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干半岛之所以成为欧洲的火药桶,原因主要有四点
巴尔干半岛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不是徒有虚名,巴尔干半岛上曾发生过俄土战争、巴尔干战争、萨拉热窝事件引爆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南斯拉夫内战,以及后来的科索沃战争等。
一个巴尔干半岛为何会发生那么多战争?有些战争甚至会导致世界格局的变动,铭苏先生在此做个简单分析:
一、巴尔干半岛地缘环境因素
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东南部,面积约55万平方公里,是欧洲大陆向地中海凸出部分,是欧洲伸向地中海的三大半岛之一。
巴尔干半岛十分之七的面积为山地,为阿尔卑斯山的支脉,仅有东部和北部地区有平原分布,由于半岛上山脉纵横,板块切割严重,在山脉与山脉之间形成一些山间谷地。北界是多瑙河及其支流萨瓦河,与欧洲大陆相接处十分宽阔,没有高山阻隔,交通很便利。
巴尔干半岛虽然整体板块品质较差,但是其地理位置却出奇地好,地处亚欧非三大板块的交界地带,北靠欧洲大陆,东邻黑海,南部隔爱琴海与土耳其相望,西部紧邻亚得里亚海和地中海。巴尔干半岛由于靠近地中海重要航线,扼守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因此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巴尔干半岛虽然是古希腊文明的发源地,但是由于巴尔干半岛多山地分布,缺乏适合农耕和建设的平坦地形,再加上被山脉分割的支离破碎,因此这一地区在历史上并未形成强大的大一统的本土政权。反而由于其重要的地理位置,成为周边强势文明的征服对象。由于沾了君士但丁堡的光,巴尔干半岛长期处在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近代奥斯曼帝国衰落后又成为列强争夺的对象。
二、民族矛盾尖锐
近代,巴尔干半岛上分布着南斯拉夫人、希腊人、土耳其人、阿尔巴尼亚人等众多的民族,随着奥斯曼帝国的衰落,各民族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但是各族在争夺领土、利益、权力分配等方面冲突不断,导致战争频发。比如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后由于对战利品的利益分配问题,导致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南斯拉夫内战等。
三、宗教矛盾不可调和
巴尔干半岛地区由于曾受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等多个外来势力的统治,因此居民多信仰基督教、东正教和伊斯兰教。各宗教矛盾夹杂着民族矛盾,成为巴尔干发生冲突的重要根源。
四、外来势力的干预
近代随着奥斯曼帝国的衰落,列强掀起瓜分奥斯曼帝国的狂潮,外来势力频繁介入巴尔干半岛。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俄英法支持由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和门的内哥罗四国结成的反土同盟,而奥匈帝国支持土耳其,结果土耳其被打败。在此之后,德奥集团,协约国集团纷纷支持巴尔干半岛不同势力,萨拉热窝事件直接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俄国为了获得黑海的出海口同奥斯曼进行了数十次战争,但始终无法取得黑海出海口,于是俄国从东欧平原南下巴尔干半岛,介入巴尔干局势以便从巴尔干半岛直下地中海。
综上,巴尔干半岛由于自身的禀赋无法形成大一统的强国,但是却处在欧亚非三大洲的交界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所以成为外来势力征服的对象。再加上自身民族矛盾、宗教矛盾复杂,使外来势力为了谋取自身利益而趁机介入,使巴尔干半岛成为名副其实的火药桶。
为什么巴尔干半岛被称为“欧洲火药库”?3000年来一直是大国战场
在我小时候的地理启蒙读物上,巴尔干半岛被称为“欧洲火药库”。当时年幼的我并不明白,这个位于南欧的小半岛上,为什么会获得这样一个“雅号”。毕竟就算在中国,城市的名字都是一些真正的雅号,比如泉城济南。
一、巴尔干半岛在哪里?
