠,手持酒杯,一手拿彩绦,捂在胸口。没精打采的样子显示出一种做作的姿势。罗马神话中的酒神巴库斯本是个肌肉健壮、性格外露的倜傥青年,但在这幅画上只裸露半身,神态倦怠,虽斜视画外,却又若有所思。
只有手上的酒杯提示着这是一个酒神。酒神前的静物,一篮水果被画得与肖像同样清晰。尽管油画笔法是严谨的,用色也精到,但仍给人一种没有内在气质的乏味感。
意大利17世纪著名创造性的画家梅里西·达·卡拉瓦乔《丘比特的胜利》赏析
意大利 卡拉瓦乔《丘比特的胜利》此幅作品是画家应资助者意大利贵族休斯迪尼亚尼侯爵的委托而创作的。画面运用很强的光把丘比特突出出来,使小男孩的形体显得极为真实。他除了身上的一对翅膀,实质上就是一个普通的意大利顽皮少年的形象。特殊的明暗光影法把多余的东西隐进阴影之中,使构图变得简洁、单纯。这种强调明暗对比的画法,是卡拉瓦乔对油画的发展做出的独到贡献。
在爱神丘比特站立的地方,被践踏的乐器,科学,战争,和政府,说明维吉尔的行为:“爱能征服一切,让我们屈服于爱!”这幅画是巨大的成功,鼓舞当代艺术作品,包括沿用同一主题的诗歌和警句。
下面我们来欣赏意大利17世纪波伦亚画派著名的画家圭多·雷尼的绘画作品
圭多·雷尼(1575~1642)是意大利波伦亚画派著名的画家,最早师从佛兰德斯的卡尔瓦特。1600年,他来到罗马,被卡拉奇兄弟的艺术所吸引,不久,形成了自己独立的风格。1619年在卢多维科·卡拉奇逝世后他就任波伦亚学院的院长,成为17世纪意大利学院派绘画最著名的代表之一。他的作品表现出高超的素描与构图技巧,但其艺术思想却丧失了深刻性而具有矫揉造作的理想化与表面化的特点。
意大利17世纪波伦亚画派著名的画家圭多·雷尼《诱拐海伦》赏析
意大利 雷尼《诱拐海伦》这是一幅笔法精妙,具有明显舞台效果的作品,观者似乎可以听到以古典史诗为内容的巴洛克歌剧音乐。人物的节奏适度,使欣赏者有足够的时间去品味每一个细节。画中所有的人物都展示出特殊的、高贵的美,甚至用皮带牵着小猴子的少年也不例外。右边可爱的小丘比特与众不同,他向观众投来会意的眼神。然而,迷人的海伦,主要呈现于其他人物形象和谐的对比之中。蔚蓝色的天空,使画面显得异常明亮,人物动作带有明显的古典主义特点。
下面我们来欣赏意大利17世纪素描画家多梅尼基诺的绘画作品
多梅尼基诺(1581~1641)原名多米尼科·撒姆皮耶里,是一个极为严谨的素描画家,他利用古典的、被理想化了的牧歌式的手法描绘了杰出的风景作品。同时,在纪念性壁画上也有很大的成就。他曾作为阿尔尼巴的助手绘制了法尔内塞宫殿的壁画。
意大利17世纪素描画家多梅尼基诺《圣杰罗拉莫的礼拜》赏析
意大利 多梅尼基诺《圣杰罗拉莫的礼拜》此画描绘基督教四教父之一的圣杰罗拉莫领他最后一次圣餐的情景。人物衰弱的身体是他荒野苦行生活的证明。他身边的狮子是他传统的标志之一。画家精心地把构图布置成一种大胆强调的形式,敞开的拱门把观者的视线引向远方。
下面我们来欣赏意大利17世纪罗马巴洛克时代画家德皮罗·科尔托纳的绘画作品
德皮罗·科尔托纳(1596~1669)是罗马巴洛克时代的伟大建筑师,也是富于想像的画家。他以最辉煌、最奢华的风格代表了17世纪欧洲最夸张、最舞台化的绘画流派。他的艺术活动极其丰富,无论是创作祭台装饰画或王公达贵的收藏品,还是创作宗教或非宗教壁画,他从不放过一丝灵感,总是将其发挥到极点,从而成为17世纪一位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家。