图注:上图深色地区为巴尔干半岛,浅色地区为巴尔干区域
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东南方,介于亚德里亚海、黑海与地中海之间的陆地。而对于巴尔干半岛的地理定义从来没有定论,对于巴尔干狭义的定义是以地理坐标为界。
由此巴尔干半岛被定义为,介于本段开头提到的三片海域以及北部的多瑙、瓦萨、库帕三条河流之间,4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而广义上“巴尔干半岛”更像巴尔干区域,包含了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及土耳其这是三个不在狭义巴尔干半岛上的国家。
图注:是当今欧盟定义下的巴尔干半岛
这样的定义使得巴尔干地区最多时有11个国家作为互相的邻国存在,而同时在该地区有天主教、东正教与伊斯兰教三种宗教共存。
不仅如此,在不同时代巴尔干半岛都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多民族关系。这些民族、文化、习俗方面的错综复杂的状况导致它从诞生之日起就纷争不断。
图注:为巴尔干民族数量图
二、巴尔干的战争史诗
“欧洲火药库”的称号主要来源于巴尔干半岛长期处于战争状态,自从巴尔干半岛上有文明的曙光照耀开始,战争就像文明的双胞胎一样存在在这片土地上。
巴尔干半岛因为地处欧亚边境,与土耳其半岛接壤,是欧洲历史上最早开启农耕文化的地区。农耕文化从小亚细亚地区传入了巴尔干,而这也奠定了在巴尔干历史上,西亚的帝国将扮演重要角色。
在这之后,公元前3000年左右,希腊部落在巴尔干半岛上定居,而在公元前3000到1000年这段时间内,色雷斯、达西亚、迈锡尼文明出现在巴尔干半岛上。
图注:迈锡尼人修建的城市
而巴尔干半岛上的第一次大型战争开始于公元前1200年,建立在青铜技术上的迈锡尼文明因为气候变化开始衰落,使用铁器的多利安人趁势入侵了迈锡尼,开启了希腊的“黑暗时期 ”。而这一时期的其他欧洲甚至还还没发展出系统的文明,战争就已经在巴尔干地区开始了。
时间进入到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在巴尔干半岛建立希腊古典文明,进入史学界所说的“古典时代 ”。这个时代前期雅典、斯巴达、马其顿相继崛起,波斯帝国也刚完成对西亚的统一如日中天,战争自然不可避免。
公元前五世纪前期,波斯入侵巴尔干半岛,激起希腊各联邦的反抗。波希战争 由此爆发,这场战争持续了波斯三代君主,从鼎盛一直打到亡国,产生了无数战争史上著名的桥段。如我们熟悉的马拉松就是在第一次波希战争中的马拉松战役,因为信使费里皮德斯不远万里到雅典城送信而产生现代马拉松运动。
图注:影视剧中的温泉关300勇士
再如传说中温泉关战役中的三百斯巴达人,以三百人拒三十万敌人。这场战争一直持续了50年,而50年的战争并没有带来短暂的和平。
因为同为希腊的两个城邦,斯巴达和雅典又因为希腊霸主之争在后半个世纪打得不可开交。
这场战争涉及了希腊几乎所有的城邦,因为众多艰苦的攻城战带来的平民伤亡以及革新后的军队战术导致这场战争就像他的记录者希罗多德所评论的那样,“这场战争深刻地影响了希腊和一部分野蛮人,可以说这场战争影响了整个人类社会”。
图注:为雅典与柯林斯军队在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交战
在昙花一现的马其顿王朝随着亚历山大分崩离析后,巴尔干半岛进入了罗马时代。
罗马共和国在公元前3世纪因为商贸问题远征伊利里亚,在巴尔干西部亚德里亚海沿岸发动战争,同时在巴尔干的另一块重要领土马其顿上对亚历山大的残枝马其顿王国发动四次战争。
四次马其顿战争与伊利里亚战争使得罗马共和国成功征服了巴尔干半岛,而半岛在这段时间后除了罗马远征达西亚以外,半岛迎来了短暂时间的和平与稳定。
直到公元3世纪时罗马帝国内部民族矛盾过于严重,导致北方蛮族大量涌入巴尔干半岛内,巴尔干半岛成为了罗马人、匈人以及哥特人的主战场,直到斯拉夫人大量同化当地居民稳定局势后,巴尔干半岛才进入了下一个战场。
图注:伊利里亚人刺杀罗马使节,引起罗马入侵伊利里亚
三、热兵器时代的巴尔干半岛
进入后中世纪,奥斯曼土耳其的崛起,以及随之而来的西欧火药技术的发展,导致巴尔干半岛受到了来自外部帝国的入侵。
奥斯曼土耳其在苏莱曼大帝的带领下在16世纪中期横扫巴尔干半岛,将瓦拉几亚和摩尔多瓦收入囊中。为了解决大量不愿意皈依伊斯兰教的人口,奥斯曼土耳其发动了臭名昭著的大招技能:屠杀!
然而巴尔干各民族在这样的高压下,仍可以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几百年,并且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完成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复仇。
图注:苏莱曼大帝在莫哈赤战役中击败匈牙利-巴尔干联军
其实,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欧洲彻底火器化之前,在面对欧洲的军队有非常大的优势。甚至因为奥斯曼土耳其的崛起,直接让欧洲失去了亚欧交流的路上通道,这才引发了大航海。
但是随着欧洲点开了科技树,战争形态从冷兵器进入了火器化,奥斯曼土耳其就失去了他们原有的优势。
哈布斯堡家族掌控下的神圣罗马帝国纠结起了被奥斯曼帝国侵略的国家,向巴尔干半岛上的土耳其开始复仇。借着欧根亲王和苏沃洛夫元帅的加持下,奥斯曼军队屡战屡败,逐渐丢失了巴尔干北部,罗马尼亚的部分领土。
油画:细细的红线
到了十九世纪后半期,奥斯曼土耳其因为欧洲全面进入热兵器时代而逐渐落后。在接连遭受到拿破仑和克里米亚战争的削弱后,奥斯曼土耳其失去了原本的国力,埃及首先独立发难激励了巴尔干一众附属国。
1877年保加利亚和俄国联手击败奥斯曼土耳其,进而在1912年再次对土耳其发动战争,逼迫其退出巴尔干半岛除君士坦丁堡之外的领土。
奥匈帝国趁机进入波斯尼亚。罗马尼亚、塞尔维亚以及希腊顺势建国。
没有了土耳其,这片土地也没能迎来和平。1913年,巴尔干半岛上的塞尔维亚与保加利亚因为领土边界问题再次在这片领土上发动战争。
图注:1876年保加利亚-波黑军队与奥斯曼土耳其军队交战
到了一战期间,在考试中要考到的一战的导火索就是发生在巴尔干半岛的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6月28日,当时的奥匈帝国皇储裴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视察,被塞尔维亚青年枪杀,史称萨拉热窝事件。随后奥匈在德国的支持下向塞尔维亚宣战,而英法俄则支持塞尔维亚去消耗德国和奥匈的国力。随后双方逐渐形成了大家熟悉的同盟与协约国。
巴尔干半岛上的国家也积极参与了这次世界大战,当然,悠久的恩怨情仇肯定不会让他们站在同一边的。保加利亚加入同盟国阵营,而希腊、罗马尼亚加入了协约国阵营,在塞尔维亚崩溃之后接过了与德军拉锯的任务。
图注:希腊和土耳其的海岸线
一战中土耳其加入同盟国一方,在战后极为憋屈的失去了整个海岸线,被希腊把海岸线划到了鼻子上,堪称全世界最憋屈的海岸线。
到了二战时期,希腊和南斯拉夫又作为英国与苏联在德国后方进行袭扰的重要地点,这也导致大动肝火的德国在整个巴尔干半岛进行了种族清洗。
国人熟悉的《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等老电影说的就是这个时候的故事。
二战结束后,巴尔干半岛尽管获得了长期的和平,但是马上就进入了冷战。南斯拉夫虽然因为铁托而成为很稳定的政府,但是在铁托死后,冷战结束,整个半岛就进入了南斯拉夫内战……
这一打起来,就有伤亡 ,有伤亡就有仇恨,巴尔干半岛这历经几千年的恩怨情仇至今也无法了解。
随时可能因为一个火星就引起大战,所以巴尔干半岛至今仍然是欧洲安全问题的重灾区。
图注:一战期间奥匈帝国屠杀塞尔维亚平民
四、结语
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的火药库,其实不仅是因为大量国家的存在,而是有着深远的历史原因。
在这片亚欧非三大洲交汇的地方,因为民族、信仰、习俗以及长期的历史仇恨导致了巴尔干半岛极为复杂的问题,如果说仅有巴尔干诸国,还有可能陷入均势和平的话。有了欧亚多个域外势力的觊觎,巴尔干半岛的和平依旧不容乐观,这个“欧洲火药库”的“雅号”巴尔干诸国还得继续戴在头上。
巴尔干火药桶危险无比,为何德国还要将其攻下?只因他们不得不去
二战中,德国入侵南斯拉夫,可以说是顺风顺水。从1941年4月6日入侵开始,到1941年4月17日入侵结束,德国总共只花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南斯拉夫就被平定了。但是对于德国而言,进入巴尔干地区作战,实在是一个得不偿失的事情,毕竟这里素有“巴尔干火药桶”的称号,而且南斯拉夫国小民弱,没有油水。那么既然如此,德国为何还要进入呢?