他以艾米利亚画家的高雅的古典主义为基点,选择神话或文学内容为题材,绘制内容更加丰富,色彩更加鲜艳,画面更具有动感,并在其中加入了非常活跃的成分。
意大利17世纪罗马巴洛克时代画家德皮罗·科尔托纳《掠夺萨宾女子》赏析
意大利 科尔托纳《掠夺萨宾女子》此画中,画家在古典主义的基础上,又加入了舞台艺术式的、动态的表现方法。人物处于动态之中,做着各种明显的动作,身体夸张地扭曲着。画家与贝尔尼尼在艺术风格上有明显的联系,画中的人物动作很容易使人联想起贝尔尼尼的雕塑作品。
下面我们来欣赏德国17世纪佛兰德斯著名的巴洛克风格画家彼得·保罗·鲁本斯的绘画作品
彼得·保罗·鲁本斯(1577~1640)是佛兰德斯著名的巴洛克风格画家。他生于德国的锡根,卒于安特卫普。他少年时就精通德语、拉丁语、法语、佛兰德斯语,曾当过一位伯爵夫人的侍童。早期的油画创作受矫饰主义和古典画风的影响,后来逐渐运用色调的对比、流动的线条、强烈的明暗来突出画面的运动感,形成一种华丽的巴洛克风格。他擅长绘制宗教、神话、历史、风俗、肖像及风景画,是17世纪西方成就最大的画家之一。
德国17世纪佛兰德斯著名的巴洛克风格画家彼得·保罗·鲁本斯《掠夺琉西波斯的女儿们》赏析
佛兰德斯 鲁本斯《掠夺琉西波斯的女儿们》是鲁本斯最为出色的杰作之一。此画取材希腊神话,即众神之主宙斯与丽达所生的一对孪生子劫夺迈锡尼国王两个女儿的故事。图中四人两马正反缠结而上,高抬的马蹄与紧张的肢体饱含着遒劲的动力,给人以腾空欲起的上升感。瑰丽的女人体与黝黑强健的男人体形成鲜明的对照。
人物的姿态和手势的夸张、明暗的变化、色块的对比、轮廓上的许多曲线,都被统一在一个总的运动节奏里,犹如音乐旋律的变化和发展。画家有意识地降低地平线,使这组人物展现在地平线上,加强了画面的气势。画家通过对人体运动和对爱情追逐的描绘,表现了他对生命力的热爱。
德国17世纪佛兰德斯著名的巴洛克风格画家彼得·保罗·鲁本斯《土与水》赏析
佛兰德斯 鲁本斯《土与水》此画又名《斯卡蒂斯河神与安特卫普》。以绘画形式来表现安特卫普市与斯卡蒂斯河的关系,是佛兰德斯画家中的常见题材。也有人曾解释此画是大地女神与海王的结合。但无论怎样,都是在表现佛兰德斯地区与河海的不可分割。
画中的人体丰满健康,少了鲁本斯惯有的肉感与狂热。金字塔形的构图以及平和的色彩在柔和的光线下,显示出诗一般的意境,这种内敛而略带朦胧感的风格在鲁本斯的作品中较为少见。
德国17世纪佛兰德斯著名的巴洛克风格画家彼得·保罗·鲁本斯《披上毛皮的叶瑞茹·芙尔曼》赏析
佛兰德斯 鲁本斯《披上毛皮的叶瑞茹·芙尔曼》此画是画家为其第二个妻子所作的寓意肖像画。画面上,以幽暗的背景衬托出鲜亮的人物造型,芙尔曼侧身站在浴池边,肉体红润、饱满而极富弹性。画家细腻刻画了爱妻天真烂漫的面部表情,精心地点缀了美丽的卷发和首饰。
在人体处理上,他强调刻画了边缘线和富于表现力的阴影,以此塑造出人体的体积感。黑色的毛皮遮盖住臀部,不仅与体表的高明度形成对比,也更具神秘性。画家将其全部的情感和激情倾注在对乳房的表现上,故此超越了一般的趣味性,使这幅画像令人感到了一股生命的暖流,充满勃勃生机。
德国17世纪佛兰德斯著名的巴洛克风格画家彼得·保罗·鲁本斯《银河的起源》赏析
佛兰德斯 鲁本斯《银河的起源》此画取材于希腊神话,描绘了赫拉用她神圣的乳汁哺喂海格立斯,喷出的乳液形成银河的传说,也是画家晚年的又一杰作。画中天后赫拉体态健美壮实,美丽动人,充满人体的妩媚优雅。周围的风景描绘得细致而又壮丽,那透出光亮的滚滚浓云和左右明暗的色彩对比,都好像在宁静中孕育着骚动。画面一方面打破了单纯的横向结构,一方面又呈现出不稳定感。
德国17世纪佛兰德斯著名的巴洛克风格画家彼得·保罗·鲁本斯《苏姗娜·芙尔曼肖像》赏析
佛兰德斯 鲁本斯《苏姗娜·芙尔曼肖像》这是一幅鲁本斯的油画杰作,也是17世纪最神秘的肖像画之一。这幅肖像是用丰富而生动的色彩笔触来描绘的,线条十分流畅。在这里画家还刻画了形象的性格特征:她的眼神流露出一种乐观幸福的样子,构图严谨,色彩对比强烈,华丽的服饰显示了她的贵族身份。画中少女可能是鲁本斯第二个夫人的妹妹苏珊娜·芙尔曼。
下面我们来欣赏17世纪安特卫普画家雅各布·约尔丹斯绘画作品
雅各布·约尔丹斯(1593~1678)生于安特卫普,曾从诺尔特学画。1615年获得圣路加公会画师称号,1612年成为该公会会长。约尔丹斯在画风上受到鲁本斯和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的影响。他画过许多反映佛兰德斯农民和城市平民日常生活的油画,也画宗教神话题材和肖像画,所有这些作品几乎都带有风俗画的特征。画中的人物形象大都体格健壮,情绪乐观。画面明暗对比强烈,色彩鲜艳而饱和,笔法奔放。
17世纪安特卫普佛兰德斯著名画家雅各布·约尔丹斯《苏珊娜与长老们》赏析
佛兰德斯 约尔丹斯《苏珊娜与长老们》此画取材于《圣经》故事。画中的苏珊娜双手紧护胸部,表情恐惧,从头部到弯曲的手臂和腿部形成S型的体势,紧张而扭曲。长老们逼视的眼光与动态,小狗在吠叫,更使整个画面的气氛动荡不安。构图以对角线形式,从两位长老的头、苏珊娜的头一直延伸到她的左脚尖,形成一条主要的线。孔雀斜横的姿态,加强了构图的运动感,暗示着情节所潜藏的矛盾和冲突。
下面我们来欣赏17世纪杰出的佛兰德斯画家安东尼·凡·代克绘画作品
安东尼·凡·代克(1599~1641)是杰出的佛兰德斯画家,曾经是鲁本斯的主要助手,早期绘画承袭鲁本斯的风格,以现实主义的传统和奔放的笔法描绘肖像或人体。后期的绘画以抒情和优雅为特点,追求表面的效果与动作,具有戏剧色彩。
17世纪佛兰德斯著名画家安东尼·凡·代克《年轻女子像》赏析
佛兰德斯凡·代克《年轻女子像》布上油画,纵49×横45.7厘米,维也纳艺术史美术馆藏。凡·代克的绘画艺术才能最全面和最彻底的反映在他的肖像画创作方面。他画的女肖像中,常带有一种脆弱的几乎是病态的美,这幅画便是一个佐证。画中一位少女正抬头仰望着天空,仿佛在默默地祈祷。人物形象充满生机及动感,特别是她那卷曲的长发,刻画得异常生动。画家笔法粗犷而奔放,色彩与光的结合十分自然,使画呈现出淡淡的忧伤之感。
17世纪佛兰德斯著名画家安东尼·凡·代克《醉酒的希勒努斯》赏析
佛兰德斯凡·代克《醉酒的希勒努斯》布上油画,纵107×横90.5厘米,德累斯顿国家美术馆藏。据说希勒努斯是森林之神,是酒神巴库斯的老师。这个题材鲁本斯也曾画过。画中酒醉的希勒努斯被宁芙(山林女神)及其他几个狂欢者簇拥着,似正在林中行进。人物形象充满生机及动感,尤其希勒努斯肥胖臃肿的身材以及肚腹形成的下坠感都刻画得异常生动。此画保留了鲁本斯那种特有的粗犷风格,甚至笔触更为狂放,这与画家以后所形成的“文雅秀美”的风格有很大不同。