一、巴尔干火药桶
巴尔干地区其实是个非常坑的地方,这地方号称欧洲火药桶。 “巴尔干”一词来自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境内的巴尔干山,这个词可能来自土耳其语balkan,意为“林木茂密的山脉”。
另一种说法是,这个词来自波斯语"bālkāneh"或"bālākhāna",意思是“高大宏伟的房子”。11到12世纪,土耳其部落把这个词带进巴尔干地区,并用它作为地名。 中亚的土库曼斯坦至今有巴尔坎州,保留了这个词最早的用法。
不过这地方山脉是有了,高大宏伟的房子也有了。但是很不幸的,安居乐业是没有了。从历史上看,巴尔干属于典型的火药桶,一点就炸,一炸就炸一片。典型例子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因为点燃一战战火的,就是巴尔干半岛上有人在萨拉热窝举起手枪开了几枪,然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究其原因就在于巴尔干半岛民族矛盾严重,相互之间互相攻伐,都是日常现象,而且存在一个奇怪的鄙视链和仇恨链。比如说罗马尼亚就和匈牙利有不共戴天之仇,原因是双方数百年来的民族矛盾和领土纠纷。
所以到了战场上,罗马尼亚和匈牙利比起打苏军,他们更愿意彼此之间干一架,目的就是干死对方。因此在战场上,德军得把这两国的部队隔开,否则他们肯定会先打个不亦乐乎。
而南斯拉夫则更是巴尔干半岛里,民族矛盾的典范, 在南斯拉夫这个国家里,民族矛盾可谓到了极点。作为主体的塞尔维亚人之外,还有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但很不幸的是,这仨彼此之间还瞧不起,不是因为语言问题,就是因为信仰问题。 于是乎三方在建国之前,可谓冲突不断。能凑到一起,做成一个国家也算是不容易了。当然,如果你忽略这里大大小小的问题的哈,这地还算不错。
就算是后来欧洲出现了一个希特勒,这局面其实也不是特别的复杂。因为对于希特勒而言,他要做的不是征服这些东欧和南欧的小国,而是将其拉入他的轴心国之内。
尽管说当时南斯拉夫的领导人保罗亲王竭力希望,让南斯拉夫避免和德国产生过多的交集,但是德国强大的军事力量,还是影响了他。毕竟他无力违抗德国,也不能违抗希特勒的意志。对于南斯拉夫,真真正的两难局面,算是到来了。
二、南斯拉夫的困境
彼时南斯拉夫已经是巴尔干半岛最后一个中立国家了,匈牙利和保加利亚等国都已经加入了轴心国,这就让南斯拉夫压力巨大。尤其是德军如同潮水一样的涌入了这里,就更让南斯拉夫感受到了压力。
因为只要南斯拉夫政府一个不小心惹怒了希特勒,南斯拉夫就会陷入灭顶之灾。强大的德国军队,会立刻横扫南斯拉夫,而跟在南斯拉夫后面的国家,必然如同饿狼一样,将南斯拉夫肢解。
而另一方面,希特勒所开出的条件,着实让南斯拉夫难以拒绝。希特勒表示他无意侵略南斯拉夫,他只希望南斯拉夫能够加入轴心国。相反,只要南斯拉夫签字之后,他就可以得到他梦寐以求的萨洛尼卡港,并巩固其未来在欧洲新秩序中的地位。 有这样的好事,保罗亲王当然是赶紧答应下来。很快他就宣布南斯拉夫即将加入轴心国。
严格意义上说,保罗亲王的想法是对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南斯拉夫人都是这么想的。 从他宣布加入的一瞬间起,南斯拉夫人就饱含恨意,愤怒的人群立刻包围了南斯拉夫的皇宫,各种信件也就和雪片一样飞进了南斯拉夫内阁成员和军事领导人的办公室。内容只有一个,不能加入轴心国,如果保罗亲王宣布加入,他们将会采取暗杀行动。而政府内部也有许多官员反对,声称如果加入轴心国,那他们马上辞职。
更为要命的是,国际局势对南斯拉夫也不是很理想。美国和英国都对南斯拉夫即将加入轴心国一事表示了震惊。美国的罗斯福还算说的含蓄,表示保罗亲王此举是破坏了巴尔干半岛的平衡,并非一个明智之举。而英国的丘吉尔则情绪激动的多,他在电报里破口大骂,表示保罗亲王是把南斯拉夫带入万劫不复的境地,而保罗亲王以后是要下地狱的。
但是现实没有给保罗亲王选择的余地,尽管他的顾问告诉他,如果签署条约,加入轴心国,那么国内就可能发生暴动。但是面对德国的压力,尤其是德国在巴尔干地区不断增长的军事压力,保罗亲王没有任何办法,他对自己的幕僚表示:“我没有办法,我是被逼无奈的,我只能屈服。”