下面我们来欣赏17世纪荷兰杰出的静物画家弗洛里斯·凡·迪克绘画作品
弗洛里斯·凡·迪克(1575~1651)是17世纪荷兰杰出的静物画家,出生于海牙。他的作品秉承了佛兰德斯和荷兰画派的传统。手法细腻,精湛而优美的技艺背后,隐伏着尼德兰革命后的新时代给绘画带来的变化:艺术根植于生活,生动而富于诗意。
17世纪荷兰杰出的静物画家凡·迪克《有奶酪的宴席》赏析
荷兰凡·迪克《有奶酪的宴席》板上油画,纵49.5×横77.5厘米,哈勒姆哈尔斯博物馆藏。这是一幅手法细腻,色彩饱满的静物佳作,它反映了现实生活的美满与愉悦。桌上摆着一批食品和水果,画家以娴熟的技巧,表现出面包、苹果、葡萄、核桃、银盘、刀具、台布的质感。不同物品质感的差异,形成了画面中的节奏和韵律,反映了一种真挚淳朴的生活情感。
下面我们来欣赏17世纪荷兰肖像画家和风俗画家弗兰斯·哈尔斯绘画作品
弗兰斯·哈尔斯(约1582~1666)是17世纪荷兰肖像画家和风俗画家。生于米海里,童年住在哈雷姆。哈尔斯从事美术工作的时期,正是荷兰人为争取独立而展开紧张的斗争时候,其创作与那些参加民族解放斗争、满怀信心地掌握政权的商人阶级有着紧密的联系。哈尔斯主要从事于肖像画创作。他的作品,标志着西欧现实主义发展的一个高峰。在荷兰艺术史上,哈尔斯是现实主义肖像画与风俗画的一个奠基人,并在哈雷姆现实主义画派的发展中具有特殊意义。
17世纪荷兰肖像画家和风俗画家哈尔斯《吉卜赛女郎》赏析
荷兰 哈尔斯《吉卜赛女郎》此幅《吉卜赛女郎》是哈尔斯的代表作之一。他描绘了一位性格活泼的姑娘,披着黑乌乌的头发,睨视的眼神,微微勾起的嘴角,颇含几分狡黠的笑容,给人们一种开朗而无拘无束的快乐的印象。画家用笔奔放而流畅,色调明快而清新,将这位普普通通的吉卜赛女郎形象表现得栩栩如生,十分动人。
下面我们来欣赏17世纪荷兰著名画家亨德里克·特尔·布吕根绘画作品
亨德里克·特尔·布吕根(1589~1629)在荷兰绘画史上占据决定地位。在他的领导下,荷兰画风由16世纪晚期的模仿主义过渡为卡拉瓦乔风格,从而完全顺应了欧洲的潮流。他在1620年重返意大利,并发现了这里新的艺术气氛——波尼亚画派更明亮欢快的色调已经占据主流。从那时起,布吕根的作品也开始变得明亮起来,并且其内容更加开放,其宗教题材作品的表现手法具有更明显的现实主义和贴近大众的倾向。
17世纪荷兰画家布吕根《女人与猴子》赏析
荷兰 布吕根《女人与猴子》 布上油画。布吕根尽管偏爱具有动感的历史性题材,但是也创作了大量的“半身”组画,这些作品令人想起卡拉瓦乔青年时期的作品,如男孩与果篮,或者酒神。此画中人物的刻画细致,用光和构图都直接秉承卡瓦拉乔的画风。
下面我们来欣赏17世纪荷兰著名画家格里特·凡·洪特霍斯特绘画作品
格里特·凡·洪特霍斯特(1590~1656)生于乌特勒克,早年在乌特勒克跟布鲁马尔学画,并很快成为荷兰乌特勒克画派的主要成员。他曾去意大利研究过绘画,深受卡拉瓦乔的“黑暗法”色彩的影响,因画灯光之下的浪漫世界而闻名。时人称之为“夜画家”。他擅长宗教、神话、风俗和肖像画。
17世纪荷兰画家洪特霍斯特《牙医》赏析