然而,国内的激进人士没有听他的解释,3月27日,反对加入轴心国的塞尔维亚军官发动军事政变,国王彼得二世代替保罗王子亲掌政务。 南斯拉夫的人们普遍对英国抱有好感,他们为政变欢呼雀跃。人们在街灯上挂起英国国旗。高唱国歌,还有人高举着英王乔治五世的画像穿街过市。丘吉尔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兴奋的对众议院的议员们说:“南斯拉夫重新找到了她的灵魂。”
而这个消息传到德国的柏林时,希特勒还以为这是个从德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发来的消息,是一个提前到来的愚人节笑话。直到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来告知更为详细的报告时,希特勒才回过味来,感情胜利在最后一刻被人夺走了。
这让他感到无法接受,对于希特勒而言,这是一种赤裸裸的侮辱。他对旁人如此形容南斯拉夫的政变“上帝欲让某些人灭亡,必然会让某些人疯狂!”可以看出,巴尔干半岛,尤其是南斯拉夫,必然将陷入血雨腥风之中。
三、巴尔干战役
希特勒如此愤怒并非没有原因,因为巴尔干半岛确实对他非常重要。首先来说巴尔干半岛的矿产有铜、汞、铬、铅、锌 、石油以及铁、煤,这些资源对于德国异常重要。 要知道,德国的资源是匮乏的,能多一份算一份,尤其是巴尔干半岛的资源非常丰富。因此对于德国,巴尔干半岛势在必得。
另外控制巴尔干半岛后,德国可以进入黑海,其轰炸机可以从罗马尼亚起飞,直接轰炸苏联黑海舰队的锚地塞瓦斯托波尔。同时可以在进攻苏联时,将战线沿着乌克兰边境展开。
也就是说,如果控制巴尔干半岛,那么在进攻苏联时,黑海就会被德国彻底封锁。当然这个考虑也建立在,土耳其在战争中一直保持中立,所以要封锁黑海就只能争取巴尔干半岛了。
但是尴尬的问题在于,因为意大利在希腊的失败,轴心国的威信受到了影响。尽管希特勒一而再再而三的劝阻墨索里尼,不要在巴尔干地区采取任何过激的军事行动。 但是好大喜功的墨索里尼,认为平定希腊只在一瞬间,所以没有听从希特勒的话,直接派兵入侵了希腊。
结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拥有“优良传统”(投降经验),战无不败的意大利军,又又又一次输了。被希腊人打的惨不忍睹不说,好不容易占领的阿尔巴尼亚也被希腊人占了一部分。
更为不堪的是,当时不仅希腊人和意大利人打的不可开交,连英国人也来了。由英国亨利·梅特兰·威尔逊将军率领的英联邦远征军,也就是W军团抵达了希腊。 也就意味着,英国人将自己的触手伸向了巴尔干半岛。
如果英国在希腊部署轰炸机,那英国就能轰炸德国在罗马尼亚的油田了。 这就对于德国是一个很恐怖的事情了,因为德国的油完全依赖于罗马尼亚的油田,如果这里受到打击,那么德国就会陷入可怕的油荒,这是德国完全不能接受的。
更为可怕的是,如果南斯拉夫倒向英国,那么英国W军团会立刻挺进南斯拉夫,这就威胁了德国在巴尔干半岛的部署。 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话,不仅在巴巴罗萨计划时,英国W军团很可能会发动一次破坏性的进攻,从而切断德国南方集团军群的后勤通道。
更为可怕的是,如果南斯拉夫和希腊都倒向英国,土耳其则不可能保证中立,必然会对英国皇家海军的地中海舰队开放海峡,导致地中海舰队进入黑海。
如此一来,罗马尼亚就不仅仅是遭到轰炸那么简单。英国人甚至可能在罗马尼亚发动一次登陆作战,脆弱的罗马尼亚军队根本不可能抵抗英军。
这样的话,不仅油田会被破坏,就连南方集团军群的后路,都会被彻底切断。甚至是土耳其人都会出现在罗马尼亚,最终导致“巴巴罗萨计划”中的南方战线彻底崩毁。
所以为了避免这个情况,德军必须尽快消灭南斯拉夫的抵抗,并且立刻进军希腊,将英军赶出巴尔干半岛,才能阻止这一系列可怕的局面发生。 而此时夺取了政权的南斯拉夫新领导者们发现了自己尴尬的境地,意识到尽管英国人承认,甚至支持这次政变,但却不能提供任何保护给他们。