荷兰 洪特霍斯特《牙医》此幅画是以“黑暗法”绘制的。画家娴熟地运用明暗对比的手法,表现了画面中看牙的紧张场面。互为衬托的明暗人物关系,加上暖色调的光影效果,使整个画面洋溢着十分浪漫的情绪。
下面我们来欣赏17世纪荷兰著名画家伦勃朗·凡·赖恩绘画作品
伦勃朗·凡·赖恩(1606~1669)为荷兰17世纪著名画赏析家。早年曾在莱顿大学学习,后转学绘画,20岁左右成为独立画家。1632年迁居阿姆斯特丹,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画家之一。他擅长肖像、风俗、风景、历史宗教画等,而且油画、素描、蚀刻画都有涉猎。他的绘画继承卡拉瓦乔的明暗对比手法,主要利用光线塑造形体,表现空间。在技法上强调绘画形式语言本身的美感,注重肌理表现,还自创厚涂法和用笔杆沾颜料营造肌理的技法。
17世纪荷兰画家伦勃朗《达娜厄》赏析
荷兰伦勃朗《达娜厄》 伦勃朗作品赏析。这幅画取材于希腊神话,画面描绘的是宙斯化作金雨来与达娜厄幽会的情景。达娜厄在这里被描绘成一个丰满的妇女形象,她躺卧在床上,右手不由自主向前伸出,脸上露出惊奇与喜悦。画家把光线聚集在达娜厄身上,周围一切则处于暗部,利用金雨反射于帷幕、器具上的金光,和达娜厄及仆人惊讶的神色来烘托宙斯降临的主题,极富戏剧性。人物肌肤的肉感、帷幕的厚重及器物金灿灿的质感,细腻逼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功力。
17世纪荷兰画家伦勃朗《萨斯基亚扮作的花神》赏析
荷兰伦勃朗《萨斯基亚扮作的花神》作品赏析。此画作于伦勃朗和妻子萨斯基亚结婚之后。他十分爱自己的妻子,为她画过许多肖像,这是其中的一幅。扮作花神是当时艺术创作的一种时尚,借以更加美化女主人公。伦勃朗在这幅肖像画中,表现了妻子温柔的性格,丰满的体态,以及在花冠下卷曲的长发。画家利用光源变化,来突出人物的脸部和具有古典神话色彩的服装,充分显示了伦勃朗精湛的技法。
17世纪荷兰画家伦勃朗《浴女》赏析
荷兰伦勃朗《浴女》 作品赏析。此画是画家为创作《拔示巴》所画的油画速写习作。后来被公认为杰出的作品。这幅《浴女》画的是画家原来的女仆亨德丽克,后来成为他的妻子。画家以十分富有激情的笔触描绘了这位年轻女仆缓缓涉水时的生动倩影。其艺术语言精练而概括,脱出一般表现浴女题材的俗套。
画中正待洗浴的女子正宽衣下水,神情微妙,初试水温,显出欣喜之情。伦勃朗所塑造的女性,女性自身的魅力,即亲切、自然、真实的体态打动观众。此图中色调柔和趋于暗色。在从高处投来的神祕光束映照下,人物彷彿从阴影中浮现出来,走向观赏者。贴身衣裳的白色和肌肤的明亮色调,突出了人物的形体,层次变化细微而丰富。她身后的衣服金黄与红色相间,愈发衬托出她身上的白衣以及撩起衣摆的憨态朴实无华。伦勃朗运用丰富的光和色,如此自然纯朴地创造出他所喜爱的形象,令人又一次叹为观止。
17世纪荷兰画家伦勃朗《金盔的男子》赏析
荷兰伦勃朗《金盔的男子》作品赏析。此画为伦勃朗后期成熟之作,可以看出他的绘画技法与特点。这幅作品中,表现金盔的笔触浑厚而饱满,富有塑造力,人的脸部以及背景则使用了薄涂的手法,使色彩衔接中充满了空气感。在画家的技巧中,透明画法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的基本作法是以纯白或其他单纯的色彩打好基底,并作出素描的明暗效果,等它干燥之后,再用透明色罩上去。这幅《戴金盔的男子》就是采用这种方法完成的,成功地塑造出一位男子的威严。