因此他们立刻捡起了保罗亲王的政策,宣布继续忠于轴心国。但是这一切都不能消除希特勒的疑心,更不能抵消他消灭南斯拉夫的野心。为了剪除这个威胁,即便明知道,巴尔干半岛是个火药桶,希特勒也只能选择点燃它的战火了。
结语
最终巴尔干半岛这个火药桶,还是被德国人点燃了。在战火中南斯拉夫被德国轻而易举的征服了,而希腊则成为了德国的下一个目标。
毕竟德国人还得去拯救他们那些不争气的盟友——意大利人。但为此,德国人不得不放缓了对苏联的进攻,而进攻南斯拉夫的恶果,却还远远不止这些。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二次大战的德国伞兵》
《国防军最高统帅部战场日记》
《克里特之争》
相关问答
【为什么说巴尔干半岛是欧洲战争一触即发的“火药桶”?其中...
[最佳回答](1)地理位置: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东南部,地处欧、亚、非三洲的交会处,控制着黑海和地中海的门户,战地位十分重要,是欧洲列强争夺的焦点。2)民族...
为何巴尔干半岛自古以来就是欧洲的火药桶?
巴尔干半岛是欧洲火药桶不假,不过准确来说成为“火药桶”是19世纪以后的事情,在这之前长期被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统治,其中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巴尔干半岛为什么被称作火药桶?
巴尔干半岛被称作“火药桶”,原因可谓是多方面的,我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点,以便你能够清晰地理解:优越的地理位置: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的东南隅,处于亚得里亚...
为什么巴尔干半岛称作欧洲的火药桶?
因为巴尔干地区位于欧亚两洲的接壤处,是欧洲的下腹部,扼黑海、地中海的咽喉,十分重要,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同时,这里民族成份复杂,宗教多样。所以,这里就...
为什么巴尔干半岛、高加索、中东、中亚细亚都有“火药库”之称号?
巴尔干半岛、高加索地区、中东、中亚西亚之所以战乱频繁,冲突不断,是有着多方面的原因的,试分析如下:一是由于其世界版图上所处的地理位置。从地图上我们可...
巴尔干半岛是什么导火线?
巴尔干半岛的导火线是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奥地利皇太子弗朗茨·斐迪南在南斯拉夫的萨拉热窝被刺,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巴尔干半岛的导火线是第一...
...“火药桶”和“火星”是指()A.巴尔干——萨拉热窝事件_作业帮
[最佳回答]A本题难度适中,萨拉热窝事件是在1914年6月28日巴尔干半岛发生,B是错误的,德国突袭波兰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间不符,排除C。慕尼黑阴谋是二战...
巴尔干化的起源?
巴尔干化(Balkanization)。地方政权等在诸多地方之间的分割,及其所产生的地方政府体制下的分裂,即“碎片化”原指巴尔干地区由于没有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民族...
20年前,美国在欧洲“火药桶”插一脚,20年后普京为何也要进来?
说二句,美国??是二战后,全世界获利最多国家,一举成为世界老大,是无可非议的。一直伴演着世界警察的角色。在全世界影响具大。特别是西欧一些国家,基本上是...
为什么中东地区成为战火不断的“火药桶”?
和平,对于中东的阿拉伯人和犹太人都是可望不可及的。为什么中东那么大我却主要说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呢?因为他们在中东人口所占比重最大,地域最广,同时也是矛盾...