在这张画里,金盔是他描绘的重点,而人物被他隐在阴影之中,他采用近乎雕塑般的厚涂技法,把金盔的质地描绘的铮铮作响,令人叹为观止。
相关问答
巴洛克风格的主要特征和含义有什么?_作业帮
[回答]巴洛克的设计风格有以下几个特点:(1)在造型上采用曲线与曲面等极富生动的形式,突破了古典及文艺复兴的端庄严谨,和谐宁静的规则,着重强调的是变化和...
17世纪巴洛克风格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1.巴洛克著名的代表画家是彼得·保罗·鲁本斯(1577——1640),他的代表作品有《亚马逊之战》、《帕里斯的评判》等,他的绘画代表了巴洛克绘画的顶峰,有强烈的...
17世纪巴洛克艺术代表作?
1.巴洛克著名的代表画家是彼得·保罗·鲁本斯(1577——1640),他的代表作品有《亚马逊之战》、《帕里斯的评判》等,他的绘画代表了巴洛克绘画的顶峰,有强烈的...
【巴洛克时期古典音乐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是什么?】作业帮
[最佳回答]巴赫:代表作《马太受难曲》、《b小调弥撒》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和谐的灵感(包含“四季”)》、荣耀经亨德尔:《弥赛亚》阿尔比诺尼《柔板》帕卡...
西方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风格有什么特点?代表人物和作品分别有哪些?
巴洛克时期的三个代表人物有巴赫、维瓦尔蒂和亨德尔。巴赫是德国最伟大的古典作曲家之一,又是管风琴演奏家。他的主要作品有《约翰·受难曲》、《十二平均律钢...
6、巴洛克建筑有哪些?
巴洛克建筑起源于十七世纪的意大利,上接文艺复兴,下接古典复兴。巴洛克式建筑着重于色彩、光影、雕塑性与强烈的巴洛克特色。世界十大巴洛克建筑1、罗马耶稣...
洛可可风格与巴洛克风格的区别是什么?各自有什么特点?_住范...
一、洛可可风格与巴洛克风格的区别1、时代不同巴洛克风格是十七世纪的艺术及其独特的风格。是文艺复兴后为教皇建筑形成的一种风格。巴洛克风格于...
巴洛克风格是什么样?
巴洛克风格源自于17世纪欧洲,其特点是富丽堂皇、奢华华丽、繁琐复杂。建筑、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中,成为了一种风格,并在欧洲时期影响深远。该风格的建筑特...
17世纪巴洛克艺术风格特点?
17世纪巴洛克艺术大致有以下特点:无论建筑、雕刻、绘画都强调运动感、空间感、豪华感、激情感,有时还带有点神秘感。雕刻和绘画多表现宗教题材。它一反文艺复...
巴洛克思想?
巴洛克(Baroque)一词意大利语意为“荒谬的思想”。总的来说这个名称在当时含有贬意,是18世纪古典主义艺术理论家对于上一个世纪一种艺术风格的称呼。古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